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瑞穗|【步道・部道】2 天 1 夜小旅行

吳文捷
·
·
IPFS
·

【序言】

很高興這次獲選了林務局與健行筆記合辦的光復-瑞穗「步道.部道」小旅行的旅遊體驗師。二月底,我從花蓮騎自行車到台東時,曾路過這個區域,但那時候顧著趕路沒有停留。這次利用旅遊體驗師的機會,花了 2 天 1 夜走訪了花蓮糖廠(光復糖廠)、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大富村、大豐村、富源社區靚染工坊與馬遠部落後,才發現光復到瑞穗之間的村落與部落在推動社區發展、生態保護與傳統文化傳承竟然走在那麼前面。


第一天

1.【花蓮(光復)糖廠|用一口冰品嚐花蓮製糖業的興衰】

(建議停留時間 1-2 小時)

花東縱谷由於地勢平坦與土養肥沃的優勢,在日治時期被開發成甘蔗園。隨著「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的成立,大和地區(今日的大農、大富、大興三地)的發展也日益興盛。戰後,大和工場改名為花蓮糖廠,一直運作至 2002 年停爐,後改以觀光工廠的形式對外開放。

走出光復車站不久,遠遠地就可以看到花蓮糖廠巨大的煙囪衝向天際。我在松錳租車行租了一台自行車後,就直奔糖廠福利社的賣冰部,用一個 50 元銅板買了兩球木瓜冰淇淋。當濃郁的木瓜冰淇淋在嘴裡化開時,糖廠的歷史也跟著甦醒。吃完冰,我騎車經過花糖文物館去到大煙囪底下。高聳的煙囪讓盛開的鳳凰花也變得迷你,一旁巨大的儲存槽披了上一層黃澄澄的鏽,滿是斑駁的風霜。順著地上的鐵軌,向前騎轉個彎,我去到廠房的側面,在那裡高牆上的通風口與參差修補的鐵皮,像抽象畫上的色塊又像補丁,透露出一種時間洗禮的美感。

繼續向前,我抵達建於日治時代的員工宿舍。整齊簡約的宿舍經過整修後顯得優雅迷人,一旁一間單層水泥平樓前掛著「花蓮糖廠燙髮部」的招牌。想要深入品味糖廠過往時光的人,不訪在化身為旅店的舊員工宿舍落腳一晚。傍晚時分,遊客退去之際,想像自己是老糖廠的一員閒步在林蔭之下。

松錳自行車店於花蓮糖廠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內皆設有店面,兩地可以甲地租乙地還。
花蓮糖廠的賣冰部前,永遠都可以看到排隊的人潮。到糖廠一遊,不吃冰就像沒有到過糖廠一樣。
建於日治時代的員工宿舍經過整修後,對外開放預訂。想要深入體會糖廠過往的輝煌,入住一晚是最好的方式。

2.【大農大富平地森林|騎行在一望無際的綠之中】

(建議停留時間 2-3 小時)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曾是一望無際的甘蔗園,後由林務局進行人造林,與當地社區居民共同管理,化身為休閒森林。花蓮糖廠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內皆有松錳自行車的店面,兩地的車子可甲地租乙地還。從花蓮糖廠到大農大富騎自行車約 25 分鐘。若不想多騎這一段,可從糖廠搭乘台灣好行 303 巴士到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再租車。回程,可以直接搭乘台灣好行 303 巴士到花蓮車站,或至光復車站轉乘火車。

我選擇從花蓮糖廠一路騎自行車到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為的是體驗經過嘉農溪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串起台 9 線與花蓮 193 線道的筆直公路。那是條一線到底,直直通向海岸山脈,魔幻得不可思議的公路。佔地 1250 公傾,等同於 48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擁有草原與森林。草原區不時有花展,有大小不一的茅草涼亭、童話故事般的螞蟻屋、動物造型長椅與不同的裝置藝術,兼具休閒與娛樂的功能。

森林區擁有南環與北環自行車道。南環車道會經過美麗的七彩釣竿橋,以楓林大道著名。北環車道鳥聲啁啾設有賞鳥平台,是個賞鳥與賞樹的好地方。大農大富園區內目前還未設有餐廳,若口渴可以在松錳租車行的販賣機補充飲品,或到園區內的森林市集內購買當地農夫自製的產品。

從台 9 線轉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路是一條一眼到底的筆直公路,屏風一樣的海岸山脈就在遠方。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七彩釣竿橋靈感來自阿美族的射日神話。在阿美族的神話裡彩虹由獵人阿德格的七彩釣竿所變成。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內造型奇特,位在樹下長滿了花草的螞蟻屋彷彿直接從童話書中搬出來一樣。

3.【大富村&大豐村|用彩繪重述蔗工村的歷史】

(建議停留時間 2-3 小時)

日治時代大富與大豐兩村合稱大和(Yamato),民國五十年代那裡曾聚集高達六千多客家移民,是著名的蔗工村。其中,大富舊稱「車頭腳」,大豐舊稱「車頭頂」,兩村僅一鐵路之隔。

在大富車站前的明德路,也就是過往著名的的店仔街上,我碰到了大富村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陳月琴老師與葡萄達人老衛。他們告訴我大富與大豐兩村,正積極轉型為生態農村,發展有機農業。他們請藝術家以插畫的形式在村中大小不一的老舊牆面上呈現兩個村子過往的生活片段。讓人走在村中的巷弄裡,就像走進 50 年代的蔗工村,看到正在餵豬的媽媽、正在採收甘蔗的工人、帶著斗笠穿著花圍裙笑容爽朗的客家婦女、列隊趕著去上學的大富國小學生與水井、柑仔店等畫面。

進行農村再生時,許多地方習慣拆舊換新,但陳老師與老衛堅持保留大富與大豐村的歷史與記憶,因此今日我們去那裡才能看到大富車站的舊月台,在曾是柑仔店的地方看到相對應的插畫。就連廢棄的大富國小也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結合藝術與文化的地方,對外開放駐校。目前大富與大豐村沒有旅館,想要在當地過夜的旅人,可以用兩百台幣在大富國小搭營,使用裡面的衛浴設備與簡易廚房。

到了大富村除了品嚐客家擂茶,購買大和手工黑糖,還可以拜訪阿美族藝術家比耀•露伊娜的工作室。露伊娜以製作捏陶、串珠與及檳榔葉裝置藝術出名。她的工作室就在前往大富國小的路上,有一個美麗的院子。

大富村想要呈現給大家的是過往大富村身為蔗工村的真實生活樣貌,而不是一些僅是可愛但與當地無關的塗鴉。因此,走在大富與大豐兩村,會看到甘蔗採收、水井取水、理髮店、柑仔店等確確實實曾在大和地區出現的生活畫面。大富與大豐村的插畫不僅翻新了兩個老蔗工村的外貌,它們同時也像是一本活的歷史繪本,讓人輕易地連結起過去與現在。
葡萄達人老衛說,過往的大富國小就是他身後插畫裡的那個樣子。柑仔店的插畫之所會出現在那裡,是因為以前那裡確實就是一家柑仔店。
從插畫中婦女的斗笠與花布圍裙,可以輕易地看出大豐村為客家移民的蹤跡。
露伊娜的工作室就在前往大富國小的路上,裡面有她各式各樣的創作。這是她用檳榔葉創作的作品。
新舊月台並存的大富車站,許多鐵道迷為了一賭大富車站舊月台的風采,不惜千里迢迢來拜訪。

大富國小原名「花蓮港廳大和國民學校」於昭和 18 年(民國 32 年)設校,90年桃芝颱風讓學校幾乎全毀,後經重建運作至 2014 年方走入歷史。今天的大富國小雖不見小學生的身影,卻不時可以看到駐校的大學生與藝術家。荒廢的小學校園,經過陳老師與衛大哥的努力,充滿了迷人的魅力。走進大富國小,首先會看到入口椰林下的迷宮花園,接著右手邊是一個依據太陽系設計的圓形小劇場,站在舞台的正中間也就是太陽的位置講話,會有立體擴音的效果。校園中除了設有穀倉等裝置藝術,過往小學生玩的跳格子也都一一地被保留了下來。大富國小的重生跟大富與大豐村的社區發展理念ㄧ致,從歷史出發,連結過去的根與未來的種子。


第二天

1.【富源社區靚染工坊|拔仔庄活到老學到老的客家阿嬤】

富源村是瑞穗最北端的客家村。跟大富與大豐村一樣,富源村也面臨人老化與人才外流的問題。然而到處水聲潺潺的富源村,除了有清澈的馬蘭鉤溪流過與翩翩飛舞的蝴蝶,那裡還有極早萌芽的社區永續發展意識。富源客家媽媽與阿嬤找來老師,開始學習繪畫與染布,她們共學、共食,一起推動社區發展。

今日,富源村以「拔仔庄常民文化館」與「靚染工坊」吸引旅人。前者保留了客家先民的歷史,後者提供旅人體驗動手染布的樂趣。靚染的靈感來自客家藍染,但比藍染更快速,顏色更豐富,且洗滌時不會再褪色。製作靚染有六個步驟,一是選擇圖形,二是綁布,三是選擇顏色,四是染色,五是固色,六是清洗。在等待固色的期間,可以沿著工坊門口的步道散步,半小時後再回到工坊,剛好可以執行最後的清洗步驟。歷史超過二十年的富源靚染工坊除了提供手作體驗,也販售靚染、藍染與植物染的相關手工紀念品。

富源村除了「拔仔庄常民文化館」與「靚染工坊」之外,還是客家庄十二大節慶之一「鼓王爭霸戰」的舉辦地,並擁有花蓮最早的城隍廟保安宮。每年農曆 5 月 13 日城隍爺誕辰,保安宮都舉辦大型廟會與巡村。

富源村沒有提供自行車與機車出租,搭火車抵達的旅人可以先至火車站右手邊的常民文化館尋求協助。不然,也可以先到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松錳租車行租車,再從那裡騎到富源村,車程約七公里。至於住宿,富源村附近有江佳民宿可以落腳,若想省錢或訂不到民宿,可以入住富源消防隊,那裡的大通舖一晚 200 台幣(需事先致電詢問:03-8811-885)。

到靚染工坊自己動手染布已經成了到富源村不能錯過的活動。工坊提供大方巾與圍巾等不同品項的染布體驗。
綁布是靚染體驗的第二個步驟,這是抓抓染的綁法。
靚染工坊除了提供靚染體驗,也販售價格實惠的手工靚染大小方巾、手帕、帽子、包包及藍染與植物染的作品。
富源車站常民文化館前方的地下道可以看到富源客家阿嬤可愛又童趣的畫作。
富源村是客家庄十二大節慶之一「鼓王爭霸戰」的舉辦地,馬路上可以看到以鼓為造型的花圃。

2.【馬遠部落|到花蓮唯一的丹社布農族製作竹槍】

萬榮鄉的馬遠部落是花蓮唯一的丹社布農族,1930 年代馬遠部落的祖先從南投翻越中央山脈來到花蓮定居。今日,馬遠部落青年開始意識到文化傳承與推廣的重要,於是陸續返鄉推廣布農族著名的杵音文化、射箭、竹槍等技藝與部落故事。

我在中午時分,騎著靚染工坊免費借給我的電動機車,穿越富源溪來到山腳下的馬遠部落。那時部落中的長輩正在社區活動中心吃午餐。看到我他們熱情地要請我一起坐下。吃完飯,我在部落推廣靈魂人物江阿光的的帶領之下,跟著部落的耆老一起做竹槍。對於上一代馬遠部落的人來說,竹槍是他們的童玩,自小爸爸就會教導他們製作。他們說以前在部落裡要吃到肉不容易,只能靠自己用竹槍獵鳥加菜。

想要完整地了解馬遠部落的故事,體驗馬遠部落的傳統文化、技藝與美食,甚至是拜訪秘境阿梵達大榕樹,最好的方式是以小團體(8人起跳)拜訪,並且事先聯繫江阿光(0928-868271),他會根據不同團體的需求安排一日或半日的部落體驗行程。

馬遠部落耆老的刀充滿了歷史感。
布農族的勇士圖騰
馬遠國小的塗鴉
部落裡年輕的一代,在耆老的帶領下重新學習製作竹槍,不讓傳統的技藝失傳。

【結語】

這次的旅遊體驗師活動不僅讓我認識了有著團結社區發展意識的大富、大豐、富源三村與馬遠部落。還讓我認識了富源村的古永松大哥、靚染工坊的團隊、大富村的陳月琴老師、葡萄達人老衛、藝術家露伊娜與馬遠部落的江阿光等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農村與部落重生的希望,也看到了台灣旅遊的另一個出路,那就是結合在地文化的深度旅行。行走在這些村莊與部落之中,除了好山好水令人印象深刻,更讓人無法忘懷的是那裡的故事與在地人的熱情。謝謝他們成就了我的旅行。


感謝林務局與健行筆記邀請擔任旅遊體驗師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