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悼念王文興:鎔鑄前衛詩化語言、集表現主義和戲劇美學於一身的文學大家

Openbook閱讀誌
·
(修改过)
·
IPFS
·
作家王文興為2013開卷好書獎代言拍攝宣傳海報。(曾國祥/攝)

撰文|Openbook閱讀誌編輯部

現代主義作家王文興於2023年9月27日辭世,享壽84歲。

王文興以《家變》、《背海的人》兩部長篇小說震撼台灣文壇,建立現代文學創作典範。亦發表短篇小說集《十五篇小說》,文集《新舊十二文》等著作。

2007年,王文興獲台灣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2009年,獲得國家文藝獎。2011年獲第六屆花踪世界華文文學獎,同年上映目宿媒體的文學家紀錄片「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以之為傳主拍攝《尋找背海的人》,由林靖傑執導。

2015年逢洪範書店創立40年,出版王文興耗時13年完成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剪翼史》,語言形式創新、抽象、匠心獨運。

前台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曾表示:「《家變》之所以會構成『家變』,這是一個文化轉型的過程。我們如何由一個傳統的、比較注重倫理關係、比較注重長幼有序的社會轉變。我覺得愈來愈個人主義的文化裏,每個人一方面承擔自己的孤獨、自己的責任,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的做自己。可是在那強調太多關係的裏頭你就會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王文興1939年出生於中國福州市,祖父為王壽昌為清朝官費留歐學童,與友人合譯過《茶花女》,是當時罕見的知識份子。王文興的童年時期因面臨二戰而顛沛流離,難以專注於學業:3歲隨父母遷居廈門,每日逃躲空襲炸彈,不得不輟學。6歲舉家遷回福州,7歲隨父母來台,先在東港遇二二八事件,後移往台北,住入當時為公務人員眷舍的紀州庵(今紀州庵文學森林)。代表作《家變》的部分場景便源於此地。

王文興從就讀師大附中高中起,便埋首英文及翻譯小說。大學考上台大外文系,鎮日泡在圖書館大量閱讀,19歲便文采熠熠,發表首篇小說〈守夜〉,更於大學三年級,偕同外文系同學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李歐梵、劉紹銘等人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共同譯介西方文學、進行文學創作,進行文學評論,影響當代文學思潮甚深遠。

大學畢業後,王文興曾在宜蘭南方澳服兵役4個月。南方澳的地方色彩對他影響甚鉅,《背海的人》小說場景即設置於此。1963年,王文興前往美國,赴讀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創作班,獲得藝術碩士學位。1965年返台,擔任《現代文學》主編近3年,並至母校台大外文系任教,直到2005年退休前,都在台大開課主講英美小說與小說創作課程,提倡精讀。

1966年,王文興開始著手寫作首部長篇小説《家變》,1972年完成後,在《中外文學》連載,翌年成冊出版,轟動台灣社會。在其學生、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康來新的策畫下,2007年展開連續6個周末的《家變》六講研讀班,逐頁慢讀,由王文興本人點評解說,諸多文壇師生慕名而來,親炙風采。(2009年整理成書,由麥田出版)

康來新描述其師王文興「就是一個典型慢工出細活的人。」他認為,王文興展現了「慢」工——「耐得住孤獨,選擇一種孤獨的路,長此這樣走下去,多年來都不變。」因為王文興除了提倡精讀、慢讀,本身也是寫作精細緩慢的創作者。他在研讀會提及,寫小說的進度每日不過50字:「有時快一點,40個字。最高興有時運氣好,到50的話,那是很少有的,就可以慶祝。」至於用手記記錄生活,則多字一些:「我大概任何手記不會超過一天350個字,也沒有比這個更多了。」

王文興曾表示:「小說是創作。手記是生活的紀錄,假如有什麼感覺我就寫下來,那是生活剛才的紀錄。如果我不寫下來那剛才就白活了。」此觀點近似美國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是王文興欽慕的作家,其深刻影響尤其表現在語言形式上:「我年輕時只讀海明威,大概很早就把他從頭到尾都讀過,連散文也不放過。啟蒙的確是他,後來我也不好意思講,因為每一個作者都說:『我受海明威影響。』」

研讀會上,王文興曾透露為了全心投入文學,已戒除眾多享樂:「所有好習慣都戒掉了,從年輕聽很多音樂,二十年前我說我絕不再聽音樂,就沒聽過一天,一天都沒有。十年前說我絕不再看電影,我就沒再看過一次電影。我不知道接下來還要戒什麼。」原因只因這些習慣「占時間。你聽一章交響樂你就可以看兩三頁的書。」

王文興也在研讀會上不藏私分享創作觀。對於小說創作,他提到:「小說不光是寫人,很重要的小說裏頭應該也要寫到文化。小說裏邊能夠觸及到社會,這是很要緊的。」他也強調小說與其他藝術形式,結構的重要:「最難的是結構,這是一般作家不太去注意的問題,更是一般批評家或者讀者忽略的。我可以肯定地說,最好的批評家最後看到的都是藝術品的結構。嚴格來說,結構並不機械化,結構就是美學。」

師從王文興的學者張誦聖當年出席研讀會時曾分享:「一直記得王老師上課說的,文學其實就是藝術。換句話是,文學對於語言的運用,已經超越了它平常作為溝通媒介的範疇。」王文興的說法證實了張誦聖的觀察:「我對流利是非常恐懼的。我始終認為流利是最大的敵人。為什麼杜少陵的詩那麼好看,就是因為它不流利。它的節奏很好,但是它不流利。有那麼多的抑揚頓挫,有那麼多的上下起伏,絕不是像溜冰一樣,從第一句讀過去,像溜冰一樣溜到最後一句。」

王文興也極其在意選字與節奏:「選字就是注意整句話的節奏,如果節奏出不來的話,這句話絕對不能要,要一再地改寫要一再地改寫。」

哲人辭世消息傳出,文化界人士無不表達哀思。清大中文系副教授楊佳嫻發文表示:「喜歡《十五篇小說》和《家變》破裂與哀愁的氣息,也喜歡《星雨樓隨想》裡對於中外文學的武斷與洞見。《家變》尤其百讀不厭。」

作家阮慶岳亦悼念:「《家變》絕對是台灣現代文學的經典,王文興其人其風範,也已經是典範。我有幾次與他同台,感覺到他的謙遜及周到,甚至是他對建築的強烈好奇與興趣。」

聯合文學總編輯周昭翡回憶:「記得王文興老師曾說:『我每日和文字浴血奮戰,拚殺得你死我活。』寫作對王老師來講是一場戰爭,戰爭唯一的敵人是文字。王文興老師推敲式的創作,也發揮在他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每一個階段帶給我不同且劇烈的衝撞。謝謝王老師為我帶來豐富深刻的閱讀視野。」

感謝王文興先生其人、其創作、其教育對台灣文壇的滋養與灌溉,願一路好走。●(原文於2023-10-03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王文興老師的相關著作書影(Openbook攝)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叛逆貓與獅子王的背後,是被編輯唸的NANO HERO黃致豪:《Toby King托比王》專訪

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