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設限,才有好關係:不築牆也不揮霍善良,斷絕累到厭世的偽關係》

偶希都理
·
·
IPFS
·
★設立界限不代表高築城牆。不想破壞關係,也請別把自己搞丟!界限是每個人最基礎的保護機制,也是通往健康關係的康莊大道。表達並理解彼此的期望和需求,就能建立舒適、自在的相處模式,而「勇敢說不」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你需要設立界限的跡象:

-你感覺快被壓垮了。

-你對來向你求助的人感到厭煩。

-你避免與可能會對你提出要求的人通電話或是互動。

-你對幫助別人卻沒得到任何回報有怨言。

-你感到疲憊不堪。

-你時常想要去下一切,逃得遠遠的。

-你沒有留時間給自己。


●界限是一種期望和需求,能夠幫助你在關係中感到安全和舒適。人際關係中的期望能幫助你在心理上和情緒上保持良好狀態。學會什麼時候說「不」、什麼時候說「是」,也是與他人交往時讓自己感到舒適的重要因素。


●不設界限會有什麼影響?

若無法清楚劃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最先發生的就是忽略自我。在大部分人際關係中,若沒有設立健康的界限,容易出現焦慮、倦怠、怨恨、逃避、過度討好等問題。


●人際關係中如果沒有界限,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自我照顧。事實上,大多數沒有健康界限的人認為,照顧自己是自私的,所以當他們嘗試自我照顧時,感覺很不舒服。他們認為照顧自己是以犧牲對對方的支持為代價。自我照顧帶來內疚感,因為他們覺得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助,別人就會崩潰。


●為什麼你的界限從不被尊重?

-你不把自己當一回事。

-你不追究別人的責任。

-你為設定界限而道歉。

-你容許太多的彈性。

-你表達得不夠堅定。

-你沒有口頭表達你的界限(它們都只在你的腦子裡 )。

-你以為只要表明一次你的界限就夠了。

-你以為人們會根據你在他們侵犯界限時做出的反應,就明白你想要什麼和需要什麼。


●處理違反界限的四個技巧:

1.當下就要說出來。如果你保持沉默,人們就會認為,他們說什麼或做什麼對你來說都沒關係。你說什麼不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也不一定要完美。只需要說「我不喜歡這樣」 的話就行了,說些什麼比什麼都不說好。

2.口頭表達你與他人的界限。在談話中自然地這樣做,比 如:「我不喜歡別人不先打電話就來找我。」

3.如果有人侵犯你已經口頭規定的界限,請告訴他們違規行為給你的感受,然後重申你的期望。

4.不要讓人逃脫後果,一次也不要。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時,我被提醒的事:

-外面總有一些人,他們的標準你是無法達到的。

-當人們認為你不會回應的時候,他們就更加苛刻。

-有些人喜歡爭論。

-一旦你開始回應他們,你就同意參加一場爭論。

-人們對你的評價是基於他們自己,而不是你。

-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一遍遍地解釋自己,並不代表人們最後會了解你。

-有時候,你必須使用封鎖的力量。

-保護你的精力是你的工作。

-有些人覺得自己有權占用你的時間,但你的時間是歸你管理的。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IG百萬粉絲追蹤的職業諮商師及人際專家/內達拉.格洛弗.塔瓦布(Nedra Glover Tawwab)

~《設限,才有好關係:不築牆也不揮霍善良,斷絕累到厭世的偽關係》

~《SET BOUNDARIES, FIND PEACE》


#設限才有好關係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設限,才有好關係》】↓↓

https://product.mchannles.com/2yt2Q

【金石堂購買《設限,才有好關係》】↓↓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偶希都理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筆記
141 篇作品

閱讀筆記《即使徘徊,我們還是會走向明天》

臺灣展覽/活動/景點
38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