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量血壓

VC
·
·
IPFS
·
量血壓看來很簡單,但後面學問很多,建議讀者多參考高血壓學會網站

血壓計

血壓計這類簡單類似家電的產品在市場相當普及,但就個人的經驗,會正確量測的使用者,通常不多,雖然家用血壓計不會用來做確診高血壓,但對血壓的控制是一個參考的重要角色,這裡就談談如何正確量血壓。

建議參考學會的說明,台灣高血壓學會網站

以下是蒼藍哥在台灣高血壓學會網站的一段教學影片。這裡也提供台灣高血壓學會的網站資訊,另外,因爲考量網頁未來可能更新,個人也把當時的網頁做個截圖以供參考。


截圖來自台灣高血壓學會網站,https://www.ths.org.tw/

為什麼要引用學會?

其實醫學是個很神奇的學問,有一種叫做直覺式醫學(Intuitive Medicine),簡而言之,就是指神醫等級看病的方式,這類醫生只要看了一下,聽了一下,就馬上抓到病灶。

但是這類天份的事情可遇不可求,所以在歐美國家,就開始用一套科學,有系統的方式來歸納醫學的各種領域,利用實驗設計,統計的手法,對各種疾病,做出分析,歸納。

因為這些都是有堅實的資料根據,所以參考價值高,醫生可輕易用這些資訊做有效的診斷及治療,其被稱之實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

因為醫生是聰明才智相當高的一群,每位神醫會有其不同的觀點,但每個人作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用這種有客觀數據的實證醫學,大家比較有共識。

其實學會推廣的,就是這樣的知識。這也是個人遇到不懂的醫學領域,一定會從學會的資料著手。

常見的問題

其實血壓計是一種儀器,儀器的操作是要有正確的流程才會有對的結果。

因為醫材是管制產品,講的是安全性及功效性,所以產品要用一些手法告訴使用者如何正確量測。這就是說明書的任務。沒有說明書的醫材一定不會被衛生機關上市。

但說明書通常沒人會看,而且這類產品不可能完全做到防呆,容錯的地步,所以錯誤量測是常有的事。

正確的手法除了可參考以上的影片外,這裡對學會提的722做個補充。

這個手法其實是做過不少臨床研究的。根據研究結果,這樣手法量測出來的數值的可信度最好,可做用藥調整參考,因為病人不會希望用藥少無效,而用藥過高造成副作用。

為何每次要量2遍?

根據觀察,第一次量血壓,常常會因為各種使用者因素量的不準,反而在第二次習慣後問題會比較少,所以量2次數值後平均,就會減低可能單獨量測的變異。

就本人的作法,若是看到兩次量測值之間的差異過大,這代表其中一次有誤,所以個人還會再量一次,如果有其中2個值接近,那個誤差大的離群值就不會被考慮。

為何要量7天,每天2次?

理論上最好的血壓參考是24小時,但實務上做不到7天量24小時,而且血壓在白天,晚上又有不同變化。所以折衷的手法就先看早上起床與睡前這2個時段來量測。

7天量測在於每天會有變化,用平均手法來去除離群變異。

在家量測的好處

其實血壓監控,理想標準如上述是24小時監控,但實務上不行。而在醫院,診所,有時看到醫護人員會緊張造成血壓偏高,這在醫學上稱白袍效應(White Coat Effect).

而在家量測因為是熟悉的環境,這是更能準確反映日常的血壓。

其他:

前面提到的姿勢很重要。因爲不當的姿勢,會因為壓擠造成血壓過高。

還有如果剛運動完,一定要靜下來休息才能量測。另外,血壓計袖套(Cuff)的穿戴請參考手冊,否則位置不對,太緊太鬆,量測值會有問題。

最後,血壓計建議採用上臂式血壓計比較準確。

腕式雖然輕巧好用,很多人量測時不會與心臟同高,所以量測會不準。但與心臟同高要舉個一分鐘,使用起來,還是不順。 若採用上臂式則可保持輕鬆的姿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VC服務生醫產業超過25年,經歷研發/產品管理/事業開發/銷售業務/品保法規等工作,工作橫跨美國,台灣,產品經歷家用醫材/專業醫材/實驗室設備等,在這個園地貢獻自己一點經驗及想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大家平安

人生的感激
12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