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uca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無聲,也能傳達情感《聲之形》

Lucas
·
即使沉默無聲,心與心之間的情感,仍能傳遞最深的理解與溫暖。

你身邊有身障的同學、朋友,或是家人嗎?如果有,你會如何與他們相處?他們真的是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嗎?還是,其實我們都一樣,沒有本質上的差異?有時候,因為我們的不了解與偏見,可能會在無意間疏遠或排擠他們,甚至成為霸凌的一部分。而這種無形的霸凌不僅會傷害他們的自尊,更讓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或許,我們可以試著理解他們的感受,真誠地接納他們,讓彼此的世界更為包容。

《聲之形》是講述男主角石田將也和聾啞女主角西宮硝子互相救贖的故事。小學時期,將也因為硝子患有聽力障礙而欺負她,而在這其中將也欺負的最為嚴重,在某次將也把硝子的助聽器弄壞後班上的同學都將矛責指向將也。隨後,將也成為了班上的排擠對象,深刻體會到被孤立的痛苦。多年後,內心充滿自責與罪惡感的將也決定尋找硝子,想要為當年的行為道歉並贖罪。

霸凌的創傷:在《聲之形》中,硝子面對同學們的霸凌時,會認為是自己的錯,因而一再地道歉,「對不起」成了她回應外界的主要方式,甚至她認為自己總是會讓身邊的人不幸,導致她最後選擇自我了斷。但這並非因為她做錯了什麼,而是由於她逐漸將他人的敵意內化,視為自己的過錯,認為同學的厭惡是自己帶來的麻煩。這樣的內心折磨,讓硝子產生了「自我厭惡」的情緒,開始質疑自身的存在價值。她在內心深處埋下了孤獨與自卑的種子,不僅感到被孤立,更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形成了一道無形的枷鎖,使她無法真正釋放自己的情感。

霸凌如同一道陰影,讓被霸凌者逐漸將他人的敵意視作自我的錯誤,一再低聲道歉,卻無法洗去內心的自我厭惡,那份負面情緒猶如沉重枷鎖。然而「比起迎合他人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本質。」即便顯得格格不入,也應該坦然擁抱自己的脆弱與不完美,並懷抱愛自己的勇氣。因為,獨特並非缺陷,而是獨一無二的光芒,每個人都值得被喜愛。

我時常疑惑,霸凌者的心理動機究竟是什麼?他們是否只是把霸凌當作玩笑?或者是在排斥他人與他們的不同?還是藉此爭取在群體中的地位?

校園中的霸凌現象通常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而是涉及權力和地位。例如,植野和將也為了維持他們在班級中的「領導位置」,透過「教訓」硝子來彰顯自身的優勢,以獲得多數同學的支持和附和。而旁觀的佐原,則因缺乏勇氣去抵抗集體的壓力,最終選擇了逃避。然而,若她當時能選擇陪伴硝子,或許能讓硝子感受到些許溫暖,明白自己並非孤立無援。

埃德蒙. 伯克說過:「邪惡盛行的唯一條件,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觀。」

其實,霸凌行為無處不在,無論在校園、家庭還是職場中,都可能出現。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曾在不知不覺中扮演過霸凌者、受害者或旁觀者的角色。當面對霸凌時,我們除了默默忍受或選擇逃避,也可以嘗試採取積極的回應態度。就以校園中的霸凌為例,旁觀的師長或班上的核心成員若能發揮引導作用,找出班上善於協調的人來作為橋樑,便能幫助被霸凌者感受到歸屬,進而削弱霸凌者在團體中的影響力,為整個環境創造出一種更加包容的氛圍。

無聲的孤獨: 硝子因為聽不見,彷彿被困在一道無形的牆內,與外界保持著難以跨越的距離。即使她努力嘗試去接近他人,卻常被異樣的眼光對待,甚至遭到排斥。她的孤獨,不僅是因聽力的缺失,更是因為她內心的聲音無法被他人理解的寂寞。

硝子無法讓人真正感受到她內心的痛苦與無助,於是選擇用微笑掩蓋這些情緒,彷彿這樣世界就會對她溫柔一些,然而她的內心逐漸被這些無法說出口的情感吞噬。每一次微笑、每一次退讓,都是在無聲地呼喊,但她的心聲彷彿石沉大海,無人回應。這種無聲的隔閡使她開始質疑自身的價值,甚至認為自己是個負擔,於是選擇閉上心扉,默默承受一切。

心裡學家榮格說:「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自己最重要的感受。」

對硝子而言,他在班上有身邊有許多的同學 ,但卻沒有一個人能與之交流,連一般的溝通都十分困難,況且要更深入的心靈交流,導致她無法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只能默默的忍受這樣無聲的孤獨。

直到與將也的相遇,讓彼此成為了無聲世界裡唯一的回聲。即便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依然有人願意伸出手,聆聽她內心的聲音,陪伴她走出那份無聲的孤寂。他們在痛苦與自我懷疑中互相支撐,那份無聲的孤獨也逐漸被彼此的存在沖淡。在黑暗的孤獨裡,他們找到了彼此,勇敢去面對自己的傷痕。其實,與他人的連結,不用言語,也可以被理解。

「我聽不見你的聲音,卻看得見你的心——」

自我厭惡與認同:「自我認同」這個問題,你們曾否思考過?即「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然而,當你們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時,心中的答案真的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我是一個……的人」嗎?還是這個答案,其實只是別人對你的評價?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在他人的眼光中成長:父母的期待、老師的評價、朋友的認可、社會的標準……這些外在的聲音,有時會成為我們內心的一部分,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於是,我們可能會陷入這樣的迷惘:我所認為的「自我」,到底是我真正的感受,還是別人眼中的形象?

而硝子就是將他人的評價當作是自己對自我的感受。她從小因為聽力的障礙而被視為「異類」,在同學的嘲笑與排擠中,她逐漸將這些負面的聲音內化,認為「自己是一個麻煩別人的人」。這樣的自我認同深深影響了她的行為,使她習慣性地將責任推到自己身上,甚至在被欺負時,也只會以微笑面對或道歉來化解衝突。

這種自我認同,不僅讓硝子陷入自責的泥淖,也讓她逐漸失去與他人真正溝通的勇氣。她的內心其實渴望與人建立連結,但卻害怕再度成為「麻煩」。這樣的矛盾,使她一次次選擇逃避,甚至在某些時刻,她認為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最終導致她試圖選擇結束生命。

然而,正是因為將也的出現,故事才有了轉機。他們兩人雖然看似在不同的處境中成長,但其實有著相似的掙扎。將也因為曾經欺負硝子,後來反被孤立,也開始對自己產生否定,認為「自己是一個壞人」。這樣的認知讓他與硝子一樣,陷入了「他人評價等於自我認同」的循環中。然而,隨著兩人之間的互動逐漸加深,他們開始試著去理解對方,並且慢慢接納自己。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自己如何定義自己

石田與硝子的故事正是如此,他們從一開始被他人的評價所束縛,到逐漸學會用自己的視角重新認識自己,不再只是他人眼中的「罪人」或「麻煩」,而是努力找到自己的價值。

自我認同的關鍵不在於別人如何看待我們,而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是否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勇敢地追尋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意義。

重拾聲音: 「劇中硝子的『聽不見』是生理上的無聲,而將也的『聽不見』則是因自我封閉而形成的隔絕。硝子因先天的聽障被周圍排擠,盡管她用盡全力去接納與理解他人,仍無法真正融入。另一方面,將也在欺負硝子後被同儕孤立,內心充滿深深的自責與愧疚,這份內疚讓他無法正視自己,更無法與他人溝通。他選擇了用冷漠的態度隔離自己,拒絕聆聽外界的聲音,彷彿這樣就能逃避內心的痛苦。

直到將也救了硝子的那一刻,她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將也也為了過往的過錯而彌補,最終也與自己和解,才又開始聽見外面的聲音。正是在這樣的相互救贖中,兩人重新敞開了封閉的內心,將也終於能夠再次聽見外界的聲音,而硝子也找回了對生命的希望。

起初是將也對硝子欺凌的最為嚴重,他用言語與行為傷害了硝子,將她推向孤立與痛苦的深淵。但最終,卻也是將也對硝子的關心最多,用他的行動向硝子表達悔意,並努力彌補自己的過錯。將也的成長不僅體現在他對硝子的態度轉變上,更體現在他學會正視自己的錯誤,並為此承擔責任。這份勇氣與行動,正是他真正重拾聲音與連結的關鍵。

修改自己的行為,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那些永遠不認為自己有錯,不承認自己有錯的那些人。我們是人,都會犯錯

現今社會中,有太多人犯錯後選擇逃避,甚至用各種藉口掩蓋自己的過失,反而讓問題越來越嚴重。相比之下,將也承認錯誤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勇敢的象徵。每個人都可能犯錯,但唯有承認錯誤、學會負責,才能讓傷害得到修補,讓關係重新建立,讓自己獲得成長。

真正的救贖並不在於否認過去,而在於面對過去,並用行動去改變未來,不必因為曾經的錯誤而永遠活在自責中,只要願意改變,就能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希望與溫暖。而這樣的勇氣,正是我們每個人在面對錯誤時最需要的力量。

《聲之形》細膩的刻畫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連結,透過角色間的互動展現了兩種「聲音」的意涵:一是生理上的聲音,二是內心的聲音。無論是生理上的障礙,還是心靈上的屏障,唯有真誠與理解,才能讓聲音重新被聽見,真正的交流並非只靠語言,而是來自心靈深處的共鳴。正如片中所展現的,人生雖然無法避免遺憾,但愛與理解可以讓我們重新站起來,看到生活中那些值得珍惜的美好瞬間。聲音無形,卻最能觸動人心;當我們選擇用心聆聽彼此的聲音,世界便能因這份連結而變得更加溫暖和美好。

願你們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