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鋒迴路轉》的敘事設計

Alfredo
·
·
IPFS
·

《鋒迴路轉》Knives Out (2019)
導演:Rian Johnson

2019/12/29發表於個人部落格
https://blog-on-cinema.blogspot.com/2019/12/knives-out.html

(本文有劇情透露)

在星戰9上映當頭重探前集導演Rian Johnson的新作,其實有些對照的趣味。如果《最後的絕地武士》是他把玩星戰元素的拆解重組並安上轉化過的精神內核,他在《鋒迴路轉》可能做的也是類似的事情,差別在於這是從推理小說類型的跨界,英文媒體常以「whodunit」(是誰殺的?)來稱呼此等古典推理小說的形式,尤以阿嘉莎克莉斯蒂與其名作《東方快車謀殺案》等相關著作為代表。

個人對推理小說以及改編電影並不熟悉,但《鋒迴路轉》的故事發生在深宅大院,老爺看似自刎而亡死者家族成員卻各個都有嫌疑,外來的性格偵探前來偵察命案,並在電影的高潮揭露真相的重建,這些經典元素在各式娛樂推理故事中履見不鮮,辨識起來毫不費力。

此類故事常以雙重敘事構成,其一是命案發生到偵察至水落石出的「現在」,其次則是大量回敘重建真相的「過去」,現在的觀點通常是偵探的視角,過去的觀點則偏向兇手,而偵探的明線和兇手的暗線可能會有時間上的重疊(比如新的命案的發生)及至最後的交會,當然其中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變化。

而Rian Johnson為本片親自編寫的劇本所引入的變化(不確定,但應該不算是創見),則是為命案設計了不同詮釋下的雙層敘事與雙層兇手,當電影中段揭露出「兇手」之後,這位兇手必需擔任起偵探的角色以找出另一層兇手,並在最後和真正的偵探合流,非常有趣的形成雙層偵探的視角以達成形式上的呼應。

但相比於故事線的安排,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在於編劇如何安排電影的敘事手法,比如Rian Johnson很聰明地將警察和所有家族成員不同時間的訪談交錯剪接成同一場戲,以高度娛樂、壓縮且不失清晰的方式,介紹出所有角色並交待事件的回敘與每位嫌犯的可能動機,同時也逐步營造警察背後的藏鏡人白朗偵探的登場。電影第一次的翻轉,就在真正的主角--照顧死者的女看護,以回憶直接揭露真相給觀眾而達成。在此電影的目標突然從「兇手是誰?」變成「如何逃脫嫌疑?」,於是接下來偵探的行動都帶有「找出真相」與「掩蓋證據」的雙重性質,甚至一度我以為電影會從偵探推理轉變成驚悚動作片。

這其實會出現一個狀況是,主角以外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不可靠的敘事者(包括偵探和死者)。我本來以為女主角也可能會是,但畢竟她版本的真相是透過腦內的回憶顯現出來,電影大概並沒有要以後設的角度讓她欺騙觀眾的意思,導演也像是要提醒觀眾而為她設計了一個有點匪疑所思的裝置,那就是她是一個生理上「無法說謊的角色」,只能閃躲但無法欺騙,這去除掉這位角色任何引人懷疑的空間(雖然這裏也有埋了一個小機關)。

但劇情為了從偵探觀點轉換至主角觀點,幾乎排除掉了大多數角色的嫌疑,讓他們後段幾乎無事可做,同時也多了更加曖昧不清的觀點。比如電影在白朗偵探上放置的角色形像是煙霧彈還是類型的默契以確定他的正邪立場?老爺與女主角的關係以及為了保護她所設想出的詭計是否另有所圖?他身為推理小說家的身份補足了說服力,卻也讓角色動機更為複雜。

電影看似無心往這些可能走去,於是拉住敘事不致失控的關鍵,就在於女主角的軸線是否提供足夠的動力以凝聚觀眾的焦點。但她的曖昧性也因「無法說謊」做為純真的象徵而早早定錨,角色無法跨入道德灰色地帶,情節也只能往找出真兇的方向而去。有經驗的觀眾或許能透過排除法在結局前鎖定了真正的嫌犯,但最大的懸念並不是「誰殺了他?」,而是這看似密不透風的第一層現實背後,如何能存在第二層現實和第二種真相?

電影的多重詭計如何嵌合與變化成為電影成敗的核心關鍵,這大概不太算是好事,任何超過一定程度的情節漏洞都可能產生致命的影響。當然情節邏輯如何拿捏寫實和類型之間的合理性有其模糊的界線,whodunit類型敘事的封閉性本來也就一部份取消了故事的寫實性需求,但也讓情節機械式的咬合變的更為重要。其實看完電影後上網才發現一個讓我過不去的漏洞,雖然還有詮釋的空間,但這問題幾乎讓整部電影的詭計裝置失效,十分可惜。在此不討論此漏洞為何,因非本文重點。

當然情節之外,Rian Johnson也如《最後的絕地武士》一樣放入了呼應時代的政治命題,關於移民如何因權力富二代的衰敗而掌權的階級寓言,這種類型敘事和階級命題的結合,也引出將本片和《寄生上流》相互類比的看法(甚至兩片英文片名互換也說的通),其中設計的娛樂與精妙是兩部電影最大的優點與特色,卻也是各自故事的限制所在。若說《寄生上流》的情節設計和主題仍保有交互對應辯證的空間,《鋒迴路轉》顯然就少了點緊密結合的說服力,雖然其中角色們的美國眾生相形成了電影的基調,但感覺如何把玩類型才比較是導演著力的焦點所在。

(完)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lfredo網誌Blog on Cinema的作者 業餘影評寫作者 Cinemagoer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台灣電影
10 篇作品

《餘燼》The Embers

《布勒合唱團:溫布利球場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