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加坡

林韋地
·
·
IPFS
·

有臉友希望我寫一下新加坡,因為很多台灣人香港人甚至馬來西亞人對新加坡的政治體制有很多誤解。

基本上這是一個很雷的題目,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以下全屬個人主觀觀察,不代表新加坡人的意見。

這其實可以寫一本書,我盡量寫得精簡。

我的論點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新加坡是民主國家,新加坡政府是民選政府,和很多人的認知相反,新加坡的優勢來自於它是一個民主政體,而不是威權意識。

新加坡是英國西敏寺內閣制,和馬來西亞相同,國會議員由人民普選產生,(而且是強制投票),由國會最大黨組閣,執政黨領袖出任總理,是實際的行政首長。新加坡的總統由人民直選產生,但只是虛位元首,有些憲法賦予的否定權。

要了解新加坡政治,首先要了解新加坡的歷史。新加坡歷史上有三大難題,第一是共產主義的威脅,第二是種族關係,第三是語文問題。

今日新加坡所有看起來“不夠民主”的結構,措施和政策,都是處理這三個問題的結果。

在當年冷戰的大環境下,人民行動黨經歷過內部的左右和親共非共之爭,也延用了英國殖民地政府的內安法令,所以政府可以不經歷法庭審判直接抓人,那被抓/驅逐出境的人裡,有些人是共產黨,有些是冤獄。對於親共勢力的打壓,也造成了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長期一黨獨大。

但比起同一時代的反共政權,新加坡至少沒有殺害政治犯。所以這個歷史的傷痕後來比較容易撫平,有些當年被對付的“左派人士”的二代,如王乙康和Janil,現在都在行動黨政府裡出任高層。

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為多數的島國,實際上卻被各穆斯林和南島民族的大國包圍,早年也曾出現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種族暴亂,造成人命傷亡,以及從馬來西亞獨立。所以種族是個很敏感的課題,到今日都是,因此李光耀發明很特別的集選區制來保障少數族裔的參政權,(雖然被批評這是為了維持行動黨的執政優勢,但在2011年工人黨攻破阿裕尼集選區後,批評的聲量就少了些)。

也因為共產主義,種族主義和周邊大國的威脅,所以新加坡的言論空間較小,不是不能討論政治,但討論的維度必須可控。不然很容易出現族群撕裂,或被境外勢力影響。

所以有人批評新加坡沒有“言論自由”,不能在新加坡遊行撐Bersih或撐香港,但同樣的,有人要掛五星紅旗也是被禁止,有藍絲要搞集會撐港警也是被新加坡政府丟出去。

要寫文章批判政府也是可以的,只是要有“被告到脫褲”的心理準備,(新加坡工人黨語)。而且隨著威權領袖離世,網路世代興起,現在FB等社群罵政府的言論是到處可見,甚至有點到了民粹過度的程度。當然,這也是過去歷史的產物。

“語文”一直新加坡一個很大的難題,早期為了建立國家的共同體意識,和當時的冷戰背景,要和西方接軌,選擇殖民者的語言“英文”作為主要語言,各族群的母語受到很大的打壓,甚至到文化失根的程度,特別是華文教育和方言,也造成南洋大學的關閉,這是很大的歷史傷痕,到今日都沒有很好的解決。

新加坡也一直在全球化的英文和本土性的母語之間,尋求一個平衡。

有人說,新加坡不是民主國家因為沒有政黨輪替,我認為不要高估政黨輪替的效益,馬來西亞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人以為支持政黨輪替的人是支持自由民主,結果證明只是支持威權崇拜和民粹暴力,很多投希盟的人都覺得中共的政治體制好棒棒。

而其實新加坡在歷史上是有政黨輪替的,要記得新加坡很早在獨立之前,就已經自治,有普選有民選政府,包括David Marshall政府,林有福政府,而後來的李光耀的行動黨政府執政的正當性,其實來自他們的執政表現比之前的政府好。

所以我覺得新加坡的模式很像日本,長期也是自民黨一黨獨大,日本民主黨執政那幾年根本就是災難,也造就了自民黨一黨獨大和長期執政的正當性。同理,我覺得台灣讓民進黨長期穩定執政至少二十年,對台灣的未來會是比較好的。

結論是,因為新加坡是民主政體,所以新加坡的政治人物會被問責,專業人士,紀律部隊,一般多有“公僕”的觀念,在這次疫情也可見。

新加坡當然也有很多問題,和其他民主國家很像,包括貧富差距過大,社會階級不流動,權貴朋黨主義,新一代的領導人能否像前三任般,抵抗來自中國和美國的壓力等。

但我覺得新加坡仍是努力地走在這自由的窄廊之中,而其優勢和所謂效率,正是努力維持這個民主政體,取得一個平衡的結果,而不是來自對於威權的崇拜。

我個人覺得台新馬三國在民主的進程上,其實有很多可以互相參照學習之處,實不宜不求甚解,一句“新加坡不是民主國家”就不去理解其中的細節。

以上個人主觀意見,希望能幫助新加坡以外的臉友多理解新加坡一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韋地家醫科醫生,季風帶文化、季風帶書店創辦人。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畢業前在台北生活。具有英國和新加坡的醫生執照,目前在新加坡行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

椰殼碗外的人生

關於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