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

正宜
·
(修改过)
·
IPFS
·

這是一本講述現代主義建築之美的書,和戰前建築的古典美不同,戰後在現代主義風潮之下,所誕生的建築物,在戰後成長的世代眼中,理所當然到視而不見的程度。閱讀這本書能獲得一種新的眼光,對那些生活裡的建築,體會更多無法取代的存在感。

我是在飯店的書牆上發現這本書然後迷上的。雖然對建築理論一竅不通,拍照時卻莫名地喜歡在鏡頭裡面瞄準建築,更勝於花草或是人物。建築有一種姿態,是那個姿態深具吸引力,而這一套書教導我如何從更多角度去解讀建築所要告訴我的。


建築物不是無機的,我一直都深知道這件事。事物的形狀、色彩、材質,都有某著不停變換的生命力在其中,而建築物是一個你可以行走在其中的藝術品,你甚至可以居住在其中,沒有什麼比這更神奇的事了。當你「在其中」,你彷彿也變成了它的一部分,在那一刻有什麼發生在你們當中,在你與建築之間。


我用眼睛,也用鏡頭去感受那個時刻,那獨一無二的發生的故事,它的內容很難以文字言說,因為它是以形象展演,盡在不言中。


後來有很多個夜晚,睡前我打開這兩本書,沈浸在建築的故事裡。書裡所告訴我的故事,打開了我對生活周遭建築的視野,我發現自己好像懂得了它們的語言,聽懂了它們的故事。



小時候的高雄文化中心,對我來說,它的意涵不是大廳中那座已經過時了的權威,而是在冰冷陰暗的水泥屋頂下,所建構起的巨大陰涼空間,在炎熱的夏季,也吹著徐徐的涼風。我記得自己有好幾個午後,都是坐在水泥圍牆上,望著側邊的菩提樹淡粉紅色的新葉在陽光裡閃爍,專心地讀著武俠小說度過。


書裡日本岡山縣的津山文化中心也是和高雄文化中心一樣的,融合了傳統建築元素的現代主義建築。支撐屋簷的結構宛如寺院裡常見的斗拱。水泥的冰冷質地,卻帶著木頭的溫暖。


讀小說讀累了,在圍牆上躺下來的我,睜開眼睛看見的是屋頂仿木卡榫的結構,令人安心的秩序、厚重與沈穩,如同那個童年的世界。


在我閉上眼睛時,記憶裡的建築,仍舊在對我說話著,那是存在它與我之間的故事。

高雄文化中心
高雄文化中心
高雄文化中心
模仿寺廟屋頂建築的斗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