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午夜圖書館——人生無盡的可能or死前的Halloween

MaryVentura
·
(修改过)
·
IPFS
·
「午夜圖書館」是每一個人的,書架上的書是每一個人無盡的人生可能性,進入「午夜圖書館」就好像是進入了一場盛大的萬聖節狂歡,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變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完全進入「那個人」的人生,體驗其中的悲歡離合。
“What I really wanted was every kind of life, and the writer’s life seemed the most inclusive.” —Susan Sontag

這是一句難以忘懷的話,我總是記著,寫作的人是能夠品嚐所有人生百味的,至少,蘇珊•桑塔格這樣認為,我也認同;《午夜圖書館》是一本難以放下的書,不是因為它包含了作者嘗試各種人生可能性的內容,而是它給人帶來的思考。

《午夜圖書館》書封

《午夜圖書館》在Goodreads上被投票評為2020年最佳小說不是沒有其原因的。故事是以一個決定服藥自殺的女孩Nora的角度開始。女孩罹患抑鬱症,經歷了並不順遂的親密關係、寵物貓咪的死亡、糾纏的家庭關係等一系列事件後沈入一種認為自己毫無價值、是一個loser的深淵,於是決定服藥自殺。Overdose之後,Nora經歷了幾個小時後來到了午夜時間,恍惚間進入了「午夜圖書館」,在裡面見到了圖書管理員Elm女士。

「在生與死之間有一座圖書館,在這座圖書館裡,書架是無窮無盡的。架上的每一本書都為你提供一個機會,讓你能有幸去那個人生中體驗自己從未有過的體驗,可以看看如果自己做出不一樣的決定,人生會有什麼變化。⋯⋯如果有後悔藥可醫,你會不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圖書管理員Elm女士這樣解釋。

沒錯,之後女孩Nora就不斷地進入圖書館書架上的書裡體驗平行人生,感受了如果自己成為成功的搖滾明星、有錢的金融人士、著名奧林匹克運動員等等的不同人生⋯⋯

「午夜圖書館」是每一個人的,書架上的書是每一個人無盡的人生可能性,進入「午夜圖書館」就好像是進入了一場盛大的萬聖節狂歡,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變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完全進入「那個人」的人生,體驗其中的悲歡離合。

我從來、從來、從來沒有過過萬聖節,沒有參加過任何化裝的節日、舞會或者慶典,我覺得自己是害怕的,似乎一下子有太多太多的選擇,我可以成為藍精靈、貓女、一隻蘑菇、爆米花⋯⋯我不知道選擇哪一個,更覺得自己是被困在自己身體中無處可逃的可憐蟲,連選擇這樣一個不太嚴肅的節日扮裝都沒辦法進行,也曾想過,如果自己選擇變裝成一隻蘑菇,可是,我不是在自己欺騙自己嗎,我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這樣又有什麼意義呢?就這樣,我一拖再拖,其實,錯過了好多,被困在自己身體裡好久了。

看完書了問自己,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選擇的機會呢,在那一天選擇變裝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體驗一下咯。Nora在死前就是這樣體驗的。她體驗了一圈之後,有兩個發現,

一是,她在「午夜圖書館」書架上選擇的書(人生)基本都是他人的期望,比如她媽媽曾希望她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很遠;父親曾著重讓她練習奧林匹克運動項目;哥哥曾⋯⋯所有平行的人生中竟然沒有一個是她自己的夢想,固然,在每一個人生中體驗的時候也就沒有了曾期望的快樂;

二是,她終於選擇了一個自己夢想的人生後,竟然相比其他他人眼中期待的人生要平淡許多,但Nora是快樂的。她不再想回到午夜圖書館換另一本書中的另一個人生了。

作者Matt Haig寫道,「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活的人生,你是不會離開的,你會無憂無慮地繼續在這個人生中生活到老⋯⋯」作者Matt Haig在另一本非虛構書《Reasons to Stay Alive》中寫到自己的抑鬱症經歷——

Reasons to Stay Alive 書封

他的文字不像一般的戰勝精神疾病的書籍那樣說我戰勝了抑鬱症,你也可以。Matt Haig的文字真摯、透明、深刻地剖析了自己,也探究了抑鬱症的可怕與能夠痊癒的希望。而《午夜圖書館》則是用虛構的小說方式向讀者呈現了同樣的意思。

Nora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後,午夜圖書館坍塌了,Nora回到現實中,在服藥過量猛然醒來、嘔吐後,堅持站起身來去求助,決定繼續活下去。

我突然想要去參加萬聖節,也想到自己曾經去過的「萬聖節」,多麼可惜,在很多變裝的人中間,我似乎是「最正常」、最無趣的那一個,我還是我自己,最多影張相,記錄他人的「瘋狂」⋯⋯現在,我想要將變裝的節日變成我每年的盛會,盡情去選擇想要成為的人或者生物,哪怕是一隻蜜蜂🐝⋯⋯而非像常聽到的笑話那般——我每天忙著假裝,哪還需要真正的變裝呢?

在德國這樣的盛會要屬每年11月11日11:11開始的Carnival了。因為疫情,居然這樣的盛會都停止了,有很多醉心於Carnival狂歡節的人會花一年的時間自己動手做自己的衣服呢。不過,對於德國的Carnival,大多是西邊的城市這樣叫,我還是保留自己的看法的,因為,狂歡節在酒精的催化下經常會演變成性侵或者暴力的溫床,每到那一天,駭人聽聞的案件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猶太人的節日Purim【譯:普林節】。Purim一般在三月中旬左右,很多人會說這是猶太人的萬聖節,其實,在Purim上變裝的大多是孩子們,玩得歡的也是孩子們的遊行隊伍,所以,不會有太多酒精的隱患。

Purim的慶祝🎉遍佈每一個城市, 幾乎每年我都能在不同的城市趕上Purim。Purim前,孩子們就開始做自己的衣服,有的是一個魔方,有的是一張床,有的是一群藍精靈。我太愛他們了。Purim開始的時候,總會有些路段限行,因為奇裝異服的孩子們要上街遊行了啊。彼時,家長們會帶著孩子們出來參加遊行,也有學校組織的遊行,餐廳服務生等等也都會穿上自己的服裝,每一個城市在那一天都洋溢著歡樂。還記得在限行的人行道上,一個小女孩衝著我在斑馬線上開始跳舞,過路的人都投以讚賞的目光,微笑掛在每一個人臉上,比之酒精,我更喜歡這樣的變裝狂歡——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4 Mary Ventura

這幾乎是我唯一一張珍藏的Purim的照片了。照片裡的幾個藍精靈跟我合了影之後走進熟悉的飯店裡,我又給他們的背影照了一張,戀戀不捨。

也還記得我自己是在Purim那一天離開的,也是唯一的一次沒有時間仔細去看看他們的遊行和裝束⋯⋯

放下《午夜圖書館》這本書,覺得自己居然把Nora自殺前走進「午夜圖書館」然後嘗試各種平行人生與在狂歡節能夠肆意選擇成為任何一個角色的人生經歷聯繫起來,也許是因為,它們都有著無盡的選擇和最終只能「取其一瓢飲」的相同之處吧。

究竟人生是否真的有無盡的選擇,還是這只是死前一個看似Halloween的狂歡,最終仍落回到被關在自己身體裡的那個囚徒之身,我真的不知道。可是,作者Matt Haig又寫道——

「The only way to learn is to live. 

--The Midnight Library」


是啊,那為什麼不從學著嘗試開始呢?在無盡的選擇中,哪怕是變裝,也總會找到自己最愛的那個。

曾經寫過一個未來圖書館系列的🏷️,現在想來,跟這個異曲同工,未來圖書館是看不到知名作家寫的新書,要等一百年後才能看到,那現在我們的腦海裡不就是有千百種的可能性嗎,至於未來圖書館開啟的那一刻,請後代燒紙告訴我。


【後記】

這張Purim照片是「藍精靈」們離開的背影。最近一些優秀的創作者的離開有點洩氣,覺得好像看到一個個背影的遠去。我願你們留下,因為嚴謹、原創、不抄襲、努力堅持的創作者不應該是離開的那個群體,相反,抄襲者才應該離開。matters會越來越好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MaryVentura🌀回文詩人🌀 @字縛雜誌 Founder 書評外的話👉 https://liker.social/@MaryVentur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書評•評書|跟鐵達尼號一同覆沒的偵探人生

2024年度問卷|Upside down House!

書評•評書|人生多長?能容納多少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