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名單與評語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評審團從本屆作品中觀察到語言、文化交混,文化地域界線較以往更為延展開闊的現象。除了大量優秀創作者投入本土歷史小說的創作,今年也是散文的豐收年,競爭十分激烈;此外,各年齡層都有強悍亮眼的詩作,亦有質量兼備的非虛構書寫加入競逐。當代文學創作仍有許多屏障有待挑戰與突破,但評審也欣見創作者多方嘗試、大膽突破,選擇不同於以往的書寫策略。

「2023臺灣文學獎」金典獎今日揭曉入圍名單。今年共有191件作品參加徵獎,30部入圍作品包含:小說15件、散文7件、詩集5件及非虛構書寫3件,類型相當多元。這30部入圍作品將共同競逐8名金典獎(包含1名年度百萬大獎),以及3名蓓蕾獎。

評審團從本屆作品中觀察到語言、文化交混,文化地域界線較以往更為延展開闊的現象。除了大量優秀創作者投入本土歷史小說的創作,今年也是散文的豐收年,競爭十分激烈;此外,各年齡層都有強悍亮眼的詩作,亦有質量兼備的非虛構書寫加入競逐。當代文學創作仍有許多屏障有待挑戰與突破,但評審也欣見創作者多方嘗試、大膽突破,選擇不同於以往的書寫策略。



「2023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名單

  • 《Tayal Balay 真正的人》,Tumas Hayan著,山海文化雜誌社

入選評語:本書以魔幻現實手法,書寫臺灣山林的歷史,叢林開山撫番、隘勇線戰爭、高砂義勇隊、白恐、威權教育及歧視、傳統領域與山林喪失、子孫為錢瘋賣土地,勾勒150年裡,弱勢族群承受的多樣壓迫、抵抗與屈從議題。全書有四個「瓦旦」(獵人、飛行員、白色恐怖受難者卡曼的兒子、影射樂信.瓦旦的老幽靈)。Watan,是常見的泰雅男子名,他們最後成為無名英雄或承受汙名的英雄,是家庭裡的缺席者、部落裡的缺席者(禁忌話題)。如此亡靈最後立足的寄望不在世間,而是在祖靈的世界獲得接納。然而,這又是否可能?這些都是這篇小說的重要提問。互為鏡像的Watan們,只有近代受難祖靈獲得新的評價,真正的泰雅人才能獲得當代意涵。換言之,Tayal Balay(真正的人)、Balay(真相)與Sbalay(和解與平反)相互關連,內涵辯證必須從泰雅族內部、近代史視野去進行,才能定位和定義出來。(複審評審|沙力浪)
  •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蕭宇翔著,雙囍出版

入選評語:「燒錄」,一種銘刻、紀錄、燒寫音像的技術,像回憶而非記憶,有其欲望與目的。寫詩莫非就是一種燒錄黑暗的方式。蕭宇翔以音樂和水的意象來統合全書,各輯名稱如「敲擊」、「音叉」、「音源」、「爵士」指向音樂,「浸入波紋」、「在水中分離」和水有關,而「一物縫合一物」同時是音樂和水可以達到的效果。寫詩莫非就是縫合過去與現在的方式。蕭宇翔寫詩,以其別出心裁的意象和想法收服讀者,「革命,對歷史來說也算是種甜點」、「暮色俯臥下來/像一頭獅子」、「謊言反覆觸碰著腳踝/卵石發涼而潮水戰慄的體內/一場暴虐的雨正逆時收束──」。他在詩和髒衣服之間往返辯證,能同時呈現精緻的感覺世界和日常俚俗的荒謬意味。(複審評審|楊佳嫻)
  • 《女二》,鄧九雲著,三采文化出版

入選評語:從一位替身至新人、至女人、至女角、至成為母親,看似平凡經歷卻絕非僅只如此。影視與舞臺戲劇工作,處處充滿各種強弱角力,有競爭意識,有階級差異,有權力運作,從女二身分磕磕絆絆走向一位自我修復自我定義的自主女性,一路以來,必得面對迎擊而來的挫傷損敗。如何將凝視過往與解釋生命的權力,妥善歸還自我,進而成為真正的「新人」,彷彿是最初亦是最終的抵達。「我們女人的命運,就不能再更有創意一點嗎?」〈Act IV女人〉整本小說,穿梭戲內戲外,往返臺上臺下,虛實綰結,說什麼與不說什麼無不充滿拉扯漩渦。種種戲劇張力,並非謀求標新立異的視野,亦非故作懸念,而是篤實實踐於日常,深入其中,歷劫遇難,完成最為具象的寫實。不虛張聲勢,不憑依虛詞,不渲染自溺,在女性各種彷彿不斷重複的生命情境中,真正回歸一種平淡無奇卻又驚心動魄的命運。漫長的修復,即是重新找回自己的歷程,角色的跌宕遭遇,再再彰顯女性在愛情、家庭、職場、社會等各方面之多元位置,以及可能的豐沛力量。(複審評審|連明偉)
  • 《子彈是餘生》,寺尾哲也著,聯經出版

入圍評語:痛苦的美學,來自每一個人惘然若失的轉身。書中帶來的視野,實為過往書寫疏漏或難以置喙之畛域,那是智力的頂端,菁英中的菁英,被深深寄予厚望的桃李學子;然而存乎其中,劇烈演繹的身體界線、情感教育與生命課題,無異尋常。其所揭露,將仰之彌高的崢嶸異數,重重摔落於地,吐絲自縛,引繩自纏,人之本質反映於最為本初的愛與被愛,失去與獲得,施虐與受虐,而這一切因其智力,呈現更為精密細緻的展演意識。肉身步入早衰,情感化成爛泥,犄角相刺,這些頂尖者的真實面貌,並非金剛,而是一尊一尊自身難保的過江泥菩薩,眼裡發出的光,源於自我作踐的塵世索愛——這無非回歸生命本質。這樣的書寫確實悲涼,肉體的慾望帶來滿足,更帶來痛苦,暴虐之姿即使專橫跋扈,卻又顯得卑微弱小。深刻之處,就在或幽微或已然鑿定的回首審視,悠悠忽忽竟將這未完的一生,活成傷害本身。(複審評審|連明偉)
  •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朱宥勳著,大塊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由五篇圍繞著臺海戰爭主題的小說構成,也只剩下幾年的2047年,中國因為內部因素,突然進行對臺戰爭。透過虛構的文件,不同敘述者的追憶史料,形成多樣貌的故事,有第五縱、戰後滯臺的前解放軍、創傷症候群的年輕人、祕密情報人員、民防部隊代表,形成了多種角度的述事內容,也產生出不同的聲音。本書不是大秀各武器裝備的知識,而是書寫使用武器的人內心的轉變,剖析人們在戰爭中,人性內在的轉變、如何面對歷史、面對個人、記憶之間的轉換,重新定義自我的存在。透過虛構的文件,呈現臺灣的歷史事件,像是鹿窟事件交織在小說中。那我們也看到臺灣原住民族的缺席,歷史中原住民族人都有參與重要國家戰爭,可是都像是消失了一般,被缺席也是一種歷史的呈現。透過虛構與想像,讓本書多了一份臨場感。(複審評審|沙力浪)
  • 《去你媽的世界》,郝妮爾著,南方家園出版

入圍評語:女性創作者成為了母親之後,世界天翻地覆,原貌再也無法維持,肉身的種種變化,孕吐,陣痛,分娩的撕裂,與孩子所帶來的一團混亂,對於創作本身來說,不啻是巨大的摧毀,但我們也見到,某些身具母職的女性作家,從此踏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需要與軟軟的新生的事物緊密共處的世界,需要忍耐、讓渡、妥協的另一個世界──我們常說,要進入孩子的視野看世界,但是,郝妮爾用她獨特的語言,將「母親的世界」擴大復濃縮為一項紅塵隱喻──那所有的痛苦,孤獨,身體的劇烈翻攪,使得一切隱喻集中於母身,而非嬰身──我認為這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觀點,不僅僅是活躍細描的文字特色,而是,作者創造了某個世界,在那裡,我們可以恣意大喊「去你媽的!」(複審評審|崔舜華)
  • 《劫後書》,廖偉棠著,雙囍出版

入圍評語:全書分為三冊:以類似組詩形式呈現臺灣歷史片段的《拓孤之地》、疫情下日常的《凶年巡禮》,寫現世抗爭與記憶中香港的《母語詞典》。這裡寫了作者為這塊為育兒而移居的土地而作。我們可以從他者的角度來看我們生長的地方,從1922的賴和寫到2021,從賴和、呂赫若,到羅曼菲……,也書寫這座島嶼上的流亡者的逃離、或逃出,在自己的土地上身陷囹圄、無路可出。以外來者的眼光,重新梳理臺灣慘痛的百年史,這些孤魂卻因有詩人的重新召喚,而熠熠發光。也看到他書寫原住民的議題,雖然他的文字會使用不正確的,現今己不會使用的詞彙,但也是重新整理他者如何看待原住民的歷史。至於詩的內容,也不見得都沉重,很多的輕重交揉的詩,透過詩,從原本的託孤寄命,變成了安身立命之後,展開無止盡孤獨的地方,但因而寫出來不一樣的歷史。(複審評審|沙力浪)
  • 《尾巴人》,林銘亮著,九歌出版

入圍評語:《尾巴人》不是那種流水、抹茶、海棠、老窗的文章,嚐起來又老又辣,奇思、好辯、多情,使其有難得的鑊氣。表面上是私密記憶、私房景點的無償款待,循循善誘之餘卻又心懷鬼胎,如他自陳,「隔著一層玻璃評點世人」。寫旅行、讀書、看戲、家庭、校園可能不稀奇,也不難寫得雅正有氣韻,但他自摸的,乃是神來的歪骨。他看世界不順眼,散文可能也讓人有些人刺眼,但我珍視其中「失去以前」的回首憂鬱,與故作(不)深情的膽識。彈性的表達是他的長處,他順手就能改變老題材的體型(例如〈無畏新竹〉之於地方寫作),但《尾巴人》更多提醒我的是,散文本就可自在索求的散漫、沉溺與怪奇。(複審評審|馬翊航)
  • 《弟弟》,陳慧(陳偉儀)著,木馬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作為早已成名的香港作家,陳慧筆下的香港,既繁瑣動人而生氣勃勃。在《弟弟》這部小說中,相當多地在描寫姊弟之間相處的細節,以及青春時光裡那些不再復返的、彷若玻璃片碎般、反射著異樣光芒的對話、情緒、愛戀與羈絆。而在姊弟之間,香港此城的步伐與命運,促使他們看似懵懂卻也不得不迅速地成長為必須「選擇些什麼」的大人。隨著成長的轉折與失落,香港這座城市正在逐漸消失些什麼,那些舊日的店面、街景、碼頭與煙花,皆是小說家以文學之筆去形塑的城市圖輿,提醒人們不要輕易忘記,因為記憶可以對峙消失的地貌與熄滅的往昔榮光,而經歷過這許多事件的香港城,我們終歸可以唱喊一首:願榮光歸香港。(複審評審|崔舜華)
  • 《我隨意,你盡量》,王昭華著,九歌出版

入圍評語:台文文學寫作與教育,積累多時,近年來幾位青壯輩寫作者與學者努力推廣,著重文化復興和創新、引發語言趣味的探索,成效頗著,也反映在文學的商業出版市場上,比過去更能讀到流暢、新鮮卻又貼切的寫作,得到更大範圍的讀者注目。發揚台文價值,不必要同時貶低華文文學,但是,展現臺文的獨特生動處,使二者能有區別,當然重要。王昭華這部散文集,寫淡水的文化與生活,也凸顯出臺灣的歷史與藝術,有視野,有細節,有執著,語言上更充分展現台文特質,允為台文書寫的正範。例如〈上淡水往事追憶〉寫淡江大學外的山崁,「田岸路的線條一巡一沿有疏有密,水田一泱一湧順山勢起落」,讀出來真有一種宛轉層疊的聲響,那聲響就模擬了路與田的線條。這樣的例子很多,聲情並茂,值得反覆細讀。(複審評審|楊佳嫻)
  • 《沒口之河》,黃瀚嶢著,春山出版

入圍評語:作品為報導形式的散文集,用民族誌、人物誌、地方誌與自然書寫的抒情傳統,交織出生態、原住民族歷史與綠能光電的關係。從諮商同意到行政訴訟的翻盤,歷經光電開發的波折,沒口之河始終沉默,就好像原住民諮商權在當代的無語。用一些植物和歷史的隱喻,如代稱卑南族石生支系的野草茵陳蒿,串連著整個族群分合遷徙的記憶。本書充滿著作者對自然關懷的畫筆,從外來的生態調查員,透過進入部落、爬梳歷史、參與光電案的抗爭,慢慢的傳統領域與生態保育根本切割不開,而有了對於保育的不同的書寫觀點。用七種植物帶著大家深入知本溼地,往來的生物如同書寫符號,既乘載,也創造了濕地的意義本身。(複審評審|沙力浪)
  • 《夜官巡場Iā-Kuan Sûn-Tiûnn》,張嘉祥著,九歌出版

入圍評語:一本立足土地四處見鬼的短篇小說集,作者懷有深情,晃蕩草莽,帶領讀者探入民雄火燒庄,完成人鬼並不殊途且相互鏡像的地方志書寫。此處有鬼湖、五穀王廟、金紙鋪、鬼屋、亂葬崗、豬寮、洋樓,亦有被視為禁忌,卻又時刻於日常生活顯現的夜官、玉女、水流媽、侯爺等,生者逝者,幽魂菩薩,無不共同棲居溷濁自滌。這是個人的記持,火燒庄的記持,更是歷史的集體記持——我與此庄,我與受創者(甚至擴及在地的二二八受難者),究竟可能存有何種連動關係。這些野生野長一如被流放的人們,印記明滅不定的傷害,活成孤魂野鬼,即便如此,都有夜官(混和觀音、媽祖與大士爺)守護,示現黑紗女神形象,完成精神的鄭重慰藉。《夜官巡場》除了是一本書,更是作者以團長身分引領「裝咖人」樂團之同名音樂專輯。是以,整本書的發想、企劃與實踐,已然超越書籍的傳統概念,有效藉由國語與閩南語之雙生,文學、音樂與影像之互惠,重新擴充我們慣習視而不見的日常。文學的在地落實與媒介的突破可能,在此有了幽幽鳴響灼灼明證。(複審評審|連明偉)
  • 《奔蜂志》,李進文著,時報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李進文是當代臺灣詩人中意象最澎湃絢爛的一位,自第一部詩集以來,永遠都能帶給讀者新鮮的喜悅。他的詩不單單馳騁想像力,也能寫沉重現實,或出之以幽默嘲諷,但最後仍給予超拔或慰藉的可能。本書為李進文「自由體」三部曲之三。所謂「自由體」,即形式不受限制,毫無規矩,援散文、故事等文類的優長來試煉詩質的可能,同時,詩人也繼承華文現代文學世界裡詩與畫出自一手、彼此鋒芒相對或穿針引線的小傳統,可映襯,可互詰,可補述。李進文一向不鄙薄技藝,琢磨再三,視之為詩之所以為詩的精魄,他說自己「玩心」仍重,所謂「玩」乃保有對於生趣、奇趣的探索,而非把詩當工具、當說教、當揭發。也因為如此,《奔蜂志》讓人重拾讀詩的快樂。(複審評審|楊佳嫻)
  • 《波間弦話》,柳丹秋(黃資絜)著,時報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預想的未來之景,在細筆勾勒的卷軸底下,準確書寫三位女性的各自路途。大膽的假設,或者可被視為既視感的果斷實踐:美國託管,南島北島合併,政治角力運作下的人們,究竟如何過著自己不受關照的微小生活?這本小說從政治版圖的篡改,到聚焦可供相互對照的女性,彷彿以三種異或相容的樂器(臺灣三弦、沖繩三線與日本三味線),巧妙涉入日本(北島)各種範疇,包含地景、音樂、文化、宗教、典故、物種、地方產業、傳統工藝、社會內部階級意識等,談論甚繁,隨機流轉,卻又能在優哉游哉自適筆調之中,穩準漫談,饒衍自持。文化差異的謎團,代表的除了相互凝視的視野,除了各自文化養成的淵源釋義,更是隱而不現的政治性運作。是以,企圖消弭位階的種種差異,以及必然的顯隱衝突之中,作者引領讀者目睹近乎現場的再現、碰撞與齟齬。彼此交會,相互流變,形成樂器各自不容取代的獨特音色,看似無音之音,無用之用,卻巧妙呈現女性在政治運作下不被重視的各自命運。(複審評審|連明偉)
  • 《昨夜涉水》,李蘋芬著,時報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這是一部曾入選楊牧詩獎與周夢蝶詩獎決審的詩集,看似銜接了抒情詩學的正統大道,不過,身為一名敏銳清麗的女性詩人,李蘋芬自有其詩藝的手感與審美向度。這本詩集之中,有許多並不直接書寫、而是旁敲側擊地、呈顯各種現象與姿態、時間與物質、肉身與心智的詩作,也融揉了詩人旅居異地的時日中,對於生活與存在本質的深刻體驗,譬如〈半途〉一詩(亦是詩集「昨夜涉水」的來處)寫下「盛夏,昨夜涉水而來的路/灑滿街燈孤寂/我低頭看錶,不明何時蟬已噤聲/迫使被天地遺棄的人,走上封閉碼頭」,如是詩行,詩人的格局與鍊句的功力精緻而開闊,教所有讀詩者都期待著屬於李蘋芬的詩之未來圖景。(複審評審|崔舜華)
  • 《紅房子:圓山大飯店的當時與此刻》,李桐豪著,鏡文學出版

入圍評語:圓山飯店是國府遷臺後彰顯門面、聯繫國際的據點,要夠高大氣派,也要夠符合刻板印象。琉璃瓦,龍形雕刻,女服務生的鳳仙裝與旗袍,點幾道不帶骨頭的中國菜,也算是觀光了「中國」。書裡更好看的,是不同部門歷代職員究竟人生怎樣跟圓山掛勾,還有他們記憶中的男裝總理孔令偉(孔二小姐)、宋美齡、老蔣與小蔣、李登輝以及外國元首和明星們。圓山茁長於黨國之手,但其意義並不限於為黨國服務。它的傳統也是它的包袱,它的獨一無二當然也可能變成它的轉機。作者李桐豪綜理多種資訊與線索的能力極佳,透過回憶錄、訪談、文學、學術研究和報刊媒體資料庫,說了一個查證仔細且豐富、稍帶秘辛樂趣、文學比喻適時畫龍點睛、好看卻並不煽情的時代傳奇。(複審評審|楊佳嫻)
  • 《風葛雪羅》,白樵著,時報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家之崩落,是現代文學的驅動力,在那亂石堆裡艱難爬出來的,是一個不斷離開又一個不斷追憶的我。不只有愛或不愛,為何恨與如何恨,還涉及性/別諸相的洗牌與新生。《風葛雪羅》以敘述者母親開設的骨董店店名為書名,小孩遊戲在充滿裝飾感與時間感的物件中,辨認缺席的父親,和茁長起來的情慾。父親時髦而遙遠,同時古怪又瘋狂,他的性向和自己的性向,彷彿隱密的連帶。白樵筆觸濃墨重彩,恣意雕琢,譬喻奇巧,但並不疊床架屋,而善寫內外動態,題材上往個人世界鑽得很深,寫身體探索與羞恥感,尖銳,緻密,童年光景一格一格放大了,直至那個追憶者再沒有退路。(複審評審|楊佳嫻)
  • 《海風酒店》,吳明益著,小寫出版

入圍評語:本次的參選的書本中、很多作家書寫原住民,但多是背景式草寫原住民身影的作品。不論叙事是將原住民議題當作神話背景、單純而美好的民族性代表、土地精神的化身,甚至是性別化的弱勢群體,都可能反過來掩蓋了原住民族的主體,從而再次深化了刻板偏見。但我們看到吳明益的《海風酒店》,用了很多原住民太魯閣族的隱喻和指涉、神話,例如太魯閣族傳說中的巨人Dnamay;其書寫不僅使用族群的詞彙,同時具有族群的關懷,試著理解族群空間所發生的事。讓我們知道不論是族群的故事,環境的議題,都要傳述,要持續的寫,這樣才不會被人遺忘。主要軸線是和平村居民與臺泥間的拉鋸戰。臺泥代表如何說服與強制徵收和平村的保留地;居民如何分裂,走上街頭,或把地賣給水泥廠的故事。在多元文化的理想底下,族群書寫始終不能停下回望與省視的腳步,方能步步將溝通與同理的基礎,站穩踏實。(複審評審|沙力浪)
  •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江婉琦著,木馬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這是一本令人眼睛一亮,感受清新的作品,帶給讀者相當愉悅的閱讀經驗,這種體驗,對於「移工書寫」而言,實是難得。這或許歸功於作者江婉琦以開放且好奇的態度進入田野,明顯站在平等位置故不帶成見與特定意識形態的書寫,才能引領我們看到臺北車站黑白地板上,移工各自的生命色彩。他們是有主體性的個體,來去都是他們自己。對他者的書寫,不必非要言苦,亦毋須訴諸悲情,也能撩起讀者的共感性,有時候直接陳述事實,就自帶文學力量。例如,作者描述移工在臺北火車站與人相見,要「握手」:「在這些握手動作之後,右手會碰觸自己胸前心臟的位置,代表我見到了這個人,我把他放在心中。」握手是關係的建立,作者描述自己在學習握手,但常常忘了握手。而這整段敘述,看起來像是移工,作者,臺灣社會彼此關係的隱喻。我是否將你放心上?諸如此類毫無雕琢但有後座力的書寫,在這本書中不時出現,也給了讀者足夠寬闊的思考與感受空間,跟著這些移工站或坐,來和去。我們樂見這部作品的出版,也欣見移工書寫有了新的聲腔,跨進新的世代。(複審評審|阿潑)
  • 《訣離記》,鍾文音著,大田出版

入圍評語:這是一部讀來教人心痛神傷的深刻作品,作者鍾文音長年照護母病,而母親在她的生命裡化為文學,化為從此不生不滅的語言。在後記裡,作者寫道:「就像很多人總說我不斷地寫纏繞,實則就是為了釐清。寫悲傷就是要拋擲悲傷。和解與希望,救贖與召喚,讓母親復活,藉著書寫。此後,女兒安心,母親安魂。」我們或可以將《訣離記》看做一部慢吟長詠的鎮魂曲,為了生者們彼此纏繞的困惑與痛楚,為了逝者的斷離與棄守──但生命究竟是什麼?鍾文音筆下所書寫的母親,讓我們足以深刻地感受到:活著,就是為了守護某一個人,那一個人對你而言無比重要,即使當下難以知曉那重要性,直到失去,直到死亡褫奪呼吸,才明白究竟有多沉重多痛苦,也就多麼溫柔眷戀。(複審評審|崔舜華)
  • 《殘骸書》,陳列(陳瑞麟)著,印刻文學出版

入圍評語:「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是人們談論國家暴力歷史時的提醒,故而多數白色恐怖書寫或記述多有著搶救記憶的聲腔,並憂慮著歷史的失聲,擔心社會的遺忘。作為政治案件當事人,儘管陳列曾以散文之筆,留下創傷經驗的記敘,但在《殘骸書》中,他站在昔日遭審訊關押之地,卻是那麼不確定──質疑鎮壓他的系統與個人、難以確定軍事法庭的屋頂是不是斜的 、無論怎麼回想當時都是平靜的心情、怎麼也記不起來的日子……。經過創傷,走過歲月,記憶自然如碎片,陳列沒有迴避自己的遺忘,恍惚或懷疑,坦然示之,同時也與自己的記憶商榷,或嘗試追索記憶。此書以「殘骸」為名,既說明記憶的樣態,也暗示了書寫成像的結果。這是一本說明時間殘酷,也驗證空間並不永恆的書。既然是漫走在國家反省其威權歷史的「人權園區」寫成的作品,陳列除了如實表述記憶及記憶的狀態,也沒有忽略對「國家的記憶」以及「國家如何留下記憶」表達立場。筆調簡明平實,書寫看似不成系統,但態度不卑不亢且坦然,讓「殘骸」帶著思考的空間與餘韻。(複審評審|阿潑)
  • 《集合的掩體》,鄒佑昇著,雙囍出版

入圍評語: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詩人,鄒佑昇的行詩之路與其他作家大不相同──他不追求文學大獎、詩作也不多發表在刊物副刊,對於詩,他所展現的更似某種清教徒式的苦行與自我試煉。而詩集中對於法籍猶太裔神祕主義者西蒙・韋伊(Simone Weil)的〈關於主禱文〉的翻譯與刻意安置,更呈顯出──這不僅僅是一部詩集,而更似一本哲學著作了──透過語言的斷裂、縫合、隱藏與再現,詩人讓我們窺見那間隙與間隙之間的詩意的閃光。當然,這也為鄒佑昇的讀者門檻設下了相當高的一道考驗:讀他的詩,不僅僅要懂得文學,更要具備基本的哲學與宗教學的背景脈絡,方能深入語言的岩層之下,涉入意義流淌的水脈。(複審評審|崔舜華)
  • 《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瀟湘神(羅傳樵)著,獨步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每篇小說賴以成形的高概念,本質上就是一道加在小說時空之上的規則。小說時空的規則越複雜,就需要越多的文字資源才得以鋪展。寫實主義為何在短篇幅的文本中具備優勢,只是因為寫實主義可以輕鬆重用已經存在於讀者腦中的既有規範。這也是中短篇幅的架空世界小說難寫的理由,規則若複雜,就會壓迫到故事的血肉;規則若單薄,則讀者容易感到沉浸感淺薄。而瀟湘神在《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開創性地使用普世皆知的遊戲「狼人殺」,得以在極精簡的文字資源中注入極為複雜且難以預料的小說人物賽局。在佈局的章節之後維持高速的局面變化,直到小說結尾,每一章都在進行搶奪讀者認知的局面翻轉與情節編排,也讓此書成為注意力競爭激烈的閱聽環境下,依然能帶來沉浸感的一本娛樂小說。(複審評審|李奕樵)
  • 《緣故地》,錢真(錢映真)著,衛城出版

入圍評語:「術,邑中道也。」《緣故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穿過竹林夜路的夜訪。《緣故地》借日本時代「林圯埔事件」發展,在優雅靈活的小說剪裁、立體有情的人物形象中,推送出文明、帝國、生計、心靈的狹路相逢。書封寫「是什麼緣故,讓我們無路可走?」,也道出小說所佈置,因緣、資源與行動的疑棋。小說並置了運作神祕的法術、文明開化的技術,在有形與無形、可見與不可見之間,展開歷史事件中新的內情,例如「造紙燒金」一章,寫活了心靈與新技術撞擊後的高熱,文明的精密與虛擲。只是路見不平,是要革命,亦是參詳(tsham-siông)?從事件到事「見」,小說家也是施術者,錢真點化了舊日墳土,讓生命與地力的聚合與潰散,不只是無緣無故。(複審評審|馬翊航)
  • 《醉舟》,朱嘉漢著,印刻文學出版

入圍評語:朱嘉漢的中篇小說《醉舟》,其標題名除了「在陸地暈船」這個小說高概念設定之外,可能也是跟作風頹廢的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以每四行分段的同名詩作致敬,呼應其小說形式。在今年出版的歷史小說中,大多都是文氣綿長,節奏幽緩的長篇小說。更長的篇幅有時並不能帶來更多的說服力,更多時候是一種復古的笑話,或復古的爭執。《醉舟》採取的時空切片形式輕巧地避免了歷史小說常見的遲滯感,當代讀者橫豎都是隔了一層框架在觀看歷史,小說形式上本應明顯的副作用反而消弭無形。把歐陸哲學式的修辭放到彼時積極西化的日本人角色口中,反而恰如其分,角色說服力並未明顯衰減的同時,更添增了角色可供讀者玩味的厚度與樂趣。(複審評審|李奕樵)
  • 《濃霧特報》,楊莉敏著,九歌出版

入圍評語:作者楊莉敏那句「文學消失了,而我竟然不感到可惜」的體悟怎麼來,藉著一篇精彩專訪,在文學讀者群體之間頗受討論。它出自本書裡的〈幸福路上〉,探問了人之所以成立、生活之所以能運轉,文學可以在什麼位置,或文學是否真的必須要擁有一個位置。然而即使不為文學瘋狂,不把文學當志業,仍然繼續寫了,寫的不是美而是枯敗與寥落,取消柔焦地寫,不打比方地寫。書中寫死巷與老房子,寫姊姊兩個兒子撲向水充滿命運的決心,片片崩落的病體,無所有之人,有所有之人,消失在公文匣紀念品堆高後面的自己。筆觸像現實本身一樣乾荒,卻吸引人一行一行地讀下去了,簡直是一支撿垃圾的鐵夾伸進曲折溝裡,把什麼一樣一樣剔出來。寫私人生活卻不見暴露感,寫無奈卻殊少陷溺,倒也不是認命,而是期望不大,尋索自身的目光卻很深,也未掉入「文學(人)」的既定框架。(複審評審|楊佳嫻)
  • 《點火》,張桓溢著,九歌出版

入圍評語:技藝的養成,本身就是無可取代的延續性記憶,當書寫的技藝靠向其他技藝,勢必相互激發粲然火花。是以,點火的真正意圖,除了是一場並不直截牽涉卻又真實確鑿的大火,更是以自我作為磨擦、磨損與磨合的歷劫現場。值得玩味的,小說作為敘述與辯證,一方面積極介入,一方面刻意拉遠試圖退隱,兩端看似相悖,卻又殊途同歸,不斷擴展述說自我與述說他人的有效象限,如同〈致親愛的讀者〉所言:「我只是,像站在我自己的外邊,安靜目睹著世界實現著自身的藍圖。」內容所述,是檢字鑄字的印刷師、音樂DJ、手工西裝老師傅、電競玩家、養鴿者和武術師父,諸多技藝,如同珍貴碎片的收納、安置與再次組構,紛呈事件與個體歷史的結束,同時表達不允結束的抗辯。藉由各自的隱性軌道,完成對於集體記憶的顯性輻輳,因而產生更具意義的內向參照。作者的第一本書,已然具有難能可貴的創作意識,念茲在茲,除了說故事的方式,更在於書寫本身的倫理退讓,以及重新介入的可能。創作的自我節制,對於記憶與技藝的敬重讓位,讓此本短篇小說集呈現一種屏除自溺、向外展望的可貴驅力。(複審評審|連明偉)
  • 《藍之夢》,陳凱琳著,蓋亞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南國之域,是客家庄的所在,《藍之夢》集結了十篇小說,描寫客家庄的人事夢物。曾經繁榮一時的客家庄,在時代變化之下變得破碎零散,而這些碎片有如泥濘中的黃金,兀自在黑暗底閃閃發光。作者寫阿婆神秘的藍衫,寫帶有幻聽詛咒的少女,寫跳河自盡的新娘,寫禁山、敬字人、童養媳、土角厝、醃菜脯、甜粄──她寫人生種種悲劇,寫悲劇裡的人性光輝,那光芒讓人幾乎無法逼視,卻能被覆照而感覺溫暖。十篇短篇各自獨立,卻也是一套互相對語的小說系譜。值得一提的是,陳凱琳的文字毫無雕琢之意,然獨具其特殊的腔口氣氛,彷若我們身即在客家庄,即在南國,即在此,又亦不在此。(複審評審|崔舜華)
  • 《魔以》,陳淑瑤著,印刻文學出版

入圍評語:魔以,某嶼,磨語,魔幻之所以,磨刻之所依。那是一座離島,清晰又迷離,寫實又遠遠超越現實,恆常日夜,兀自生養,無所事事即是真正人間世事。在離去復又歸返的島嶼,以蛻盡因果線的非慣性敘事,望向細碎紛繁的生活本身。那是更為內斂、精煉與錘鍊的書寫,精準,同時疏闊,看似無心其實處處繡針有意,在極度風格化的書寫中,去渡過,去歷經,去回到荒蕪豐饒的一隅整體。是以,所見所聞憑藉不必刻意解釋的存在,完成人、物、自然之間,各自散落卻又交相饒沃的深淺關係。金川銀川,穿金戴銀,那是抬棺前後對於逝者的封釘吉祥話,以此重新召喚。工筆所描,在於潮汐、農地、荒地、魚塭、蚵寮、車路、碼頭、宮廟與民宿,島嶼交織的人情網絡則是姑姪、夫妻、同學、母女、兄妹等,路徑歧出,情節截斷,卻又透過一以貫之的隱喻高度統攝,完成內在聯繫。「鈕扣」是月,是鄉愁,是必須安於扣眼的位置關係;「負離子被」是負重的離鄉之子,是溫暖,是必須重新覆蓋身體的貼合;「民宿」一如幽冥之訴,演繹內在的流離失所與外在的環境轉變等。視野獨有,修辭全新翻轉,迷人意象如流金碎銀隨處可見。高明的書寫技藝,深情且不張揚的細膩情感,陳述沒有糾葛的糾葛,沒有失落的失落,沒有安置的安置,一切看似失而復得,卻恍然走向不知何去何從的此時此刻——若有鄉土,以此哀悼,同時矢志銘記。(複審評審|連明偉)
  • 《鱷眼晨曦》,張貴興著,時報文化出版

入圍評語:這部作品延續張貴興前此婆羅洲書寫,再次展現熱帶雨林神秘、陰森、迷亂、蠻荒的魔幻故事,結合鱷王白背,英殖民史,和關懷自然環境的主題。關於左翼游擊隊與英帝國軍隊之間的鬥爭情節,不單單是一部砂拉越的殖民書寫之作,還有更多的魔幻寫實的情節在其中,採取第三人稱的視角,叙事者穿梭時空,書寫一件件歷史事件,描寫不同的科學事件,講述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傳說,還有很多令人無法想像的數字細節。這本書獨特的力量,就是靠著奇特的想像力,對宇宙星空的揭示投射到人物和婆羅洲雨林穹蒼的處境中,討論殖民、自然、歷史,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爭奪,在書中的宇宙觀中被吞沒和縮小,讓我們重新找到我們在大自然的位置及面對未來。(複審評審|沙力浪)

配合入圍名單揭曉,即日起於全臺展開金典獎入圍書展,實體書展地點包括:三民書局(重南店、復北店)、誠品書店(園道店、臺大店)、政大書城(花蓮店、臺南店)、小小書房、三餘書店、有河書店、晃晃書店、梓書房及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與部分分館;線上則於Readmoo讀墨電子商城、三民網路書店、誠品網路書店共同展出。

2023年金典獎得獎名單預計於10月底公布,並於11月11日(六)下午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西二館舉行贈獎典禮,邀請各界一同蒞臨此文學盛會,為金典文學及入圍與得獎者獻上掌聲。●(原文於2023-10-02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叛逆貓與獅子王的背後,是被編輯唸的NANO HERO黃致豪:《Toby King托比王》專訪

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