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習沒有用,還得反思與承擔責任:讀內田樹的《邊陲日本》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連結:https://www.squaregood.com.tw/news_info.php?id=767
日本:世界的邊陲
「日本人」的國民特性是什麼?是什麼樣的民族特質,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本社會?這個問題,不僅是外國人想問;就連日本人自己,直到現在,也不斷的回過頭,嘗試叩問這個問題。
我們手上正在閱讀的,這本由內田樹教授所寫的《邊陲日本》,也是其中一本想回答這個問題的著作。但有趣的是,內田樹早在這本書的開頭,就宣稱《邊陲日本》的內容「幾乎沒有新意」、「不含任何堪稱創見的言論」;那麼,為什麼還要寫和讀這一本書呢?內田樹說,這是因為日本人總是在追求更「新」、更「多」的論述;每次,當世界局勢出現了某些新變化、或是外國開始盛行了新的理論時,日本人都會試圖把自己安插在這個新的「世界潮流」中,想要模仿和超越別的國家。
但是,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日本人卻往往忘記了兩件事:一是並沒有認真的去檢視一些自己已經做過、而且很有價值的研究,就擅自認定這些研究不如現在世界上正在流行的「新」東西,沒有好好的理解和運用,以至於不斷的「重新發明輪子」;另一個則是,沒有意識到要去檢驗日本所借用的、來自他國正在流行的模式,是否真的適合用在自己社會的實際狀況上。所以內田樹說:
本書幾乎不含任何堪稱創見的言論(你很難在「起床,刷牙,洗臉」這種生活常規上製造什麼獨創性吧)。蘊含其中的真知灼見,都是前輩、先賢已經寫過的。日本和日本人理應知曉之事早就被論述殆盡了。
「日本文化論」被大量地書寫。放眼世界,大概也很難找到像日本這樣,會大量製造並閱讀本國文化論的例子。常聽見「這麼喜歡日本文化論的,也唯有日本人自己」的說法,確實如此。而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我們讀了再多精湛的日本文化論都會立刻拋諸腦後,往下一個直奔而去。有關日本文化的論述不斷累積,品質卻未與之俱進。
雖然作者看似說的謙虛,不過,在讀上面這一段話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內田樹這樣說,不就是宣稱這本書既匯聚了過往日本文化論的精華,而且又頗能反映出日本社會的實際狀況嗎?
以下,我們就來看看《邊陲日本》這本書,到底是從什麼角度去剖析日本人和給出建議。內田樹的觀察是:日本人的國民性,有一個非常顯著、影響很深遠的特點,那就是本書所說的「邊陲」(日文:辺境)性格。
「國民性」,不是完全好或完全壞
不過,在進入正題以前,我們要先做一個小小的提醒:一般來說,「國民性」是沒有什麼優劣、好壞之分的。在某些情況,日本人的「國民性」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但是,在另一些情況,日本人的「國民性」卻讓他們願意觀察世界的變化,並去做出學習和改變。所以,當內田樹在描寫日本人的「邊陲」性格時,他既不是在批評,也不是在讚揚;而是希望日本人在更認識自己之後,能夠保持優點,避開缺點。基於這樣的視角,接著,就讓我們開始談談:「邊陲」性格到底是什麼意思吧。
「邊陲」性格是什麼?
關於內田樹所說的「邊陲」性格,本書有一段很清晰的說出了他的意思:
身為「邊陲民」是全日本人共有的前提,這是我們無法否定的事實。因為若要否定這個宇宙論,必須另行建構規模相同,能與之對峙的宇宙新秩序。但我們卻缺乏足以涵攝整個東亞世界、獨樹一格的宇宙論。無論過去或現在,日本人都不曾有過自己的宇宙論(而且未來恐怕也沒辦法)。
為了方便瞭解,我們可以把這裡所說的「宇宙論」想成是「世界觀」。內田樹的意思是:日本人雖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風俗,但是,他們卻往往把自己安插在由別的國家所規劃的世界框架裡面,想要成為這個框架中的一個特出的、強盛的「跟隨者」。
這不是說,日本人的目標僅止步於成為某個國家的跟隨者,而沒有比那個國家更強盛的打算,不是這樣!而是說,日本人總是以「模仿」和「比較」作為規劃自己未來的方式,而不是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和思考出發,來建造日本社會。
以現在的局勢來舉例:現在世界的主流,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的、已開發的國家。在這樣的局勢下,日本人把自己擺入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框架裡;日本人當然願意而且想要超越美國,成為更強盛的已開發國家。但是,即使是如此,日本人也是在「像」美國一樣的基礎上,想著要怎麼樣「比」美國更厲害,而不是依據日本人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的思考,去規劃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國家樣貌。這,正是內田樹所說的「邊陲」性格。
「邊陲人」的學習效率高?
經過前面的介紹,「邊陲」性格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應該是很容易能夠想像的了:邊陲性格可能導致不加思索的模仿和服從權威、拒絕自己思考、無法去正視現實和承擔責任。《邊陲日本》以日本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鋪陳出這場大災難與「邊陲」性格之間的關係,讀來更是令人怵目驚心。而為了避免讀者在前文的閱讀中,只看到缺點這一面,接下來我們會著重於介紹「邊陲」性格的優點,也就是內田樹所說的「學習效率高」。
邊陲人習慣接受既成事實,不太會去質疑現在的世界潮流或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這聽起來似乎相當的消極;不過,如果我們思考一下世界(社會、工作、技術、學科等等)的運作模式,「邊陲」性格就會展現出它有趣的地方。內田樹說:
在原本就制定好規則,已然開始的遊戲競技場上,我們是後來才加入的參賽者。因此,唯有透過參與來學習遊戲規則。而在了解規則之前,只能耐心地等待。人類是以這種方式和世界產生關連的。也就是說,本質上,人類相對於世界是落後的。
我們的社會,總是先有一個運作的方式,而我們在後來的某一時刻才出生、進入了這個社會。我們當然也可以改變社會運作的規則;但是,要「如何」改變呢?在大部份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須要先學習原本的規則,才能夠發揮影響力,最終透過這種影響力,才能說服別人一同建立新的規則。
不但社會生活是如此,我們在關於學科、技術的學習,也是這樣。我們常常須要參與到前人的技術和理論中,去思考它帶來了什麼成果,如何在保持這些成果的前提下,修改其中不好或是不再適用的地方。日本人的邊陲性格,其實逐漸薰習成了日本人很強的學習、改造、與實務的能力。
結語
最後,我們須要為這篇文章做個收尾了:雖然我們上述已經談了不少,但是我們還沒有說到《邊陲日本》對「哲學」和「語言」的討論。且相較於在本文已經簡單提到的內容,當然還是原書說的更豐富、更細膩、更有說服力。本文只是做個引子,要叩響日本文化的大門,還是要邀請讀者來親自打開並閱讀手上的這一本,《邊陲日本》。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