淺談蘇蕙【一】
這織錦回文在我看來幾乎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題,而其創作的開始卻是一場虐心的家庭drama。(誰的創作不是呢?)
回文詩與事|譯·蟲蠹的蘭波
原文發表於《歐洲書評》第四期
阿姆斯特丹奇遇|他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寫書評
突然腦海中迴響起李宇春演唱會現場她未出現卻升騰起的聲音:「神壇上總有人。是誰,重要嗎?」
淺談回文【二】
漢學家Simon Leys的「無用齋」現實中存在於香港九龍。☺️
我去讀詩•明天來聽我讀回文詩歌吧☺️阿姆斯特丹見
一轉眼,又是一年讀詩日♥️
淺談回文【一】
如果說每一個漢字都是一種符號、場景、聲音的抽象化融合,那麼學習這樣一種語言就相當於加入了一場間接的占卜,感受那個被Keightley稱為是「能從密碼化、習俗規範化且蘊含雋語的圖像中獲得的一種複雜的樂趣」。
一張被刪除的舊照
不過,我更偏愛reconstructed scenes, a kind of revisiting. 今年,很想去巴黎旅行。
《求索》的paratext
譯自英文,原文首發於《歐洲書評》第二期。昨天,第四期新鮮出爐,我的兩首回文詩歌再次有幸被收錄其中。如果您想要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閱讀每一頁都需要自己將書頁裁開),請網路購買全球郵寄的《歐洲書評》♥️☺️
On Palindrome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uropean Review of Books, Issue 2.
“Pursuing”
First published in European Review of Books, Issue 2
“Stratus”
First published in European Review of Books, Issue 2
詩歌的形式|鄉•雲
「鄉」好像是一朵平日裏看不太清楚的雲,在春節會逐漸飄到頭頂,它也會跟其他的雲相互碰撞,狂風驟雨,雷鳴陣陣。在異鄉的我抬頭看,我與留在家鄉的人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卻不是同一朵雲彩。【為《歐洲書評》還寫了篇不特別長的essay《關於回文》,將會把它翻譯成中文,在《求索》之後刊在這裏🙏】
兩首回文詩歌入選《歐洲書評》的Pearls之:簡介
關於這次的出版經歷,之後我想陸續更加詳細地記錄一下(分幾次寫),先會把「On Palindrome」用中文寫出;另外,會分享每首回文詩歌的創作經過及最後成果,因為,兩首回文詩歌都是以我手寫原文形式加設計刊出的😊;最後,在收到贈刊後會分享實體書的感覺,因為《歐洲書評》為我的回文詩…
虎讀不食子|為「產後抑鬱」書籍眾籌!
從生孩子極度創傷化的過程到Baby Blues,再到產後抑鬱,你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只有母親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孩子才會在愛與信任中成長。
介紹《歐洲書評》|Adania Shibli的《重拾寫作》與萊拉的頭巾
我不禁想,我們頭上的緊箍咒又是以什麼為具體形式的呢?孔孟、孝悌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