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隨便閒聊貝多芬

野人
·
·
IPFS
·
沒有任何有關音樂的有用資訊,就真的很印象流地閒聊。熱愛學習的人請不要浪費時間點進來看~

答應@一隻會彈琴的貓 貓同學的閒聊音樂文,稍微整理一下的筆記,有借看書時間不認真地複習一遍貝多芬,但文章還是一如既往地完全沒有用~

交響曲

很在意強拍的表現,鼓很直白。我不知道流行樂裡用鼓帶動情緒是不是在延續貝多芬的影響。他之前的交響樂好像真的很少會聽到這麼直白的鼓點,像巴洛克的定音鼓就偶爾在清唱劇裡面敲個幾下,就沒什麼印象。(哪會像尼伯龍根指環裡一樣給他敲到爆XD)
有時候鼓跟號的配合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軍樂的影響,又或者就是刻意用這種形式表現軍隊的感覺。

歡樂頌

怎麼說呢,我一直覺得多聲部創作沒人超過莫札特,如果僅僅是簡單和諧的和聲倒不如去聽阿卡貝拉,但莫札特的多聲部是能讓人產生激情的那種。但貝多芬的就......單純是好聽。

小提琴

他不曉得哪首小提琴協奏,寫很安靜,中間甚至有輕輕撥弦,鋼琴輕輕配合的片段,當下的直覺並不是覺得這一段有多好聽什麼的,而是在想,這種手法如果寫一首中提琴協奏曲出來,會不會後來的中提琴就不會被嫌棄到現在這種程度XD(話說中提琴音色那麼好聽,又跟古鋼琴或者大鍵琴好像都滿搭,但就是沒很多神作給它正名啊……)
一直覺得小提琴能跟鋼琴配合上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畢竟兩種樂器就連分配音的方式都不一樣,可能要避開很多東西所以要寫好聽會很難。古拜杜麗娜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真的很難聽XD

情緒

不曉得為什麼,聽他一部分音樂就會不斷同時沉浸在狂喜跟悲傷中。這種我自己體會到的自我分裂感,雖然跟我這個人很搭,但也是我最不喜歡的地方。因為總會同時擴大兩邊的情緒。
我自己能從貝多芬音樂裡找到的認同幾乎就只有這種激情導致的情緒分裂,我猜應該大多是他後期作品,反正肯定不會是英雄交響曲那類。這種情緒其實讓我想到蕭邦的即興幻想曲,我自己的感受,就算在A段的快板裡面也好像從華麗的吊燈裡面滴滴答答流下來輕細的悲傷感,很輕微但一直不斷。貝多芬的一些作品就會給我這種感覺,但不會像蕭邦那樣強烈。


一定不能沒有的沒有用後記

突然發覺自己的寫法好像繪畫裡的印象派,無論怎樣確切地描述自己的想法,想法的輪廓都會是模糊的,文字就是沒有明確外延的。但其實我自己並不喜歡印象派畫作,這可能感覺就有點像我愛寫廢文但不愛讀廢文。但跟畫作不一樣的是,畫作是在運用技巧表現模糊的氛圍,文字就單純是因為懶,不顧人家方不方便讀。但跟印象派的特點又一樣,比方說描繪一艘船,無論畫還是字,如果原本沒見過類似的船就沒辦法知道畫或字描繪的是什麼。

交響樂指揮就比演奏者重要,小時候覺得啊不就拿根棍子亂揮?長大慢慢了解交響樂的運作邏輯後覺得,指揮家四十歲還沒禿頂簡直是奇蹟。(ㄟ?怎麼又是禿頂?)像這種除了獨奏的部分演奏者就沒辦法靠自己的理解發揮,只能按指揮家的理解按部就班演奏。

週五……就吸一口氣……把後背閃到了,原來我都不知道後背還能閃到,很新鮮的人生體驗餒~
然而更值得慶幸的是,後背閃到不用寫詩XD
後背從念大學的時候就很不好,本來筋膜比正常人短一截,平時只能挺直,彎時間長就會痠痛,那時候為了排解失戀情緒連續坐好幾個小時圖書館忘了換姿勢就一天比一天痠,有時候打完一場球就整個僵在哪裡。然後這幾天閃到幾乎不敢轉,也沒辦法坐太久,躺著養傷終於又有時間打遊戲了,上兩個月加起來才玩到半個小時……
所以說今天的文章沒太整理,終於不是因為我懶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閒聊網路文章的中心化

這半年懶得改的草稿

那在沒用的後記後面勉強附一篇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