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文化節】【島嶼的夢 楓葉的真】閉幕音樂會
(圖片,影片,文字已獲台灣文化節授權分享)【島嶼的夢 楓葉的】閉幕交響音樂會HARMONIA 親愛愛樂 演出時間 : 10月3日 晚上8點 (加西時間) 10月4日早上11點(台灣,香港,東八區時間)(音樂會將在線上24小時,請把握機會觀賞)今年台灣文化節將以「島嶼的...
【2020台灣文化節】【讀獨書店】台灣歷史補課書單
2020年因為Covid-19疫情被打斷或改變的專案計畫很多,【台灣書店】和【讀獨書店】在台灣文化節的整個專案規劃也只能改弦易轍。台灣團隊造訪了三家獨立書店,我則習慣性地把自己的煩悶不安丟一邊,埋首在書堆中,趁此機會把幾本買了但是只是挑自己有興趣的段落翻翻的歷史相關書籍,好好地從頭到尾讀一遍。
【2020台灣文化節】【台灣書店】
(圖片、部分文字、影片獲台灣文化節授權刊登) 今年的【台灣書店】本來另有規劃。團隊也非常努力地多方聯絡籌備,眼看計畫漸漸成形,卻因為疫情仍熾不得不重起爐灶另做安排。台灣團隊訪問了位於台北,各自有其代表性的獨立書店。如果有興趣,請點開鍵結閱讀相關的敘事散文和觀賞影片。
【2020台灣文化節】謝謝指教,我還是台灣人
(台灣文化節和吳權益先生授權刊登)謝謝指教,我還是台灣人作者:吳權益(Charlie Wu), 加拿大台灣文化節執行長 在加拿大,有許多時候認同的討論是環繞在 Hyphenation 的議題。一個小小的橫槓牽起了許許多多的情緒,常常模糊了許多訴求的初衷與中心思想。
【2020台灣文化節】再談我的台灣文化認同
(台灣文化節和吳權益先生授權刊登) 答@吳郭義:【台灣人】到底是指什麼再談我的台灣文化認同作者:吳權益(Charlie Wu), 加拿大台灣文化節執行長加拿大台灣文化節執行長吳權益在我原文中,其實我提到了一個我這幾年經常看到的一個現象。
【台灣人】到底是指什麼
當看到這一場爭論的時候,我想起了早年看過的邏輯學導論。其中有一張把爭論分為三種,實質性的,言語性的和表面言語其實是實質性的。第二種爭論爭論是指雙方對於某個觀點的關鍵詞的含義有著不一樣的理解並因此導致了爭論。但他們的觀點本身並不產生衝突。而第三種爭論則是更進一步,既有對某個關鍵詞不一樣的理解也有實際性的衝突。
【2020台灣文化節】請稱呼我是台灣人
臺灣文化節執行長吳權益(中文版已獲台灣文化節和吳權益先生授權轉載,原始文章在吳權益先生的臉書。) English article was published in the Georgia Straight on September 3rd, 2020.
【2020台灣文化節】「島嶼的夢 楓葉的真」交響音樂會(更新)
(8/29更新,部份文字來自台灣文化節網站和公關稿,文字圖片已獲授權刊登)「島嶼的夢 楓葉的真」交響音樂會謝建得大師與台灣文化節交響樂團 & 親愛愛樂影片上映時間:8月29日 晚上8點 – 10點半 (加東時間),東八區8月30日早上8時僅此一場,不要錯過。
【The Survived. 前.生存.後】:2020年台灣文化節
(部份文字來自台灣文化節網站和公關稿,文字圖片已獲授權刊登) Covid-19爆發後的世界變化太快。因應世界的局勢,2020年台灣文化節暫停《與亞洲對話》系列,8月28日起在多倫多,9月5日開始在溫哥華,轉而透過訪談故事、音樂對話及創意美食 ,與藝術家、學者、總編輯、科學家及美食...
原味覺醒: 會田由衣的原創甜點@臺灣文化節
這是2017年加拿大臺灣文化節工作筆記之二,之一請看下方聯結或直接點擊。自日本應邀來加拿大的食繪師會田由衣,製作甜品時不用雞蛋也不用牛奶,強調食材本身的風味、甜度、和質地,加上日本文化浸淫而來的美學品味,結合取汲於自然的靈感,呈現方式和味道非常挑戰一般人的想像力。
挑戰想像力的自然之味:食繪家會田由衣 @臺灣文化節工作筆記
2017年加拿大臺灣文化節《食繪家》單元,是我重新歸隊後,除了支援媒體公關贊助相關雜務之外,策劃的小專案。雖然只是近六十個節目之一,也花了我不少心血和時間,還把閨密和表姐一起拉下水,大家玩得很開心。原文發表在Medium。照片授權:臺灣文化節「美食是世界共同的語言」- 會田由衣幾...
跨代思考文化認同 @臺灣文化節工作筆記
加拿大臺灣文化節今年慶祝三十週年,而我的文化節義工生涯也近25年,思之感慨萬分。從早期和轉型時期的核心團隊成員之一,到忙於工作後從外部提供媒體公關贊助方面的支持,到2016年「與亞洲對話系列」啟動後重新加入團隊,每年貢獻數百個義工小時,和一群年輕孩子們一起成長學習,一路走來,付出不少,收穫更多。
因讀而獨 :《讀獨書店》@臺灣文化節工作筆記
讀獨:安靜和孤獨的力量
為何《讀獨》
追著山豬搶糖吃- 臺灣文化節工作筆記
加拿大臺灣文化節在上個禮拜落幕。自三年前開始「與亞洲對話系列」以來,節目的安排就不再是自嗨的「被看到」,而是希望能產生實質的影響力的「被在意被需要」,讓臺灣文化成為多元文化圖譜上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如執行長所言:「讓加拿大有更多與台灣合作的空間,讓團隊的付出與奉獻可以換回對台灣愛與尊重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