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Day 5 | 女人之家

小象
·
·
IPFS
·

第五天(四月十二日 週五)
寫寫你的家吧!你此刻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家」,你最想寫的家。它可以是兒時的房間、長大後搬離的單位、離開原生地的異鄉的家,又或是人生中第一個讓你有歸屬感的家。它的走廊、飯桌、窗外的風景是怎樣的?這一個家,帶給你什麼樣的特別感受?它有或沒有帶給你家的感覺?

( 今天應該會寫離題,我寫的不是家的內部,而是家的外部)

我和弟弟都離開家鄉去外地唸書後,母親把家搬回了二十年前住的舊居,那是父親從農村到城市裡買的第一套房,周邊的老鄰居都相熟,不大的兩室一廳,讓母親獨自呆在家裡時顯得不是那麼空蕩。

媽媽自疫情後就關閉了店鋪“退休”在家工作,看看股票,在天台上種種菜、養養花。我們的天台是公共開放的,住到這裡的住戶們習慣性地會到樓上來散步,媽媽也因此與樓裡的鄰居們交流溝通,自然地形成了一種我從未預料到的、跨越世代的女性之間的健康交流關係。

母親之前一個人顧店,一直忙碌於工作。在我的記憶裡,她沒有常常聯繫的女性朋友,只有幾年偶爾見一次的小學同學聚會時能讓我見到幾個和她以朋友相稱的阿姨。弟弟也離家之前我確實有顧慮,擔心她一個人在家憂思過多,感到寂寞與無聊。後來我崴傷在“家”長住了一陣,和那些她每天交流的女性鄰居們也有了接觸,讓我暫時地放下心來。媽媽通過和這些碰巧不同世代的女性溝通,改變了很多想法。

六樓住的奶奶一個人獨居,她有過兩段婚姻,第一個女兒小時候因腦膜炎離世,兒子住在對面的小區,“情夫”會時常來這裡看她,送些禮物。“她”的存在是對方的妻子也知曉的——當時為了城市戶口,情夫和妻子結婚,後又顧慮家庭不捨離婚,於是一直和六樓的奶奶保持著這樣的關係。六樓的奶奶自己生活,生活十分精緻,儘管近八十歲卻語言流利、行動敏捷、能歌善舞。她會注意午後散步時做好完全的防曬準備,飲食的健康搭配,熱心的關注著樓道裡發生的一切,當我手機沒電又忘記帶鑰匙不能回家時,她會邀請我在她家等待,並和我一起找“消失”的媽媽。(結果發現是媽媽去了hh)她三不五時地會端著食物和水果送到我們家來,就像《請回答1998》裡拍九十年代的韓國時一樣,鄰居之間能在當代產生這樣的聯結,讓在城市裡待久對陌生人常備防範的我驚訝了。媽媽是透過和她的接觸改變了女性必須要和男人結婚的想法的,她發現女性一個人獨居到老的生活也不錯。

四樓曾經的住戶是一對夫婦和她們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兒。男人租下了幾套房子,在家裡辦補習班教學,不上課的時候就在打手機遊戲。妻子一邊做著教學輔導工作,一邊做著家務帶著女兒長大。有時妻子一人在家不方便時,會把小女孩送來我家讓媽媽短暫看一下子。媽媽和小女孩呆在一起,陪她玩的時候總是非常開心,媽媽和女孩的媽媽一同見證了小女孩從繈褓中的嬰兒變成了可以說話、獨立行走跑步的女孩。女孩送上幼兒園的第一個學期,這對夫婦決定幾個月後搬離這棟樓。九月快開學的時候,女孩媽媽帶著女孩又一次敲了我們家的門,我們一同去了天台。她的媽媽,我和我的媽媽,還有六樓的奶奶,都在陪著女孩玩。同時望著這個女孩,但我們想到的可能是不一樣的事情。我想到我自己,如女孩年齡時對我好的人、我喜歡的人,我全都不記得了,長大後聽到親人們說及我小時候的事情,我總是否認,因為我完全不記得。我和女孩待在一起,創造回憶,但這段回憶也許也會同樣在她的記憶裡消失。媽媽和六樓的奶奶呢?她們看著新的生命的時候,想到的是她們的女兒嗎?

分別的那一夜拍下的母親抱著女兒一同看向遠處的背影

另一個八十多歲的奶奶也是獨居在家。她的子女們全部都在上海定居了,年邁的丈夫留在了上海,而奶奶不願意呆在陌生的城市裡,主動選擇回了故鄉的老家一個人住。媽媽看到她年邁行動不便,常常會買菜時順便為她帶些菜。奶奶會邀請媽媽去她家聊天,也時常將子女寄來給她的水果和食物分出一些來轉贈給我們。最近爺爺生病了,奶奶一個人回了上海。媽媽時不時還會與奶奶通電,溝通彼此的近況,也幫她照看著暫時無人的家電有沒有徹底關掉、水管有沒有破這些問題。

每當我看到一些社會新聞或經歷了一些事情開始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產生懷疑時,我就會想到媽媽打造出來的“家”與附近的這些聯結。她們是不同世代的女性,在變遷的時代裡依舊不得不接受流動和分離,但她們會盡可能地彼此照顧與幫扶,越過年齡的阻隔。這又給了我一些與人溝通的信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象不管做什麼工作理想是可以輔助締造聯結,讓更多的人與人彼此看見、溝通、嘗試去理解。【2024我想成為雜誌編輯!】 喜歡小島🏝️以及紙質印刷品。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Day2 |現在就不想幹

七日書Day 1|體驗派人生

七日書#6 01|想象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