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的締約權(斯卡羅)
150年前的2月28日(1869年),斯卡羅人與美國簽訂國際條約「南岬條約(South Cape Treaty)」,國際締約即是一種主權行使。
「自治」與「獨立」是目地差異。
Keanu Sai,批判主張自治的這些主權運動,其本質並不是法律,而是政治,而這些政治活動所依賴的是在美國聯合國體系下發展的原住民族規範架構。這架構的前題就是,原住民族不會被視為主權國家,而是主權國家內部的「非國家群體」。
《書寫工具的語言擴張可能》
「思想的批判不是抽象的,因為它最終要落實在具體的社會中,人的生存與環境裏來。」因此,文學如是、藝術如是,生活如是,批判正存在於反抗行為與思想上;「文化語言的實踐行為,即是思想具體的批判」。族語口語形式邁向文字化的過程,提供語言語音/文字流動與創造性的可能,文字形式的功能不僅僅存...
疫情中的歸罪
什麼時候我們覺得對違反規則的個人行使暴力、敵視口吻、強勢制裁可以是正當的理由了?(逆風一下) 疫情當中我們通常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非理性狂熱,尤其當這種發自恐懼的狂熱有屏除不利的「利群效果」時,便肆無忌憚借勢借威,就像台灣疫情爆發初期,染疫者(可被追蹤的最源頭)、爆發區域的道德評價...
當疫情逼著你「回家學族語」
等到大家都關在家裡自己學,才知道問題大了!嚴峻的疫情當前,全台三級警戒,人際交流的停止、疫情防控區域的管制、原鄉隔離排外的道德行動;迫使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數十年來我們最忽視的語言問題,「工具」與「擴散傳遞方法」的發展薄弱(也不願拿錢出來推動),當我們不能移動,我們只能置身於家戶,學...
太巴塱社《誓而為人》;誓約的意義。
為人,即為真,為真,即成人malatamdaw。象徵世界;真是什麼談論到誓與儀式,我們必須意識到一點,它是高度結構化跟標準化的程序,這意味著儀式或形式的背後有一套明確的價值與目的。譬如,法庭手按聖經,運動場上吟唱民族歌曲,到將選票投入投票箱,政治通過象徵性來表達它的根本意義。
埋在嘉農KANO裡的抵抗意識(2015)
在那個年代,野球代表的不只是野球。在這個殖民的時代,透過野球是一種看見殖民的眼睛。—— Umin 馬志翔 從KANO開拍以來,過程風波無數。最不缺的就是「大中華史觀」的偏執攻擊,但不脫幾種老梗什麼國片就要講中文、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歌頌軍國主義等等,布啦布啦。
政治與愛情/政治合婚
政治與愛情被掛上關係,男性被作為政治、愛情、歷史上的主線。看了一下「流轉家族」的介紹就買下書了,泰雅族部落領袖之女魯道.貝克與巡查下山治平的合婚,同樣與日野サガノ奉總督婚配與樂信.瓦旦,兩者都充斥著政治算計與愛情裏血脈關係。(愛情能不政治嗎?
淺談Pangcah阿美族打鬥訓練系統
現代經殖民國體育規則化後的Malalefu 我在幼時,約1986到1989年左右,仍有在花蓮縣光復國小接觸過此相競技(小學一到三年級),當然當時已全規則化,學校則是利用跳遠用的砂地來舉行。摔角競技場為厚軟的細沙舖成,再用繩索在地上圍成一圓圈,誰先被扳倒或被推出圈外,就算輸。
未被運動規則化前的Pangcah打鬥系統/Mararokoday
Matiya o masasipatayay ko demak . (彷彿是會死人的事) Pangcah/阿美族的階層在青年的訓練裏頭,我們都會有搏鬥的訓練,以太巴塱來說,這可以源自Sawa的營救事件,把階層裡對青年男性體魄的要求被明確出項目;Sawa的故事是一個被卑南族綁架的…
兵役制度的底層勞動者——原住民
這份是2016年馬躍比吼立委參選政見之一「部落文化替代役」的圖檔,個人認為部落文化替代役的確是可彌補部落勞動力,以及其他文化上需求的解決方式,不過政策影響規模太小,投入的篩選機制亦需重新訂定,也還有相關法律行政問題待解決;反而,該議題所凸顯的是,原住民族的另一個長久以來的現象,而這與將來可能步入的募兵制度有極大關係。
小林喜應援的信
這封信是一封由移民台灣的日本男孩小林喜,從花蓮港廳寄出的信,他告知日本的親友當時的能高團將在夏季遠征日本,可見當時原住民球團「能高團」在島上的知名度。書信內容大致說了:「七月能高團赴日時,同樣學校也放暑假了,詢問了家人近況與健康後便提醒其親友,他們花蓮有一支由“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
Indigenous Independence, the Bottom Line of the Theory of Taiwan Independence
Taiwan island is 3.6 million acres in area, and 2.17 millions of it were 'nationalized'(included unregistered lands), about 60% of the total acres.
總會有個文明人來教化部落的野球史
無論國府據台時期以中國中心「去日本化」的史觀,新民族主義的「台灣人」觀的歷史,原住民族在歷史裡皆被捏塑成「得救者」,不僅僅是邊緣在歷史洪流裡,而是消逝殞落。台灣野球史及相關史料皆敘述過類似事蹟,林桂興來到花蓮時發現花蓮竟然沒有棒球隊,某次在舞鶴社溪邊見一群蕃童拿著石塊、木棒互相投...
台灣野球史,就是原住民族史。
台灣棒球運動興起從1920年代興起,當時台灣的野球運動一直被視為邊陲,從那些訪島巡迴的球隊(1917起六大學訪台),事實上仍處在一種指導者的角色,這種透過運動的交流,展現的對比關係其實是深化內地人的優劣差異,反而更強調殖民的落差。例如,就連當時最好成績的台北一中(純日人),在日人眼裡也只是「四流球隊」。
在迂迴中抵抗:能高團(東華大學演講逐字稿)
運動競技本來就是充滿儀式性、政治性的活動,甚至他本身就是儀式。當民族情感被儀式化的表達出來,體育競賽就成為一種衝突象徵的方式,是一種「被制度化的衝突」。那我們就正式進入到迂迴,為什麼訂這個主題,其實跟現在原住民與國家的關係非常貼切,包括我們的政治的勢力,社經的地位,甚至我們的健康...
超齡的質疑放在1930年有沒有意義?
是台灣愛超齡,還是日本也超齡,還是根本沒有超齡的問題?舉個例,比嘉農更早打甲子園的能高團球員,被平安中學挖腳的伊藤次郎(1930)、稲田照夫(1930)、西村喜章(1930)、伊藤正雄(1931)、岡村俊昭(1932),括號代表最後出賽紀錄。
能高團對嘉農帶來的影響
關於網路上敘述"龍谷大学付属平安中学校"遠征台灣,嘉農教練近藤兵太郎受能高團球員在平安中學優秀的能力而有感,能高團其實是扭轉台灣野球現況的先驅。能高團赴日加入平安中學的四名球員,1927年起造就了「平安黃金年代」常勝平安,日媒所敘述「四名台灣球員,平安的活躍」。
財閥政客的花蓮港史1930
就當時花蓮港廳政商急於交通建設的氛圍,交通運輸是殖民經濟最大發展困境,運輸成本過高也讓花蓮港廳物價高居全島之冠,在1896年時,總督府就曾派遣技師田代安定前往花東地區進行調查,其目的是作為日後擬定東臺灣經營方針的參考。田代氏在調查記錄中明確指陳出,東臺灣官營土木事業的重點在「道路的開鑿、河道的整治、港口修建」。
「若武者」(年輕的武士)能高團
台灣野球史的第一頁,是你們的這15個人名字,用族語喚著你們。Komod, Osing, Santiyaw, Asing, Asen.hariyan, Arabicu, Kisa, Looh.Sawai, Looh.Doho, Tacoy, Towid, Calaw, Funo, Calaw, Kac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