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橫山家之味》:人生就是步履不停
《橫山家之味》可謂日本家庭電影的經典圭臬,它的人物描繪無疑高明且深刻,但是劇情與影像的平淡樸實,卻也讓人看見亞洲家庭背後的共通性,並且逐漸對這種共通性感到釋懷。
《小偷家族》--超越血緣的「絆」
柴田一家 電影開始時繪畫了一幅和樂融融的家庭樂畫面,讓觀眾理所當然地以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草根家庭。生活窮困,所以靠偷取物品為生。電影開首的刻畫有意讓觀眾有以上的誤解,然後才層層剝開事實真相,展現在大家眼前。老實說,以上是我對電影的第一印象,以致逐漸揭露真相時有點受衝擊。
譯文|專訪是枝裕和:記憶的中途客棧
1995年是枝裕和首部劇情長片《幻之光》首秀威尼斯,大獲成功。隨後相繼拍攝了《下一站,天國》、《距離》等影片。2001年任教於杜克大學的Gabriel Paletz博士開啟了他亞洲電影探訪之旅,此文也是此次旅程的成果之一。此時是枝裕和剛完成了他第三部劇情長片《距離》的拍攝。
離婚電影 4:是枝裕和《比海還深》-- 破鏡不可能重圓
看這齣戲是要反著看的。電影以「比海還深」為題,但其信息卻是其反論:「沒有甚麼感情比海還深,連母愛也沒有」。顯然,這並不是很多觀眾能接受的,他們可能仍堅持電影的母題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這種「不能接受」的情感,猶如男主角良多無法放棄已逝的婚姻,也不能面對自己其實沒有當作家的能力的事實。
廢影評|導演印象:是枝裕和
from Imdb關於我鍾愛的是枝裕和寫海街日記寫到一半,覺得想介紹一下是枝,還是專門分開來寫好了。台灣如果說到近代的日本導演,較常提到的是岩井俊二與是枝裕和。前者是拍出《情書》被人供奉為純愛教主(不過他整體的風格不太純愛就是了),是枝則是以其細膩的手法,去拆解各式的議題聞名。
所有東西都是偷來的,只有羈絆是自己建立的: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成為父親之後的是枝裕和處理家庭關係的主題,少了年輕時的批判力道,但這不妨礙他繼續說一個好故事。《小偷家族》以一種非典型的家庭組成去探討「家之所以為家」的基本要件,這個家裡所有眼見的、具象的物質或關聯都是偷來的,只有羈絆是他們自己建立的,對照是枝裕和以往與親情有關的作品,《小偷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