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不消費的一年:購物狂的重生之旅,擁有越少,得到更多》

偶希都理
·
·
IPFS
·
★一年不消費,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一切始於一個念頭,如同過去許多想法,起源成形都是有跡可循。在我二十九歲生日前,我和一群朋友說好要到惠斯勒度週末。一行人在加里波第省立公園祈卡穆斯湖健行,隨著天上雲朵飛捲飄移,清澈的綠松色湖面映影也不斷波動,明暗交錯起伏,我們換話題的速度也同樣飛快,從工作和興趣,一路聊到友誼和感情生活。

「你呢,凱特?之後要做什麼?」麗茲問我,這問題再單純不過,就是老朋友之間的關心。我和她讀八年級時就認識了,正因為瞭解我,麗茲可能預期聽到我說要搬家,比如搬回多倫多工作,或到其他陌生的城市,因為我向來如此漂泊不定。

結果,我談的卻是別的,一個已醞釀一週的想法。

「我在想,我可以做一個實驗,一段時間都不買東西。」我說:「比如,大概六個月或一整年都不買東西。」


●我原本也沒想到要設定消費限制,至少不是一夜之間就下決定。想法有如種子,長成需要時間,當時我每次都在設法解釋為什麼又存不了錢,於是捫心自問後,我告訴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只是每每要改變,總是不知從何著手。

直到有一次,全家都在唸我妹艾莉,因為她把幾百塊血汗錢花在我們覺得她不需要的地方。她反唇相譏:「我已經把收入20%存起來了,剩下的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我妹才二十歲,半工半讀上大學,卻比我早認清事實─應該先存錢,剩下的才可以花掉。不過身為長姊,我覺得有必要問得更深入:「可是你住家裡啊!你的生活費真的有必要佔掉80%的收入,不能花少一點嗎?」

語畢,我就發現自己說這話有多虛偽。就在此時,改變的巨輪開始轉動起來了。

這場家庭對話之後一星期,我預定到惠斯勒登山,於是在臨行前的七天裡,好好看過我的財務數字,並自問一些嚴肅的問題,比如:我現在最多只能存下10%的收入,剩下的錢是用到哪裡去了?我幹嘛一直找理由花錢?生活開銷真的需要花掉90%的收入嗎?不能用少一點的錢過日子嗎?

那一年每到了月底,我就問自己這些問題,卻還是沒有答案。我只知道,不論物質、事業和人生,我都樣樣不缺了,卻總覺得哪裡還不夠。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永遠還想再要某個東西。可是既然追求再多也無法滿足,不如反過來,別再擁有更多。


●從惠斯勒回來之後,我又坐到桌前,開始擬定新的計畫。我定下購物限制,規則很簡單:未來一年內,我不可以添購新衣、不能買鞋、不買首飾、書籍、雜誌、電子產品,或任何家居飾品。我只能買消耗品,譬如生活雜貨、衛浴用品,還有給車子加油。列在「可購買項目」的東西就能買,大都是一些可以確定不久就會用上的東西。我也允許自己換掉已經完全不堪用或破損的舊物,但條件是舊的已經丟了,才能買新的。雖有限制,我仍允許自己偶爾上館子吃飯,但是外帶咖啡就不行,因為這是我的致命弱點。一想到每個月至少花100美元買飲料,便讓我渾身不自在。

除了決定不再添購新物,我也決定丟掉不用的舊東西。隨便望向公寓任何一角,都可以看到很多不需要、也不是我特別想留下的物品。從今以後,我只想好好使用已經有的東西。我想看到每樣東西都是有用的,如果覺得沒用,那乾脆丟掉。


●負債和髒亂有個共通點:一旦開始堆積,就會堆成山一樣高,擋住你的去路。我一度故意忽視欠債數字,有好幾個月一收到帳單,只敢稍微打開信封,看一下到期款項的最低應付金額。然而這樣是逃避不了多久的,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負債數字已輕快衝破信用預度。只差100美元就研强 了。我讓自己陷得太深,接下來別無選擇,只能從深淵往上爬。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也瞭然於心。破戒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全面失守。例如2012年,我又宣布戒酒,後以失敗告終,當時我維持了45天不碰酒紀錄,然後覺得夠了。我好累,不想再跟別人解釋我為什麼不喝,也受夠別人的回應。接下來一個半月,我好像肩負重任,決定嚐遍每一種我看到的酒,好補償前面滴酒不沾的一個半月。喝醉之後,我記不得自己喝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反正我看到什麼,都有可能吞下肚去。

每次的失敗,最糟的倒不是破戒行為,而是發現自己說的話或做的事,違背自己的價值觀。比如說謊,不誠實說出我在哪裡、我和誰在一起或我在做什麼。為什麼朋友還願意跟我說話?我自問。我這麼糟糕,我不僅有罪惡感,也羞愧不已。《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尼‧布朗曾說:「要傾聽羞愧感。」她在她的第二場TED演講提到,罪惡感是覺得自己「做錯事了」,羞愧則是「我壞透了」,而我總是與羞愧為伍。

我會告訴自己,我的人生很失敗,根本不可能變得更好,不如接受現實,就這樣繼續失敗下去吧。同樣的聲音曾勸我往好的方向改變,也曾說服我走回老路,接著又出來訓斥我。我太瞭解這個聲音了,一直都那麼相信她。我相信不論她說什麼或做什麼,都是為我好。然後,我承受她的辱罵,並自認活該。放縱與自憐於是不斷惡性循環,維持多年,我完全相信她,因為她就是我。

然而,我看著信箱裡那封確認訂單的信,知道自己再也不想跟她一夥了,我也不想再隨便破戒了。


●如今,我可以坦然地說,我已從盲目的消費者蛻變為理智的消費者 要是有什麽事物讓我覺得沒意義或沒價值,我會不斷測驗自己能否減少依 賴,例如個月不碰社群媒體,或一個月完全不看電視,禁止接觸某事某物也好,消費限制也好,總有人懷疑,這樣做不會太綁手綁腳?擔心是正常的,我還是老話一句:請記得,你所做的一切都為了放慢了步調,讓你有機會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告別衝動行事的自己。就是這樣,很簡單,這就是所謂的「理性」消費者,。

經過這些年的經驗,我逐漸明白,不論沉迷任何事物,起因都是以為自己身上或生活中缺乏那樣東西,但狂歡似的吃喝或忘情血拚都不能解決問題。我很清楚這點,因為我曾親身經歷那種缺乏感,也證實放縱的方式完全行不通。真正該做的,是回歸簡約,擺脫多餘的事物,找出真正可行的方式,絕不要陷入慾望無窮的惡性循環,若不斷增加消費,卻總是有滿足不完的需求,只會越陷越深。

多不如少。答案很簡單:過得簡單,即是富足。


~凱特‧弗蘭德斯/前揮霍型消費者,如今對一切消費都理性克制。

~《不消費的一年:購物狂的重生之旅,擁有越少,得到更多》

~《The Year of Less》

#不消費的一年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不消費的一年》】↓↓

https://www1.oeya.com.tw/2_V9m

【金石堂購買《不消費的一年》】↓↓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偶希都理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筆記《心疼自己,你值得被更好的對待》

閱讀筆記
136 篇作品

【時事日文】「冬至」的日文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