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 - 完美證供 - Prima Facie
今時今日你還相信司法制度嗎?
“女子力”是什么?
这样一出戏剧中,“女性之力”不仅体现在舞台上的表演者,更蕴含在幕后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这些无声的付出让女性力量在舞台内外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让每一个人有翻越山海的决心,更有面对未知的勇气。
香港經典舞台劇《香港式離婚》五度重演 神級夢幻組合 12月起公演40場 黃子華 :受神諭感召邀請劉嘉玲出演
《香港式離婚》(The Truth About Lying)原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此次為第五度重演,以往在第二十屆香港舞台劇獎包攬「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十大最受歡迎製作」四獎。
實驗劇場|千高原 A Thousand Plateaus|
這裡沒有演員,只有觀眾。你與我相遇在同一個空間裡,聽見耳邊的絮語,看着眼前的景物,坐下來,站起來,拾起,放下。這裡突然像下起雨來,我們屏息,相視而靜默;又可能颳起風,我們不斷躲避。你可能回憶起許多細碎的事情,來到此時此刻,我們不說一句話,悄悄地作一些改變。
【散談】 終於可以鬆一口氣
經過一個多星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從7月5日接到電話,7月8日首次踏進劇組排練場,劇本入手,釐清整齣劇的進行,從那日開始備戰,經歷幾日的高張力創作熬夜,到7月16日為止,中間又進了一次排練場,白天還照常上班,婉拒所有熱心朋友本想舉辦的生日聚會,總之在有限時間下,終於完成95%配樂…
等某天,共同望銀河那時——訪《月明星稀》演員彭珮嵐、黃衍仁
在香港已成日常的離散,線就交織成網,看似脆弱但堅韌。近日,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將上演全新劇作《月明星稀》,由藝術總監陳炳釗擔任編劇,走訪倫敦、柏林、基朗拿和愛爾蘭莫赫懸崖,編織出多重故事線構成的網,將時空的拉扯收攏在劇場之中,其中演員彭珮嵐(Ivy)和黃衍仁正是手執線頭的人,演繹著香港人的離散故事,嘗試找尋更多連結。
週五編輯室|我們都只是 Next to normal|實編E
在劇中,Diana 總是神經兮兮和歇斯底里的;而其丈夫一直想透過不同的治療使太太回復「正常」。但走不出痛苦是錯的嗎?如 Diana 所説:「根據心理醫生的指南,持續超過四個月的悲痛是病態的,需要接受治療……我永遠地失去了我的孩子,你卻只允許我難過四個月。
還有甚麼憧憬與憂鬱:從藝君子劇團《惡之華》看波特萊爾
藝君子劇團的同名新作《惡之華》,以詩集為基礎,嘗試與觀眾探索波特萊爾的世界。創作過程中,筆者有幸與創作團隊共讀《惡之華》、《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書信集》(下稱《書信集》)、波特萊爾晚年隨筆集《我心赤裸》,以至後世對他的評價與剖析,嘗試尋找蛛絲馬跡,重塑波特萊爾的面貌。
【法國五月】廟街算命x 法國奇幻劇場 尼古拉・卡森鮑姆編導《祈福》秘現香港地道文化
「法國五月藝術節」創立的港法劇場交流計劃——「讓鏡子說」以兩年為期,如今來到計劃的最後階段,來自港法兩地的編導——胡海輝及Nicolas Kerszenbaum已完成多階段的駐留和文化交流。繼去年的現代寓言故事 《美麗的陌生人》,Nicolas此次親身求神問卜,造訪掌相八字,為香…
【第32屆香港舞台劇獎】劇協公布4.29續辦 林海峰、黃子華角逐最佳男主角
由香港戲劇協會主辦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在今年1月初遭藝發局以「有損聲響」為由突削資助,亦遭康文署拒絕提供場地。在重重難關中,劇協表明會堅持舉辦頒獎禮,並在上月進行義賣籌款,為頒獎禮籌集經費。
藝發局突削資助 劇協嚴正要求收回指控 「收到投訴後,完全不去了解, 不讓人辯解就下決定,這是甚麼年代?」
香港戲劇協會前日(17日)表示在上月初收到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兩封來函,指因收到外界查詢,質疑協會舉辦的香港舞台劇頒獎禮,內容「直接或間接對本局的聲譽造成損害或不利影響」,決定扣減頒獎禮的資助;康文署亦口頭知會劇協,稱未能為頒獎禮提供或贊助場地。
香港原創音樂劇《大狀王》:飛雪、金蜻蜓和欄柵
今天要在這個城市講公義的故事,恐怕才是最大的荒唐。偏偏《大狀王》叫好叫座,深得市民喜愛。這套本地原創的音樂劇雖然描畫清朝,卻宏觀地呈現了不少關於人類及世界的誠實觀點,在一片歌舞熱鬧中,默默折射出一片公義的荒涼。然而在亂世裡,誠實卻是需要技巧,不可以甚麼也明刀明槍、直腸直肚。
專訪岑偉宗:一筆一宇宙 譜寫《大狀王》音樂劇歌詞的救贖與了悟
《大狀王》音樂劇於平安夜在一片如雷掌聲中謝幕。以全港頂尖音樂劇團隊醞釀八年製作的《大狀王》,正如劇中福全的對白「贏我就贏硬㗎喇,係爭在贏得有幾⋯⋯光彩亮麗嘅啫。」結果一舉取下香港舞台劇獎十個獎項,史無前例。曲詞是音樂劇的靈魂,填詞家如何乘著音樂,以歌詞從市井吵架譜寫到因果宇宙,建構出一個妙趣盎然又哲思深遠的音樂劇世界?
福瑟劇作心法初探
挪威作家約恩·福瑟(Jon Fosse)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立即引爆華文文學界對他的興趣。他的小說、劇本較少中譯,但是他的劇作經常在世界各地上演,可說是最常被公演的在世劇作家。我不打算在此簡介他的生平。如果讀者有興趣先看他的背景,可以參看早前虛詞的文章,或者我在明報周刊寫的介紹。
我想死 VS 我不想做人:從藝君子劇團《植物人》看自殺
藝君子劇團新作《植物人》所探問的其中一個面向,正是生存意志。故事講述一個女人自從發夢之後不再吃肉,及後經歷丈夫指責、受盡老闆歧視、家人逼迫食肉。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她把刀刺進胸口,橫橫一劏。女人否認她自殺,表示割胸只因「胸口好鬱悶」,想要釋放困在體內的生命。
一村喜事
沈浸式舞台劇
露面手工拌麵料理|捌捌陸|餃掂手工餃子雲吞專門店
6月中。
香港話劇《從金鐘到莫斯科》
《從金鐘到莫斯科》只因一本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導遊馬泰星與演員陳小燕倏地發現自己身處於前往莫斯科的直通車,轉眼由香港的金鐘,穿越至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二人慌忙設法回港,然而,一個又一個俄羅斯人陸續上車……一幕又一幕荒誕的生活情境於車窗內外上演……到底二人會否成為廿一世紀的「胡不歸」?
等待明天
生命不也是這樣嗎?當我們將無以言說的熱情擲向未知的虛無,不問成敗地投入,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人生。
舞台劇《三姊妹》
閱讀過契訶夫大作家的劇本後,自然期待有機會在劇場上一看。可幸這機會很快來臨。5月初觀看話劇離場後,看到6月將會有由進劇場製作的《三姊妹》,二話不說立即訂票。為了在觀劇時更能欣賞演員們的演繹,再次從書櫃中找來《三姊妹》的劇本來看。劇團也很想讓觀眾能理解劇作,製作了一些語音,定時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