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水的孩子》關於這片土地最美的一首歌

正宜
·
·
IPFS
·

來自清水的孩子(Son of Formosa)這部套書總共有四本:「Formosa1愛讀冊的少年」、「Formosa2綠島十年」、「Formosa3《王子》時代」和「Formosa4化作千風」,描述經歷白色恐佈的台灣文青蔡焜霖的一生。

這一套書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衝擊,不管是圖像或是文字,都有很強烈的感染力,傳達著鮮明的情緒、聲音,甚至溫度、空氣,每一幅圖都架構著巨大的戲劇張力。

一直以為自己對於圖像的理解力比文字弱,屬於「只要困難一點的漫畫就看不懂」的輕度障礙等級,但是這套圖文書完全打開了我對圖像的感受力和新視野。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圖像所具有的不亞於文字的炸彈般威力。對我來說,它的閱讀經驗簡直就像是一場跨時代的革命。

每一頁都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投注在其中的用心,閱讀裡面台語、日語和中文的對白,這些不同語言的聲調,像音樂一樣,在場景中也擔負著重要的任務。語言一直都不只是傳達意思的工具而已,它更重要的靈魂是「聲音」,不同語言的聲音迴盪著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族群的共同歷史記憶。

我在想,這本書之所以那麼地觸動我,或許是因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關於台灣戰後的歷史,一直沒有一本書,能夠以一個清晰直率的眼光去描述。台灣歷史從黑幕重重,政治神話當中得到自由以後,又籠罩在強烈的悲情與對立當中。但這本書從一個「個人」的角度,描述了在這塊土地上真實發生的故事,呈現出個體生命動人的韌性,所以強烈地引發讀者的共鳴。

歷史本來就是「故事」,而且是一個又一個「人」的故事,或許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斷言過去到底發生了什麼,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說,都經歷了不同的故事。我們沒有人能夠以自己的故事去否認別人的。政治神話在強權消逝了以後即不復存,但那些在微小的個人身上所寫出的生命故事,將會一直不斷被傳講下去。至少我是這麼相信著。

蔡焜霖生於1930年,在那個時代,台灣人經歷了日本統治、二戰、政權轉移、二二八、白色恐怖、威權統治、經濟起飛、和民主浪潮⋯在他的故事裡我讀到,人在歷史的命運中,並不只能是隨波逐流的受害者,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一個人還是可以堅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甚至一邊唱著歌。

歌曲在這個故事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裡面有童年的記憶、年輕時初戀的回憶、有對逝去難友的懷念與遺憾、有對人生超越悲情的體悟⋯⋯在這個故事裡,歌曲中有著沒有任何威權能夠奪走的美好事物。

很喜歡這本書的結尾,蔡焜霖的一生經歷了冤獄、父親自殺、事業破產、活在威權時代的迫害、壓抑與恐懼,但是這些在他生命中所留下的,並不是傷害與悲情,在他的生命中,那個最重要的曲調,唱的仍然是對教育的熱情,是對社會公義不放棄的追尋,這些才是他生命的基調。

在怪物般張牙舞爪的進逼下,綻放著一朵一朵的花。這真的是最美的一首歌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