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cks & Clicks - 娃娃機 NFT 百日連載 (3)

豆泥
·
·
IPFS
·
「大學生靠娃娃機 NFT 月入三十萬?」鑄造完 NFT 之後,創作者需要注意什麼事?
左:豆泥;中:娃娃機;右:創作者德叡

「大學生靠娃娃機 NFT 月入三十萬?」
「NFT 遊戲落地應用街區再造?」
「十元宇宙?娃娃機泡沫與 NFT 浪潮。」

第一個標題,給喜歡娛樂效果的朋;
第二個標題,給喜歡地方創生的朋;
第三個標題,獻給發明三件五十元宇宙的 Honki。


真正的標題是

Bricks & Clicks 虛實整合

鑄造完 NFT 之後,創作者需要注意什麼事?

這一個月陳德叡靠娃娃機 NFT 作品賺了新台幣三十萬以上,可能比他十年後當到主治醫師的月薪還要高。當然這在加密貨幣世界可能還是個小咖,但以個人創作者而言,我想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這篇文章我會分析這件事究竟是如何辦到的,是否有一些時勢之外的個人因素,可以靠努力與規則來成就。以下僅供參考,不做推坑建議。當然你如果很想跳坑也不是不行。

於此同時,德叡很給力,沒浪費任何撒錢機會,為了完成第五十號特別版作品,他在西門町人潮最多的區域,租了一台夾娃娃機,租金一個月五千元,成為名符其實的台主,這台娃娃機裡面有 NFT,還有其他收藏家建議的物品在裡面,一個名符其實的 Collab 作品(Collab 在 NFT 社群的意思是藝術家之間的合作作品)。

募集夾娃娃機內容物想法的貼文影片

目前娃娃機內容物呈現的樣貌如下:

有些扭蛋裡面有註記詞,註記詞打開裡面或許有 Tezos

只要你夾到娃娃機裡的任何物品,就可以獲得 NFT,成為第 50 號作品擁有者,裡面的 Tezos 扭蛋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彈出來(我自己夾過一次彈出來三顆...)。而這台娃娃機的月收入,將在扣除成本之後空投給所有第五十號作品擁有者。這樣算是收藏家合資的十元硬幣(真)資金池嗎?

海外收藏家聞訊群起激憤,說他們根本沒辦法跨海來夾 NFT,於是他們派出在台美國人代表來打台...。

全世界第一台 NFT 夾娃娃機,這台娃娃機透過娃娃機 NFT 獲得的資金打造,這種虛實整合落地應用夠譁眾取寵了吧!

如果你對這台夾娃娃機有興趣,可以造訪捷運西門站出口的成都路22號,正面掛著大大的 WAGMI 那台就是(WAGMI 迷因:We All Gonna Make It/我們都會成功的)。

如此特立獨行的娃娃機機台,開張三天的收入是新台幣 4,800 元。

(在娃娃機後泡沫時代,這樣算多嗎?)


回到正題。

百日娃娃機 NFT 計畫來到第五十天,創作者德叡竟然能維持五十天不墜,真是令我佩服。這是我針對這項創作行動寫的第三篇文章,第一篇 Here and Now 以德叡的娃娃機介紹 Tezos 區塊鏈上 Hic Et Nunc 這個生猛的創作平台;第二篇文章 Laminal Space (似曾相識之地),以德叡的作品忽然紅起來為開端,側面介紹 NFT 世界的收藏家/藝術家社群。

後來又過了一個月,中間發生許多事。其中最大的事件莫過於 Hic Et Nunc 平台關站,隨後誕生了諸多平行宇宙,HEN 鏡像平台如雨後春筍出現,HENC 社群正在努力將所有時間線匯聚回一元宇宙(目前呼聲最高的網站名稱為 HXN,有夠中二)。

有人說幣圈一日,人間十年;又有人說 NFT 市場更快,三天為一市場週期循環,最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上週 Tezos 上出現 Fxhash 生成式藝術平台(類似以太坊上面名滿天下的 ArtBlocks);這週又出現 Pixray 這個 AI 創作平台,每週都有新鮮事。

而德叡的作品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潮流之中,仍屹立不搖,每天完售,二級市場或有佳績。目前中文世界關於 NFT 的介紹,多為項目方介紹,缺少單體作戰創作者的經驗分享,我想藉由這篇文章補足這個缺口。或許今天的經驗明天就不管用,但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前進。


先講結論:我認為一個成功的 NFT 創作者,必須同時要是好的畫商,或至少他背後需要有一名經驗豐富的畫商夥伴。

傳統世界,藝廊拿一半利潤;鏈上世界,平台抽成 2.5%,但一切俗務要自己打理。

基於這個邏輯,未來 NFT 藝術經紀人將會成為新興產業,但在這之前,這個市場適合具有商業頭腦的藝術家,同時會一點 code 更好。(對我就是在暗示吳哲宇,容我之後寫一篇文章專文介紹這位破億的專家)


一、創作者即央行

安迪.沃荷:「做好生意才是最令人著迷的藝術。」

沃荷有名的事蹟是許多他的真跡作品根本就不是他簽名的,版畫也不是他刷的,他背後有一個百人工廠。對照來看,NFT 藝術家有一點與沃荷很像,「批發創作」。創作者必須自行決定 NFT 鑄造版次、定價、版稅,彷彿每一個藝術家即為個人品牌,忽略藝術品本身的個體價值,NFT 或許可以視為基於這個個人品牌發行的代幣。

人人都是小央行。

而許多央行出身未捷身先死,因過高的定價、過多的版次。當收藏家社群還沒建立起來,藝術家依照實體藝術市場的行情開出一號三五千元,十號五萬元的價碼,在 NFT 新市場是不會有人買單的。因此這個市場適合沒有既有框架的新銳藝術家。

有些藝術家紅了以後,便獅子大開口將定價調得很高,收藏家社群流失,作品賣不動,成為明日黃花。收藏家社群喜歡穩定出品的作品,版次不會亂跑,價格不會亂飛,最好是有價差空間,最好是一個系列企劃。最好價格慢慢調漲,讓早期支持者獲得利潤,他便會跟著你一輩子。

價格與人品上的信任,是 NFT 創作者最基本的要件。

德叡的案例:夾娃娃機企劃(Lock-in Vending Machine)是一個百日計畫,承諾一天發行一張 NFT(取得信任),價格慢慢調漲、版次慢慢減少,但量價相乘之後的總價不變,目前是一張約是 3.75 XTZ x 12 edition,約合新台幣 7,000 元(量價恆常)。前期一張作品是 0.7 XTZ,大約漲了五倍左右,前期支持者當然賺了一小筆(早期支持者獎勵)。


二、形式與企劃

一手促成新達達主義的超級畫商里奧·卡斯特利說:「畫商必須精確掌握新藝術萌芽的時刻,還要知道哪些藝術家體現了這些新想法。」

這個時代,當藝術家即為畫商時,他必須精確判斷這個市場目前(可能)比較喜歡什麼。在現實藝術市場,紅色的畫作總是比較吸引買氣;一樣的道理也可以類推到 NFT 收藏平台。比如說,我知道「暖色系、貓貓、動畫」會賣得不錯,果然有一件作品翻了五倍賣出(當然我很喜歡作品本身,但賣出的感覺也很不錯)。創作者必須知道市場風向,甚至早於市場一步推出作品,引領市場風潮。

我知道有許多創作者是自外於藝術市場的,我也認為這種作法才是求道者精神。且全然討好市場的策略並非絕對成功。比如說,當一個知名項目推出時,常有創作者推出致敬作品,這就是衝浪行為,作品會賣掉,但並不永續。以上是是兩種策略,並沒有優劣之分。

客觀來講,整個 NFT 藝術市場的企劃難度正在逐步堆高,更新的表現形式、更多花招只會越來越複雜(連 AI 生成式對抗網路藝術都下放給普通人使用了,AI 藝術市場早期紅利只能說崩就崩),這個世界並無真正的財富密碼,只能靠著自己的嗅覺去創作。

德叡的案例:夾娃娃機專案選擇 Hic Et Nunc 平台,一來是因為費用廉價,二來是因收藏家社群大,考量到收藏社群,我們將作品表現形式改成錄像,且將風格調整成 Liminal Space 的風格,當然德叡本來就有意如此。


三、社群經營

英國傳奇畫商約翰.卡斯敏:「藝術家創造作品,畫商創造魅力;這麼說有點幼稚,但並非完全不實。」

如今藝術家必須自行創造魅力,在社群上願意互動,幫忙讚聲,甚至交換作品的創作者會獲得市場喜愛。在 Tezos 社群文化中,常常創作者本身也是收藏者,大家會彼此檢查彼此的收藏。如果能在創作者早期飢寒交迫時便長期支持,創作者絕對點滴在心頭,未來不忘湧泉以報,類似的案例非常多。

而德叡在這方面肯定是做好做滿,先不論風趣幽默與否,與藏家的互動是一定必要的。他每十件作品都會做一點小心思,比如說 010, 020 空投作品給前面的支持者,030 參與 HEN 500K 五十萬件作品慶祝活動;040 當天,HEN 倒台,德叡發了一張黑貓 glitch 娃娃機作品,標題《浴火重生》;050 與社群一同共創實體娃娃機;而中間也有一件作品與 3DCG 房間藝術家合作互相致敬。如此企劃讓每週都有新鮮事。

Lock-in Vending Machine 040- Everlasting Claw Machine (left) by De_Ruei
Everlasting Room #25, This particular Room is part of a collab with de_ruei, by EverlastingBuilding



四、套利者與機器人

古根漢於 1959 年說:「整個藝術運動已經變成一種龐大的生意冒險。真正喜歡畫的只有幾人,其餘的人是出於炫富心理或為避稅而買。」

綜觀藝術交易史,高價藝術品成交價一直在突破天際,所以 NFT 市場的成交價其實沒那麼令人意外。加密貨幣世界分成兩種人,Diamond hand 與 Paper hand(或是 Holder 與 Flipper),前者長期持有作品,後者短期套利賣掉。

我原本認為 Flipper 是不必要的,因為他們可能沒那麼喜歡作品。但我後來 180 度改觀了, Flipper 是這個快速進展的市場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為他們讓二級市場存在,可以說是某種造市者。我自己也學會了,看到喜歡的作品,一次買三張,兩張掛價賣掉,一張長期收藏。這樣就不會讓資金一直從口袋跑掉。

德叡的案例:娃娃機 NFT 在 010 - 030 這二十天中,曾經被套利機器人盯著,套利機器人會隨時掃描德叡的錢包地址,只要開始販賣就會批次購買,然後瞬間低價賣出。這個機器人的帳號叫做 20%Human,其實蠻別出心裁的。被機器人盯上或許該感到榮幸,因為機器人的主人認為娃娃機有套利空間;但同時也惹惱一些收藏家,他們寧願讓德叡賺錢,也不想讓套利機器人賺到任何一毛。

後來機器人不來了,或許是因為單價抬高,套利空間變薄,一些老朋友反而回來購買支持,也帶來了新一批的收藏者。這種感覺真好,而收藏者們也會在 Twitter 或 Discord 上面討論作品,是熱烈與溫暖的社群。這是我在 NFT 世界的快樂來源。


以上的 qoute 來自《當代藝術瘋狂史》一書。

德叡的專案我命名為 Lock-in Vending Machine,其實是在暗喻 Vendor Lock-in (商業壟斷之意),消費者容易被習慣的服務所綁架,最後無法選擇。這件事情在 Web 3.0 的新世界或許更加自由。而夾娃娃機其實也是一種娛樂制約。

如今承租真實的機台,算是一償宿願,也是持續創作內容的一環。

恭喜德叡的作品持續獲得好評,也憑一己之力打造了全新的國際藏家社群,這是我一開始料想不到的驚喜。接下來兩個月,會有更多有意思的創作過程,請大家屏息以待。

最後特別感謝 Crypto_TW Discord 社群的前輩藝術家,我實在學到太多,有任何需要幫忙的我一定兩肋插刀。

https://hic.af/de_ruei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豆泥由於沈迷網際網路與社會網絡的深層結構,自醫師工作離職,現於公部門服務,並於分散式組織間做一名快樂的貢獻者。現專注分散式科技與數位自主權。 在民國的心臟,設計去中心制度; 在帝國的邊緣,研究自主的科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譯文] 一年後再論D加速主義(d/acc)by Vitalik Buterin

《自主世界:雲端封建時代的安那其法則》中文版譯序

分散式身分會被資本市場的鐵拳制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