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繼續寫的草稿合緝

野人
·
·
IPFS
·
記憶取消/虛構是一種逃避嗎?/假web3/包容/立場/誤讀/可思考的問題/AI和人類,替代和不替代

手機裡堆了一大堆草稿懶得寫,慢慢清理下(但通常愈清理愈多……)

記憶取消

這是一個思想實驗,把一個人送回過去,抹掉所有對現實的記憶,但思維結構跟判斷力不變,那這個人做出的選擇會改變多少?記憶取消這個概念造成了一個尺度,這個人選擇改變多,說明他在這段時間判斷能力改變得多;假使改變少甚至完全不會改變,說明這個人通常在靠記憶二分法辨別問題的是非:一件事情的結果不理想,就認為對立面更合理。比如一個年輕時努力賺錢很少陪孩子的爸爸,到老了後悔,跟孩子說「當初我應該少工作多陪妳」,本身已經將工作跟陪伴對立在一個層面上,而並沒有意識到「陪伴」本身的空缺(認為是工作占據了這一空缺),那這種思維,在記憶取消之後仍然會選擇工作。直覺到某一方不合理就斷言對立面是合理的,記憶取消這個概念就是用來驗證這類思維層面誤區的。

虛構是一種逃避嗎

哲學-現實,二者不是對立,但結果的性質上有排斥,一個無用一個有用。(至於哲學無用論跟下面話題無關,只是我的個人理念,以後應該會寫到。)

現實性質裡的「有趣」跟「有用」衝突嗎?
像我個人就覺得現實裡有趣的占比較弱,就像看到一兩集開頭就能猜到幾十集大結局的八點檔一樣,只能帶給人完成後的成就感,完全沒有新鮮感可言,所以如果說虛構是在逃避現實,那邏輯上說現實是在逃避未知的新鮮事物也沒錯。
但事實並不是,人們想要看到的現實仍然是自己沒經歷過、沒發現過的現實,就好像虛構也來自現實一樣,沒人有能力虛構出完全失去現實依託的東西,人能想像出飛馬飛驢會飛的護膚品會飛的上帝粒子甚至會飛的不存在的怪物,但這些都是可想像的,普通人並沒有辦法想像出完全拋棄現實素材的非存在。

假web3

說真的,4chan或PTT都比現在某些標榜web3的社群擁有更多去中心化內核。最主要的,對身分只有識別(是不是某個人),而沒有用戶名或頭貼,取消了一切話語權中心化的可能。品牌效應逐漸變為web2的毒瘤之後,web3才變得對本來就沒有個資憂慮的普通人稍有意義,而假web3還在藉機鼓吹提前進入的早鳥話語權,令人作嘔。

反品牌化或許是去中心觀念的其中一種趨勢,人們不會再利用頭貼背後可真可假的經歷為自己的文章增加可信度——一段話是誰說的並不重要,如果重要,只能說明這段話沒講清楚。況且我一直都在直覺上覺得,去中心化理念最成熟的型態是作為解構政府、甚至解構政治本身的形式出現的。

包容

包容不等於容忍,容忍不等於拒絕接受不同。
現在華人社會奇怪的地方在於,媒體看到貪污看到腐敗暗示你這是包容,看到文化上的不同觀點或想法上的不同觀念就扯出民族概念或國家概念暗示給你說這不能容忍,無腦鄉民就要上當跟著喊XXNo.1。就像腦袋正常的人正在容忍這類媒體,卻在用想像中的民主安慰自己;腦袋不正常的人,一邊賺不到錢一邊幫貪官數錢護航一樣,腦袋正常的人終有一天會包容腦袋不正常的人,隨後雙手一攤,加入他們。

立場

立場這一概念並不絕對代表某個人的處境,而代表政治對這個人處境的劃分。多數人對立場的認知是反過來的。

誤讀

誤讀對多數人來講很討厭,對方會曲解你原本的意思,通常可能並不是因為你表達不清。(嗯,就是對方理解能力堪憂)
什麼不是誤讀:刻意偏題看似一種誤讀,但實際上是經過正確解讀才能避開主題,所以不是一種誤讀。
但我自己已經不太在意:a)誤讀可以擴充我原本要表達的含義,是一種再創作,b)有些人只會從別人的表達中識別與自己知識相似的部分,向這些人解釋自己的思維體系是一件很麻煩的事,c)不同思想之間原本就沒辦法準確地互相解讀,由於語言本身的不確定性或者說不完備,即便最有經驗的文學評論家也不會嘗試精確解讀當代人的作品,畢竟通常死人才不會講話,d)我並沒有義務準確地傳達我自己的想法,那既然只要沒有邏輯漏洞,無論惡意誤讀還是無意中的誤讀其實都沒太所謂,在這邊秀自己邏輯水準的才比較值得尊敬,e)別人的想法我無權干涉,包括對方的誤讀,所以解讀者/誤讀者的解讀原本就獨立與作品之外。

可思考的問題

想到之前有看到過有沒怎麼念過書或者從學店混畢業的人,寫一本厚厚的書聲稱自己發現了某宇宙真理,或者叫住剛下班的研究員看看他發明的永動機。但是假使給這些人一個題目說讓他研究中世紀的sophismata,這些人之中稍微聰明的那些會反射性地去翻維基百科,笨的那些⋯⋯會把他的書甩到你臉上(遇到廢話多的八成會重傷)。
所以說並不是因為這些問題有他們發揮的空間,而是因為這些題目他們看得懂。
這也是為什麼不懂文學也能當批評家,不懂音樂也能當樂評人的原因。只要靠直覺解讀,然後對比自己的想法就好。

AI和人類,替代和不替代(赫拉克里特和不赫拉克里特)

未來面對AI的替代(或許在超越卷積神經的下一個階段),更多人並不會表現出超越AI的創意或能力,儘管這些人的思想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面對自己生產的資訊幾乎必然被埋沒的結果,更多人或許會選擇自身意義的內化,而非表達。
也就是說,更多人會將表達欲內化為追求享受的慾望,用來逃避AI涉及範圍更廣、綜合能力更強、在總體上被小部分人控制重心的表達。

與現代話語權集中不同的是,現代雖然話語權集中,但權力方話語產量小,並不足以擠壓普通人的表達空間;但在未來,任何權力方都有能力培養一套深度學習AI來佔用這些空間。作者只需要做潤色整合的工作,三四天寫一本書完全沒問題。基於AI的整合能力,或許很少有人能擺脫話語權被它們覆蓋的趨勢。
不過那些善於誤讀的創作者可能就不受影響,因為發展到那個程度的AI,無論如何也沒辦法瘋狂到違背基本邏輯。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的價值在於自說自話的誤讀。儘管結構上的非邏輯或許是未來的某種出路,但解讀的非邏輯無論在哪都只是無法脫離自身的表達而已。

人類的思想可能在某一天變得沒辦法獨一無二,但人類透過思考得到的樂趣永遠會是。


就算這麼沒有用的文章底下還是免不了沒有用的碎碎念後記

笑死,周末從書店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銀白短髮、打扮時髦的奶奶,追著一位黑人學生,問人家是念哪所大學的,同學一直在很無奈地笑。這類場景滿常見的,但通常都是風騷老爺爺搭訕東亞女生。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閒聊網路文章的中心化

這半年懶得改的草稿

那在沒用的後記後面勉強附一篇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