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型和轉移型----兩種不同型態的回應

正宜
·
·
IPFS
·

當一個青少年的媽媽,我在學習不去干擾孩子的內在對話。

早餐常見的場景:

[為什麼挑食?你不知道營養均衡很重要嗎?]

[你為什麼不把餐桌收一收?養成好習慣很重要。]

[時間要好好的管理,你不知道快要考試了嗎?]

在三個我自以為善意的提醒之後,孩子突然爆發:[我知道啦,白癡喔!]

被罵白癡的媽媽覺得有點不平。[為什麼罵人,我並沒有罵你啊。]

[有,妳有。]

[提醒你養成好的習慣,和罵你白癡是不一樣的吧。]

[根本就一樣。]

媽媽始料未及原來那些自己感覺到很中性的善意提醒,在孩子的耳中直譯就是:

[你是白癡啊?連食物要均衡攝取都不知道?]

[笨蛋,都不知道要管理時間。]

[看你每天浪費時間,我打賭你根本沒有想到未來的事。]

沒錯,大多數父母問的問題,其實都是偽裝過後的建議或評斷。

對孩子來說,內在已經存在著許多矛盾和衝突,在他想做和必須做的事情之前,在他想達到的目標和現實的能力之間,在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期待之間...............如果我記得的話,那是一個裡面已經充滿許多對自己質疑的對話的時候。

[我真的能做到嗎?]

[到時我能夠應付這個困難嗎?]

[我能趕得上其他人,做到這些事嗎?]

[他們喜歡我嗎?我是值得被喜歡的嗎?]

想像一下,在這些質疑之外,再加上一個外來的聲音,不斷在評斷你所做的事。結果除了用憤怒來反擊,好像不能期待他們用別的方法來防衛自己。

在[你都沒在聽]書裡的第12章,說到[支持型]和[轉移型]兩種不同型態的回應。

無疑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支持型的回應]。

轉移型的回應要求孩子[聽父母的]。

支持型的回應幫助孩子回到他自己內心的需求,表達他真正的想法,並決定該怎麼做。

身為父母的我,不只要從嘴巴上,更需要從我的內心,把那個[你聽我的]的雜音給拿掉。

孩子其實不是沒有能力做出對的選擇,他只是需要時間,從內在的衝突中找到答案。

是的,我需要做的只是傾聽,還有問對問題。

[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