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64 人生與故事
緣分,也許真的有這個東西的存在吧。
盤點5本日本編輯書,一起體驗編集者の魂!
「編輯就像捕手。不過,編輯沒有棒球選手那種豪氣,說是整理場地的人還比較貼切。」「編輯就好比沒有 道具的魔術師,要將人的思想與意識製作成商品」「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熱愛編輯的編輯,無不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志業。
封面設計練習#1:《海狼》傑克倫敦
我自己回頭檢視這個初號練習作品,完成的當下甚至還有點滿意;但是過了好一段時間回頭看,與自己的產出隔了一段距離後,才能用更為客觀的、編輯的眼光挑出許多毛病。一本書要如何在實體陳列、網路上架中脫穎而出?要怎麼帶出書籍的形象、色系與質感呢?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開本篇)
對書的外觀結構有初步的認知後,接著就是將目光轉向「書的內部」。但在前文並未提及,卻是構成一本書最基礎的思考:這本書有多大?書的尺寸一般是用「開本」來敘述。而所謂的開,指的就是印書用紙「摺」的次數,譬如說「全開」指的是印書用紙的全紙尺寸、「對開」(半開)指的是對摺一次、「4開」對摺...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書封結構篇)
在主文定稿之後,接著可同時進行「輔文邀稿」、「發想文案」以及──規劃書籍設計。也就是思考這本書要以何種具體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設計書的「封面」、「裝訂法」、「內頁版型」,用不同的觸感與形象,襯托出這本書記載的內容們。若在讀稿時,就能一併想像出一本書的樣子,那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