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

理科假文青
·
·
IPFS
·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唯一需要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想法。

📖 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

在這個社會的框架下,多數時刻我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無論是在職場上、朋友之間,甚至是家人之中。

這本書想傳達的是,你獨自一人生活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肯定的能力,這些事的本質是孤獨,需要有強大自我的力量!

💡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唯一需要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想法。— 森博嗣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為森博嗣,曾在日本名古屋大學任教過,目前為全職的小說、推理小說寫作家。這幾年也出版不少以人生哲學類的書籍,像《沒有路的路》、《放棄的價值》與《創造自由,自在生活》等,都結合作者經歷與對人生的一些獨特見解,提供讀者從中獲得一些突破性的觀點,從而改變自己。

這本《孤獨的價值》當初已經忘了是什麼原因買的,放在待讀書庫中很久,趁著這次端午連假抽空讀完,在讀的過程同時也在思考,作者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寫這本書?又或者是在清幽的鄉下環境寫這本書的嗎?(原諒我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日據裡清幽鄉村生活畫面XD)。

回到這本書,我認為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重要理念是:「獨處」的重要性,而非要你孤獨一生

孤獨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極具價值的狀態,不是與慾望有關的本能,也不是動物具有的本能,而是人類才有的崇高感覺。

書中有段是這麼說的,即使為了自由,斷了羈絆,變得孤獨,也一定是「充滿樂趣的孤獨」、「美好的孤獨」。或許讀到這會覺得作者太偏激,但作者其實想傳達的是孤獨並不是目的,而是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更豐富地與這個世界互動的途徑

💡 不懂得思考的人,才是最寂寞的人。

孤獨在現今時代是自由的象徵

整本書讀完後,會發現書中除了圍繞在「孤獨」這個主題外,「自由」這個詞也頻繁出現。

對作者來說,能夠自在地選擇孤獨的狀態,是一種自由的象徵 —— 我能與自己相處,因此不必強迫自己去社交;我能接受自己的孤獨,並清楚了解自己的價值,因此我獲得了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來自於內心的強大和對自我的認同,讓我們在孤獨中找到力量,在獨處中體會自由。

年輕時的我不是很明白這個道理,到步入中年的年紀,經歷跟看的也多了,慢慢開始享受這種與自己獨處的時刻,所以看到作者的文字會有種「沒錯~就是這個樣子XD」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完整表達的感覺。不過,如果你是喜歡熱鬧、呼朋引伴,不喜歡獨處的人,在夜深人靜讀這本書時,或許也能夠體會到這種自由的感覺。

💡 接受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

不要失去獨處的時刻

無論在哪種語言或文化中,都能闡述獨處時間的可貴。相信許多人早已認識到這種時光的奢侈與珍貴。然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現今社會,我們似乎有些遺忘了這種感覺,不是嗎?

回想自己是不是常常手機不離身,我們很習慣性地透過網際網路,就可以輕易干涉他人的生活,而人與人之間總是處於「連線」狀態,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關心其他人的生活,卻似乎都忘了與自己獨處的時光。

作者對於獨處背後想要傳達的意涵,也是書中最吸引我的一句話,是一開始,作者寫的:「你可以沒有錢、沒有朋友,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 孤獨不等於寂寞,寂寞時也不一定孤獨。

▍ 後記

一本書名看來很邊緣,實則是本讀起來不沉重且輕鬆的書。如果你本身就是喜愛思考與享受獨處的人,對於作者的一些見解或許比較能有所共鳴,也推薦大家聽聽這集有趣的Podcast:《閱讀夏LaLa | 孤獨不等於寂寞,是這樣嗎?》。

最後,怎麼才能克服孤獨感呢?心理學家瑪格麗特曼寧(Margaret Manning)曾說道:「克服孤獨感,首先要從根本上接受自己,並擁有不依賴任何人的自我認同感。

對我而言,孤獨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想體驗的事情太多,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照顧之餘,還要管理好自己的僅有的精力與時間才是最考驗人的事。

最後,也推薦幾個適合在獨處時邊思考邊做的事情。我個人喜歡在騎單車、閱讀或寫作的時候獨處,這些活動會讓我在創作文字時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 獨處代表了你有了自己的空間、時間及思考。

#閱讀筆記 #B091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