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以什麼心情接受人生

阿崇
·
·
IPFS
身處這瞬息萬變、價值觀雜亂紛沓的時代,「準備以什麼心情接受人生」確實是一個大哉問。我想,若能在這充滿不確定中,穩住自己的心,就能以不變應萬變了。而如何能穩住心,只能在生命一次次的際遇中去求索了。

「我們有必要坦然、嚴肅地提出來探討,然後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方向──我準備以什麼心情接受人生。」(出自〈活出生命的泉源〉,《點石集》)

這次過年跟許多長輩拜年交流,聽到不同長輩對我們後輩的關切與問候,例如要不要結婚?又或者開明的長輩提醒不要太早買房,背負沉重房貸而犧牲生活品質。不論何種建言,都讓我窺見長輩心中的價值觀,感受到這是他們關心晚輩的方式──提供他們所認為是好的人生建言。

然而,社會變遷實在太快了,從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眼前又朝向資訊社會。圍繞著社會的變遷,祖父母輩還生活在農村,父母輩離開農村來到城市工作,我們這一輩很多人甚至已經沒有農村生活的體驗。更不用說成家立業的觀念不斷更迭,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在我們這一輩成為有條件做出選擇,而所需承擔的社會壓力比我們父母那一輩減輕實在太多太多。

如此快速的社會變遷,不會減緩甚至有可能越來越快,生活在其中的我們,人生遭逢的環境與社會期待越來越難以預料,我們現在的生活軌跡也很難參照父母輩的經驗,比如光退休年齡就已經不一樣,又或當今房價與薪資收入與過去已大不相同。我們的人生似乎不再有規可依、有章可循,看似自由、充滿許多選擇,但每個選擇也需要付出相應的承擔或代價。

身處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價值觀雜亂紛沓的時代,「準備以什麼心情接受人生」確實是一個大哉問。我想,若能在這充滿不確定中,穩住自己的心,就能以不變應萬變了。而如何能穩住心,只能在生命一次次的際遇中去求索了。

問題:佛法歷久彌堅,但這時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前所未有,各種新舊價值觀更迭交替,佛法在這之中如何因應呢?

法師回:所謂「法」,即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亙古彌新,任何世代的人都能與之產生共鳴,因為法就在每個人的身心當中可以驗證。但面對不同的時空,佛法的傳播需要以不同的語言、形式來回應新的需求和議題,弘法者也需要更開放地聆聽多元聲音,才能以人為主地去設想,如同佛陀說法應眾生根機而給予不同層次的教導。

(文為2023年2月1日的佛學班作業,經法師授權補上法師批改回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崇阿崇,1986年生,現為網路主編。在工作與生活中,透過書寫探索「為什麼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在自己身上體驗到的業習

搜尋網路關於業力的文章:佛法如何看待死刑與廢死

爸爸四周年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