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段自我疗愈的过程
抑郁状态
用语言形容有些困难,但那种感觉有点像在看一部电影。虽然一切都真实地发生在我的眼前,可我总有一种抽离感,就像隔着一层屏幕在看。或者说,这种感受像是在读一本小说。我知道所有的事情结局早已写好,但我现在只能看到第30页。当我经历一件事时,总觉得不真实,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反而更像在看一本穿越小说——“哦,原来这个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这种感受有时候会影响我的思维。例如,当别人跟我说话时,我常常会觉得自己灵魂出窍了,心不在焉。当然,这也让我很难跟上对方的话语,尤其是在工作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有晨会,分享工作进度,梳理工作计划等等。每天晨会我的状态都很不对。
我女朋友对我的状态显然不太满意,因为我看起来没什么活力。这点我也承认。可能真的是我懒,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做什么都很累、很麻烦。虽然还没有严重到吃饭或起床都不愿意做的地步,但大多数事情,我都不想做出任何改变。她最不满意的是我很多时候不太能做到回应别人,只会一直看手机,用最小的精力随便刷一刷。说实话确实挺讨厌的。
我能理解大部分人,自然而言的都喜欢和快乐的人一起玩,愿意和有趣的灵魂相处。如果一个人很沉闷很无聊甚至还抑郁了负能量爆表,那么他表现出来一定是烦人的。哪怕这个时候他或许很需要得到帮助,但这个要求太高了,没被指责已经可以感恩了。
一个破工作
我原本有一份工作。这家公司算不上什么正经公司,但也不是什么作恶的企业,只是它的成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技术细节就不多说了,概念确实听起来好像挺不错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和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通俗地讲就是,高射炮打蚊子。
公司的业务主要是面向企业,B2B。对接的负责人也就那么几个。所以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这边一顿吹牛,把我们的产品说得特别好,对方几个人一时被忽悠住了,就会跟我们签合同。但等他们自己推广这个产品时才发现,实际上并不好用,然后他们就不会续约。不过我们公司也无所谓,反正大部分的钱都已经赚到手了,接下来再去找下一个客户就行了。这个世界突发奇想想打蚊子的客户还是有很多的。久而久之,这种赚钱模式就像卖保健品,能忽悠一个算一个。
作为公司员工,我当然知道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但同时我也清楚,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东西最终可能根本不会有人用。他没有完成它的使命,这一个圈最终的结果是没有落地的,没有真正的用户使用这些app和服务。说到底,这一切都很没意义,除了赚工资。可问题是,我自己究竟又赚了多少呢?说真的也没多少,在一个消费很高的城市里,只是能勉强维持温饱罢了。
尤其是在我陷入抑郁情绪之后,我几乎完全没有精力去做工作以外的事情了。我之前感觉我自己没什么“积极的动机”,只有“消极的动机”(之前有一篇写过这种心态)。我后来越来越少的逼自己做一些事情,结果就是只做必要的一点点。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然后再重复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我突然意识到,这一切不就像是在坐牢吗,我被迫在经历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
关于对生命的困惑
有时候,我会觉得生命本身很神奇。为什么我会成为一个生命,存在于这副身体中,去经历这一生?这种感觉很奇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这个世界上,每一秒钟都有无数个生命诞生,但他们都不是我。只有在 x 年前的那一天诞生的那个婴儿是我。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不是别的生命?为什么不是其他的人,或者其他的物种?又或者,为什么是 x 年前,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
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的现状,甚至对这个世界都很悲观。每当这种时候,我又会想起我对生命的困惑。我甚至会感到很委屈:为什么我就是一个生命,然后就一定要经历完这一辈子呢?我的出生怎么没人征求过我的意见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宇宙那么大,这一切和整个宇宙相比或许只是一瞬间而已。生与死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感觉好像没有什么意义。那我为什么要去经历这些虚无呢?
我的同龄人现在都开始结婚生娃了。而我对生孩子的恐惧,其实也和这个困惑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出生完完全全是大人的决定,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没有人的出生是自己选的。如果他/她也像我一样,觉得这个世界没什么意义,甚至觉得它糟糕透顶,还不如没出生过呢?天呐,如果真是这样,我做出这样的决定,真的太霸道太强势了。我觉得,或许只有到了某一天,当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我愿意生一个孩子来和他/她分享这些美好时,我才会考虑要孩子吧。
自愈的过程
现在写文章的这一刻,可以说整体上我的心情好了很多,甚至可以说80%走出来了。这其中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在辞职后的大约三周吧。其实刚辞职时,我反而是焦虑。虽然我对那份工作毫无热情,想了很久要辞职的事,但没有工作的状态却更让我感到迷茫和不安。“不工作了我以后要干啥呢?”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再找一份新工作吧。但因为身份问题、心态上的问题、面试很难等等,我感觉我还没准备好,还得再等等。我想与其焦虑,不如就把这段时间当成一个长假。我开始每天打打游戏,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刷题练习编程、学习新知识写成技术博客、锻炼身体等。随着状态逐渐调整,我感觉心情变好了,至少变得平静了很多,不会那么容易哭容易暴躁。和女朋友的互动也更加轻松自然了一点,她没之前那样总是对我有诸多不满,整体上感觉愉快了很多。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我登上回国的飞机时。其实我下决心回国是很慌的,因为身份的原因我知道我需要等半年甚至更久才能回去。回国是一个很有风险的决定。但奇怪的是,飞机飞行了几个小时后,我突然感到内心更加平静了。其实生活本身没有任何改变,我之前的那些思考也没什么变化,但我确确实实就真的变好了很多。这种变化很难用语言解释。也许是因为生活本就需要一点变化,哪怕只是环境的转变。又或者,是周围弥漫着熟悉的“家乡的空气”让我莫名感到安心。我看同机的人都在用中文交流,空姐很热情的帮乘客指引、放行李等等。我突然觉得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身处异国他乡的那个飘着的我在此刻落地了。我本来是个内向的人,也不怎么愿意跟别人交流太多。所以我还挺惊讶的,我以为我并不渴望和世界有很深的链接,但或许我高估了我自己,我还是渴望跟我相似的人能在我的周围,哪怕我并不跟他们交流什么。
回国后,我经常去看望家里的老人。他们都老了,身体不好,我的姥爷有各种状况需要看病,我爷爷的健康状况也一般,都需要陪伴和照顾。我妈妈经常去陪姥爷,负担很重。回家后,我有机会就开车帮她,或者陪她出去玩放松心情,做攻略、订票、当导游,尽量减轻她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我意识到,以前我好像很自我,总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比如事业、感情、人生规划等等,仿佛自己的事最重要,事情不顺利就会懊恼自责,怪自己这不好那不好的,无能狂怒。但回到家人身边,我意识到,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一生并不总是需要围着自己打转的。我们活着也有责任去为别人服务,去当好一个“配角”。有时候,放下自己,承担一些责任,少焦虑自己的事,多想想别人的事,反而能让人心态更平和。
这也让我开始反思: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呢?这种“天之骄子”的错觉到底从何而来?或许这是一种精英主义,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方式有关。比如,高考让我们过早地误以为人生是一场比赛,所有人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终点就在高考那天。过每一天的时候,我们几乎从不怀疑接受教育这件事是不是对的有意义的,大家都是盲目的接受和相信,甚至相信假如我每一天都达到完美,那么最后的结果也一定完美。在这样的系统里,我们习惯了用别人的位置来判断自己的相对优劣,而没有真的在看自己,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可事实上,初中高中加起来也不过六年。和漫长的人生相比,这段时间非常短暂。这段日子是非常有局限的,也并不是人生的缩影。但青春期的成长环境却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好像出厂设置已经确定了,让我们误以为人生应该像这条跑道一样有迹可循、有终点、有标准答案。而我自以为“起步快”,进入了不错的初中高中,我自以为我的人生应该也同样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注定会不平凡,和其他凡夫俗子不一样。这其实整个都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每个人来这个世界都是来体验的,所谓的好的坏的其实都是体验,并不是说非要和别人比较谁领先了谁落后了。
我看其实挺多人都有一些类似的下意识。比如看到周围的人突然变好了会嫉妒,看到别人倒霉了会有点幸灾乐祸。路上开车谁也不让谁,好像被加个塞就落后了一样。有的人说每句话都要秀一下优越感,反驳型人格,要展示自己懂得比别人多。或者看别人在学习,哪怕是看罗振宇这种知识付费的视频,都会感到焦虑。我猜他们也没意识到人生不是一场非要分出高低的比赛。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体验。那些“好”与“坏”,本质上也只是不同的体验而已。别人干了什么,好与不好,和自己的体验大多数时候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太大关系。
说起体验人生,现在我也更加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点滴背后,其实隐藏着极其复杂的体系。我能够诚实的承认,能生活在这个年代,实话说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几乎要比之前的所有年代都要好——我们有最便捷的物流体系,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有先进的科技,能用iPhone、玩电脑…… 这一切看似理所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细想这背后其实凝聚了千千万万个人的智慧与努力。
我之前跟我同事聊天,他有提过年龄越大越能安心接受别人为他服务这件事,我感觉这个说法可以有更广义的延伸。每一件普通的事情,比如中午吃的一个汉堡,都涉及到食材的生产、加工、运输,再到制作、销售的整个链条。这一切并不简单,而我却可以毫不费力地享受成果。虽然不必因此诚惶诚恐,但心中还是该怀有一份感恩之情。
慢慢地,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一定非要通过“取得成果”来体现。虽然取得成就带来的满足感确实让人快乐,但能享受世界本身、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是巨大的幸福。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有点拧巴,我的理性与感性无法达到一致。理性上,我知道我应该知足了我应该很快乐才对;但感性上,我却只感到空虚无聊没有乐趣。而现在,放低对自己的期待,我才能切真的感受到那些简单的、平凡的快乐。
有可能复发吗
我现在虽然说好了很多,但我现在处于一种休假的状态,应该很少有人放假还不开心吧。但人不能一直放假不工作,我猜最为几个月,我就会重新变得焦虑起来,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工作,投简历面试,都是需要很多斗志才能完成的。假如日后的我仍不够坚强而陷入抑郁状态会怎么办呢?
我知道定期去看心理医生或许是个选择。但我对这个选择有挺大的顾虑的。首先,我不太信任说中文的心理医生,或许是觉得这个行业和东亚文化格格不入?其实我虽然觉得我有点抑郁,但我从没觉得这是抑郁症。或许是我对这个症的标准比较高。我觉得我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所以最近很脆弱。但事情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中个彩票,一千万奖金,或许我就好了,这还能算抑郁症吗?我老觉得只有那种没原由的就失去对快乐的感知的人才算抑郁,或者经历的事情太过于严重产生了躯体反应的才算,我这种情况不算。我还挺害怕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努力讲了半天,人家说你这还行呀,别太矫情了,我可能很难承受。说英文的心理医生或许更温柔一些,但我想我自己,哪怕出国已经很多年了,说起第二语言的时候,我感觉我在用另一个人格说话。哪怕我能用英文做工作上的交流,但我很少和一个说英语的人有一段深刻的走心的交流。所以我老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没什么意义,还非常花钱。日后或许我会找ChatGPT 做心理咨询,写下心里的感受的过程本就让我很释放,AI又真的太暖了,是个完美的心理咨询师。
我倒是有点期待朋友们能稍微帮我一点点,比如跟我说说话,关心关心我之类的。但就像我女朋友那阵挺烦我的,我也能理解大部分朋友更喜欢快乐的我,不喜欢很沉闷很无聊甚至还抑郁了负能量爆表的我。我对朋友的期待和被嫌弃的恐惧让我很难主动去找一个朋友聊一聊。我回国之后基本上只找了最好的两三个朋友,还没敢告诉其他人我回来了。日后或许我只会找人闲聊两句,而不会过多的倾泻心里的感受。
其实我心里也知道,能帮我自己的可能只有家人和自己了。家人或许可以不带任何抱怨的支持我几个月,他们甚至还挺希望我别出国,就呆在他们身边,但我没信心我能摆烂超过半年还不被嫌弃。我自知我需要赶紧支棱起来,让生活重回正轨,我得靠我自己。既然想通了人生就是来体验的,既然想通了我所经历的其实已经很好很值得感恩了,那不妨我就要求自己要快乐的过完这一生。如果我自己不想好,谁也帮不了我。最大的动力需要来自我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