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高學習效能的內在體質

陶樂思
·
·
IPFS
·

前言

一般對「體質」的理解是身體的素質。例如有些體質容易敏感;有些抗疫能力強。但說到有利於學習的體質,我想說的是性格上的特質。你可能會感到稀奇:想學習成效好,不是有良好的學習技巧就行了嗎?學習技巧固然重要,但光有技巧是不夠的。因為有些性格特質會令學習事半功倍,有些性格特質卻會妨礙學習。本篇將會探討不利於學習以及有利於學習的性格特質。但在討論這些之前,我們必須先處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為何需要持續地學習?

「持續學習」或「終身學習」,在21世紀開始就在各個社會風行起來。「持續學習」或「終身學習」,並非說要泡在學校裡永遠不出來。甚至也並不是說必須在工餘時間瘋狂進修,拿了一個證照又接一個。「學習」狹義來說,是指在學校接受教育。若跟隨這種定義,學習只發生在我們人生頭三十年內。因為即使讀到博士學位,三十歲左右也應該已經完成學業了吧。原來除了狹義的定義以外,學習有更廣義的定義。廣義來說,我們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累積知識和智慧,不斷精進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學習。學習的形式也會隨著場景與需要而變化。我們在學校,主要是採用「指導型學習」。由學校和老師決定我們要學什麼,如何學。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我們很多時是被動地接收知識。但當我們離開學校之後,學習的形式就變成自我發現型學習。這種學習形式,是我們作為學習者因需要解決特定的問題,而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再憑著自己的思考整合收集到的資料,用來解決放在面前的問題。

你可能會說,我經歷千辛萬苦爭取到高學歷。不是說少時努力學習,成年之後就會找到一份高收入又安定的工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嗎?以上的信念在相對穩定的工業型社會或許適用。學校是工業革命催生的產物,目的是要訓練一大批在各行業從事生產的工人、技工,還有小部份進入大專和大學的公司管理者。在相對穩定的工業型社會,例如在二十世紀大部分時間的東西方社會,主要從事製造業,人的發展模式確實如此。但21世紀開始,我們已由工業型社會轉形至知識型社會。知識型社會的特點是瞬息萬變。過往的知識與經驗越來越派不上用場。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以及解決每天層出不窮的問題,持續學習成為必須的生存技能。而當我們脫離了學校教育之後,人生大部分時間的學習,都是自我發現型的自學。若在這種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拒絕學習,很快就會被時代拋棄。當然,時代不是一個人,它不會哏你說:看!我現在拋棄你了。當感到周圍的事情自己越來越不懂,日子也因為自己的諸多不懂而越來越難過,就是被時代拋棄的訊號了。因此,是否願意持續地學習,以及能否有效地持續學習,對人生的走向有著舉足興訟的影響。

那些性格特質會妨礙學習?

要了解怎樣的體質有利於學習,我想先了解那些是會妨礙學習的不好體質,會給自己多一點啟示。影響學習體質的病症主要有兩個:

病症一,內在癡肥症,即自我膨脹。早前閱讀《習慣紅利》一舒,作者引用了一項評估自身能力的研究。發現原來頗高比例的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尤其對於那些自己熟悉的事情,很多人會傾向相信自己做得比大多數人都好。對自己擅長的事情在自我評估時看高一線,其實也很正常。但當自我膨脹到了極端,認為自己什麼都懂,甚至什麼都全懂,那就肯定會妨礙學習了。既然自己樣樣全懂,那麼自然就不需要學習了。但試問世上那有樣樣全懂的人呢?

我自己也曾經得過內在癡肥症。我從中學升讀大學的過程都十分順利。大學畢業之後,有一段時間處於十分驕傲的狀態。以為自己懂得很多,以為很多人都及不上我。不過這種內在癡肥症沒有維持多久。進入職場之後,我很快就受到社會的教育,發現原來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進步。現在回顧之前的際遇,我非常感謝當時的挫敗治好了我的內在癡肥。

病症二,失敗主義症候群。這種病症會嚴重削弱學習的原動力。它的症狀十分多樣:

症狀一,自我打擊。經常把「我不行」掛在嘴邊。相信自己樣樣不行,一開始就不會採取學習的行動,自然也自絕於成功;

症狀二,自怨自憐。經常抱怨自己沒別人聰明;沒別人資源多。當經常著眼於自己的匱乏,就會很難看見自己擁有的長處和資源。看不見自己擁有的長處和資源,也自然不會運用它們爭取成果了;

症狀三,不斷尋找藉口:我年紀大,記性不好了;我平日很忙,沒時間學習…。有多少長者在工作時不用電腦,退休後才學習使用電腦,後來卻很純屬。年紀大是否就不能學習呢?說沒時間學習,但有沒有覆盆自己如何運用時間呢?會不會整天泡在短影音網站看影片?若省下這些時間改為閱讀,會不會已經達到很好的學習進度了呢?我們從來不缺藉口,缺的只是行動。而沒有行動,就不會有達到目標的那天。

症狀四,妒忌別人。經常以酸言酸語攻擊表現好的人。但有沒有想過,若把攻擊別人的時間和精力省下來,改為學習一門自己有興趣的才藝,可能也拋離別人數條街了?之所以一直浪費時間與能量去攻擊別人,說到底也只是失敗主義作祟,不相信自己能透過學習越變越好而已。

那些是有利於學習的性格特質?

若擁有以下性格特質是很值得恭喜的。因為這樣的人,學習的效能會事半功倍。

一,對世界常傳好奇,對學習本身感興趣。我們做任何事都需要動力。而動力源自於動機。動機分外在和內在兩種。外在動機包括實質的獎勵,如能賺到很多錢;以及別人認可帶來的愉悅感,例如得到別人的讚美。若我們的學習需要由外在動機驅動的話,即是說能賺到錢才學習;有人讚賞才學習。那麼反過來說,就是賺不到錢就不學;沒人讚美就不學。但試想,外在動機喜是自己能掌控的呢?憑借外在動機不是不行,但單靠這些自己不能掌控的外在因素作為動力,就很靠不住了。但倘若對學習本身就有興趣,就是有內在動機,那麼無須上述的外在獎勵,都仍然保有學習的動力了。

二,了解自己。看見自己的天賦、興趣,以及一些會妨礙學習的弱點。若對自己充分了解,就能為自己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引導自己一步步實現目標。

三,富有行動力。不會被完美主義嚇退以致遲遲不行動。做任何事情要成功,行動是不能缺少的一環。即使只是學習,也需要透過行動不斷試錯,才可鞏固知識和技能。

四,不與別人比較,只和昨天的自己比較。與別人比較是滋長失敗主義的源頭。看見比自己表現好的人,自己的完美主義就會冒出頭來,恐嚇自己與完美相去甚遠,還是放棄嘗試好了。與人比較是非常不必要的。因為每個人的起步點,以及身處環境都不一樣。更糟糕的,是我們經常以還未起步的自己與已經走得很遠的他人比較,看不見別人起步時,可能比我們更加戰戰兢兢,錯漏百出。這樣的比較是多麼無意義呢?反之,當我們持續學習,即使每天只進步一點點,但看見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就能建立起自信和勇氣,向著目標前進。

結語:即使體質不好也無須擔心

看見上述那些不利於學習以及有利於學習的性格特質,或許你會被嚇到:糟糕了!我好像有一些不利於學習的性格特質,怎麼辦呢?首先無須擔心。因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一點不利於學習的體質。人生路長,即使現在沒有,也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滋長出來。前文說過我曾經患過內在癡肥症。其實我也同時患過失敗主義症候群呢!記得一次到一家視障者中心辦事。當天中心職員忙於準備將要舉行的講座。我問職員將要舉辦什麼講座。職員說是攝影講座。當時我驚訝得張大嘴巴:「什麼?視障者能攝影?」我以視障者身份活了這麼久,從來沒想過視障者能攝影的。不難想象,一開始就認定視障者不能攝影的我,從來也不會想到在這個領域學習與嘗試。後來我才得知,因着科技發展,視障者在使用攝影軟件時,能獲得語音提示。視障者憑著語音輔助,也能自行攝影、錄影,以及進行簡單的影片剪輯了。我現時經營YouTube頻道,影片縮圖的拍攝,以及每集影片的錄影,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完成,這也是因着知道的東西變多,治好了失敗主義症候群的結果。即是說,即便我們現時有一點不利於學習的性格特質也不用焦慮。只要保持開放的心境,留意周遭的事物,這些不利於學習的性格特質也會改變。最後祝願大家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有興趣,越走越有信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知識拼拼樂
28 篇作品

《離職說明書》:上班族華麗轉身成為不依附公司的專業者

《獨立工作者現在開始為自己工作》:有心有力地去做自己的夢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