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什麼書?】2023-2024 一些讀書隨筆

hoosuannting
·
(修改过)
·
IPFS
自從開始使用電子閱讀器,就養成睡前看書的習慣,當然不見得每天看,但只要感覺自己無法沾枕就睡,就會進入讀墨的書櫃翻個幾頁,坦白說是為了培養睡意,但有時書本太精彩,一不留神一個章節又結束了。這篇文是從今年的1月開始寫的,本來是去年的年末回顧,到現在2024都快要過去了,現在只當作一個逼自己多磨一些字的分享練習了。

前言|

坦白說從小到大我都很常逃避從基礎紮實學習的模式,總是彎彎繞繞的東拼西湊一些當下吸引自己的東西,才發現喔喔,這好像有個什麼很大的一塊在後面。很多不屬於工具書的書籍,就經常陪伴著我走這些彎彎繞繞的怪路。

書籍基本資訊|

  • 日常運動/梁莉姿

    !cdn.readmoo.com/cove...

    讀墨書本簡介

    《日常運動》十篇小說描繪出二〇一九年期間,香港集體的精神底蘊。以運動進行與反挫後的時空,書寫一整個世代的靈魂樣貌,希望、失望與絕望。

    在追求民主自由的路上,投入者或旁觀者,必曾蒙受的傷害。

    不獨是肉身對抗暴力留下的痕跡,亦非壓逼下的創痛,是同行者間,幽微曖昧的衝突與矛盾,漸積存成個體的憤怒、失望、罪疚、無力感,滲入個人日常。

    由此,在激昂的口號下,仍須叩問,每個背景、身分、階級、性別迥異的個體,是如何於運動中被抹消與犧牲。

  • 存菁記/李穆梅

    !cdn.readmoo.com/cove...

    鏡文學簡介

    傳說弈棋的文字是「吃肉」的,他想殺誰,寫進小說裡,日常就成了舞台,路人便成了幫兇,而他想讓誰成為兇手,只有弈棋自己知道,也一定會成真。

    太多「不知道」讓夏瑣恍惚,等他回過神來,那些曾被存菁懷疑過的告發者各個皆死於非命。當他也收到了弈棋的小說時,他才發現,自己將是下一個被弈棋吃掉的人,而存菁始終安安靜靜地守在一旁看著他⋯⋯

    就在弈棋將成為夏瑣的囊中物,而存菁也要在知名的出版公司出道,某天,保安司令部竟像一道驚雷劈來,毀了所有人的夢——謄寫間被查抄了,揚止被帶上黑頭車,沒有人知道他被告發了什麼罪?沒有人知道是誰去告發他?更沒有人知道他能不能活著出來?

    然而,夏瑣的目光從來不在存菁的身上,存菁只是一塊跳板,讓他接近她的謄寫員張揚止的好藉口,而揚止是唯一可能知道弈棋的真名與下落的關鍵人物。這個待人溫厚、卻總用一副眼鏡與人隔著距離的男人,從戰爭死裡逃生過,對命運也逆來順受,生命中唯一的留戀似乎只剩下存菁;夏瑣握著存菁在乎的東西,兩個男人彼此來一場交易,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夏瑣覓人無數,尋覓的目的總被他深藏在商人的微笑裡。這回,他找上了領著寫「床笫小說」牌照的情慾女作家周存菁。他輕易揭開了存菁矜持的面具,知道她的渴望——她必須盡快獨立自主,而寫作是她唯一能謀生的事。「文學仲介商」能夠看上她,引導她的文字成為最好的商品,是她求之不得的夢。

  • 紅線/洪承喜

    !cdn.readmoo.com/cove...

    讀墨書本簡介

    「我很清楚,我毫無保留寫下自身經歷的行為,即是抗爭。」 我為了不再退讓而書寫,希望遇見這本書的你,也別向任何人屈服。 關於無人訴說的女性「性」事 不得不將自己鎖進單人牢房裡的每個「我」,所經歷的身體敘事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溼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些把人權跟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紅線:我的性紀錄》書寫了某位韓國女性近乎所有的「性」事。從關於墮胎經驗的證詞開始,到第一次性行為、第一次自慰、第一次高潮、性工作、多邊戀等經驗,以及遭受約會暴力、性騷擾、性侵害等等因太過私密而遭掩埋的故事。作者之所以將種種私密經驗公諸於世,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禁錮自身的「紅線」,並給予人們掙脫束縛的勇氣。

    「紅線」,是社會以及我們自己為女性設下的枷鎖,也是驗孕棒上的那兩條血紅劃痕。將女人的身體視為寶物、一做愛就會磨損的守貞教育;漠視女人慾望及高潮、強調支配與征服的性愛敘事;要求男人陽剛暴力、女人柔弱清純又性感的性別角色扮演;將女人視為性商品、年老色衰就大幅貶值的父權社會;質疑女性感受、要求女人別因小事而憤慨的父權告誡;期待受害者自我譴責的強暴與羞恥文化;將異性戀一對一關係及婚姻制度奉為圭臬的父權家庭神話……。桎梏女人的紅線,令人筋疲力竭。

    女性光是擁有這副身軀,就注定被視為骯髒的存在。作者也曾親手替自己套上馬甲,自囚於單人牢房中,並如這個社會所期盼的,在深淵中自責,因羞恥而發顫。然而,如今她已不再被羞愧纏身,也不再囿於紅線。她擁抱自己的慾望,踩過紅線踏入禁區,動筆寫下一直以來遭噤聲的「身體」祕事。她以沾滿淚水的文字,替同樣在羞恥及恐懼中顫抖的女性發聲,只希望能夠觸及那個她。因為她的單人牢房,也曾是她們的單人牢房;她的痛苦,也是千千萬萬個「她」曾經歷且仍在經歷的痛苦;而她的故事,也是她們的故事。

  • 我和兩個戀人住在一起/洪承銀

    !guerrillalibratory.w...

    讀墨書籍介紹

    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我喜歡你」成了「我要擁有你」的同義詞? 嫉妒成為愛情的證據,我們自詡為監視戀人的獄卒,也是受對方監視的罪囚,因為戀愛「本該」如此……。 難道就沒有其他的相愛方式嗎? 放下對彼此的控制並且相互尊重的愛,就沒有存在的可能嗎?

    浪漫與暴力交織的傳統戀愛腳本,讓洪承銀傷痕累累。將結婚視為終點的預設前提,並不適合早已決定不婚不生的她;占有並制約彼此的相愛方式,更在她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傷口。承銀和男友宇宙,決定摒棄傳統的戀愛框架,談一場不一樣的戀愛。

    然後,就在兩人交往的第三年,承銀遇見了性別酷兒知敏。

    某天,承銀對宇宙說:「你覺得如果我跟其他人交往的話,會怎麼樣?」

    直覺敏銳的宇宙,以提問代替了回答:「承銀你跟其他人在一起了吧?」

    承銀、宇宙與知敏,就此開啟了V字形的多邊戀愛關係。而在三人交往的第二年,他們決定走入三人同居的生活。成長背景與生活習慣迥異的三人,就此展開了雞飛狗跳、充滿歡笑與淚水的同居時光。宇宙和知敏的嫉妒不安與憂鬱、承銀的自責歉疚與羞愧、三人關於性愛的約定、每週的家庭會議、家務分配與照顧工作的協調及難處、與「戀人的戀人」形成的重要羈絆、當兩人吵架時有了一個勸架的人、外界的歧視與打壓、與家人朋友「出櫃」……。本書記錄了在這個將兩人份的愛情訂定為預設值的世界中,三個人相識相愛並共同生活的日常。三人頂著外界的異樣眼光,建立起相互扶持的獨特愛情關係,也重新定義了「家庭」。

  • 我們,為什麼移居地方/裏路編輯部

    pgw.udn.com.tw/gw/ph...

    讀墨書籍介紹

    #一段生命歷程,兩種視角

    本書集結2020~2022年《地味手帖》「移住者告白」單元中,移居先行者們真實的生命故事,並於多年後,再度一一探訪追蹤,自我剖析 vs 採訪紀錄,前後兩段時間書寫對照,真實描繪出移居所帶來的變化軌跡。

    究竟移居真的是對的選擇嗎?

    在這段逐漸釐清自我的過程中,最初追求的理想是否實現了?

    他們現在的生活路徑又駛向何方?

    原來移居,改變得最多的不是外在環境, 而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移居地方這些年,其實我們想說的是⋯⋯

    可能會發生——

    心儀的土地/房子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出現、想要過著半農半X的生活,做了才發現自己根本無暇照顧田地,突然從都市搬到鄉間,來自左鄰右舍的過度關心,讓人很有壓力……

    除此之外,也會結出美妙的果實——

    一開始因為結婚而移居宜蘭,從沒有生活目標慢慢找到想做的事,

    也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的亞萱說:

    「住在這塊土地上,好像很多想做的事都會自然而然冒出來。」

    從台北移居台東鹿野嘗試耕作、自給自足,

    也自然發展出自釀啤酒事業的思穎說:

    「移居前的收入很單一,以為自己能做的事也很單一,如果我還是一個都市裡的上班族,永遠不可能知道這些。」

    想找安靜的地方開咖啡店,

    最大限度地依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活的文萱說:

    「才明白原來夢想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可以在青壯年階段被實現。過去的遷居,是為了追尋某種生活狀態,未來若要再搬遷,就會是保護這樣的狀態,因為我已經找到了。」

    希望孩子能在鄉村成長、親近土地,

    一家三口移居宜蘭冬山開了一間社區型的麵包店的小寶說:

    「平日有將近七成的本地客,你會知道每個來到店裡的人是誰。這是社區店獨有的樂趣,我們好像與地方一同生活、成長,看著孩子一路變化。」

    因為嚮往在大自然裡生活、創作,一路從台北、花蓮石梯坪、南投,

    最後落腳在台東三仙台、擁有自己的布作品牌「每天」的聽聽,說自己也有過諸多掙扎和自我質疑:

    「沒有好不好,只有想不想,願不願意為自己的渴望做出改變。不要忘記,無論遇到什麼困境,我們永遠都有選擇,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想法。」

    對,也許我們會吃一些苦頭,跌幾次跤,

    也許眼前所憧憬的生活樣貌不總是那麼清晰,

    但在追尋的途中,會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

    你,準備好了嗎?

讀書隨筆

日常運動

香港發生一連串的事情之後,持續接收消息的管道,除了偶爾會播報的公視新聞,最常聽的大概就是報導者的podcast了。聽被迫離開家的人講述離開的事情,離開之後的生活、找工作的困難、離開之後現在的生活,還有那些無法自由發聲的還在的人,身為一個局外人光是沾邊的想像都覺得難以面對、痛苦。

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讓我回想起之前大觀展覽的介紹文字,記得也用了日常和抗爭。

《日常運動》印象中是以人物做篇章,每個篇章的人物互相關聯,不同年紀、社會角色、家庭背景的人們,被這樣的時空氛圍包覆的日常,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即使不言說、刻意不去想又何嘗不是對時局的回音。

如果要從印象裡撈出人物,我記得的是熊貓與妹妹、媽媽的相處;美容院老闆娘做生意、照顧女兒,思考與男友的關係是建立在什麼樣的條件上;一個中學老師上文學課,思考如何處理學生關於社會議題的文章。

如果不是把日常拷問過一遍又一遍,很難想像要怎麼把不同人物的心境這麼清晰地描繪,以一種激烈的碰撞之後持續在發酵的溫度。

存菁記

《存菁記》是我反覆閱讀的小說,因為去年又重讀一次所以也納進來了。

每一次重讀腦海中想像的那些畫面就會重新再上演一次,好像在重看電影一樣。

到現在甚至不需要重新翻開書本,就能喚醒腦海中鮮明的片段,〈炕上爐前〉的雪景和餃子,去蕪和存菁這對姐妹的牢籠和深櫃,咖啡廳遺留的那張魔性紙條,謄寫間的稿紙和橡皮擦屑,摸不著本體的夏瑣和小平京,揚止的忍與藏,軍營的慘劇,神出鬼沒的《秘密》雜誌…

特別是對於不同狀態的女性心理的描寫,還有從性延伸出來的關係中的權力角力,是吸引我一看再看最關鍵的要素。整個閱讀的過程感覺是在壓抑的氛圍中,跟著快樂、自由還有生命意義的拉扯不斷近逼的拷問,直到結局也沒辦法歸類這個故事到底是HE還是BE呢?

雖然鏡文學有完整的連載,但還是很推薦收藏電子書的版本,而且用閱讀器看的話,兩者的閱讀舒適度也差很多。

紅線

回想第一次看這本書的印象,就是嚇人。

面對自己私密經歷的力道和清晰度,非常驚人,卻又是血淋淋的一個女性的「日常」。

雖然覺得這是一本無論如何都必看的書,但第一次看也可能要衡量一下身心狀態是否能承受,可能分多次慢慢讀會好一點。如果現在要重看它,我自己還是得花時間醞釀一些勇氣。另外建議第一次看完可以接著看同一位作者的《神明在看著呢:我的巫女日記》療癒一下,我感覺在《紅線》的那些怨恨血淚,到了《巫女日記》也成為了作者作為巫女的力量,得以共感、以現代女性的觀點解讀感知到的訊息,再轉譯給更多需要她幫助的人,現在想來或許兩本書交替著看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閱讀方式。

我和兩個戀人住在一起/

我記得當時很快就決定要看這本書,第一個原因是作者洪承銀是《紅線》的作者洪承喜的姐姐,洪承喜的書中也有一些提到她姐姐片段。加上對其他人在親密關係中的生活實踐感到好奇,就毫不猶豫地購入開讀了。

這本書對我而言最好的地方是,作者分享自己掙扎著累積下來地經驗,卻沒有被這些經驗捆綁成一個定義、一個模式、一個答案、一個典範。而且即使自己目前不是一個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也無礙於被這些寶貴的生活經驗刺激、啟發、承接、共感,總覺得可以遇見這本書非常幸福。

看了會覺得不管是多邊戀、開放式關係還是一對一之類的關係,要和關係內的對象一起討論跟煩惱的東西,其實不見得差很多。

我們,為什麼移居地方

最後這本書,我看電子書看到一半就開始忍不住下訂給我想推坑的人們。

某種程度它反映了我和一些研究所同伴們的心理狀態,在學生與社會身份的漫長過渡期(心裡更漫長),彷彿看到了一個很夢幻卻也很骨感的選項。

有訪談的書不是沒看過,但像這樣認認真真地邀請你先釐清自己的類型,再一起進入各個不同組成、不同背景、不同條件發生在不同地方的生活模式,甚至還有第二次幾年後的回訪比較的內容,至少以我很有限的經驗來說是第一次看到。

對我而言,這本書像是一個「生活導讀手冊」,在你幻想這樣那樣生活場景的同時也讓你知道伴隨而來的尷尬、麻煩,以及生活中無法預期的各種變卦,但同時又像是在鼓勵你,有這麼多人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多想一點再多試一些也真的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做白日夢啦!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oosuannting hoosuannting 的剪貼簿,以日常分享、工具交流、影像學習為主的分享內容。
  • 来自作者

【Notion】使用教育版信箱卻找不到升級 Education plan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