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難講的全紅嬋故事

李峻嶸
·
·
IPFS
·
我為全紅嬋的表現喝采,真心的為她的成就而高興。但她的故事,不應該被簡化成為中國好故事或者是中共真醜陋。全爸爸拒收商人送來的錢,因為他不能消費女兒的榮譽。那些建基於對政權好惡消費著全紅嬋故事的人,根本不是真的關心全紅嬋,也不關心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

(另一版本首發於2021年8月20日香港《明報》)

在剛落幕的東京奧運中,表現最接近「完美」的選手很可能是全紅嬋。這位年僅十四歲的湛江姑娘在十米跳水高台決賽中有三跳取得滿分,贏得金牌而回。全紅嬋來自一個農村低保戶家庭。一個家境貧乏的少年在運動場上一舉成名,多數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但當事情發生在中國,大家理解故事的方式總會不一樣。在國內,全紅嬋的稚氣和成就引得大量網民點讚;但在牆外的輿論場,負面的聲音委實不少。其中一個針對全紅嬋的質疑,是指她年紀輕輕就成為了中國的「金牌機器」,同時她的基本權利不受尊重。這種論調建基於以下的假定:全紅嬋(及其家人)沒有自由選擇是否學習跳水,而年少花時間成為尊業選手,她的就學權利就被剝奪了。


全紅嬋七歲進入湛江體育運動學校時,不是被國家強行徵召的。她的啟蒙老師陳華明在全紅嬋原就讀的小學發現了她良好的彈跳力,才有將她帶到體校的構思。而全紅嬋要到體校,還是要經過家長同意。近日陳華明曾對媒體透露,湛江體校跳水隊的學員幾乎都是來自農村。他直截了當地說,對一些孩子人數多(全紅嬋自己就兄弟姊妹都各有一個),由於參加寄宿的跳水隊近乎免費,「來學跳水也是解決了一部分吃飯的問題。」

因為經濟理由而上體校,那不是自由受限嗎?這說法是合理的。但按此邏輯,令全紅嬋及家人無法有充分選擇權的,不是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而是一個並非中國大陸獨有的問題:貧窮。全紅嬋沒有去過遊樂場和動物園,這對於各非富庶地區的農村兒童來說,真的算很意外嗎?體校當然和一般的中小學不同,會花不少資源和時間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但學生還是要上文化課的。全紅嬋父親解釋為何同意女兒上體校時就說過:「反正有書讀」。

為國出征奧運不會對學業有負面影響嗎?這很可能。世上能文武全才的年青人,總是少數吧。更何況全紅嬋自己說過:以為跳水就不用讀書。看來她對讀書根本沒有太大興趣。但如果教育的其中一個目標是要發掘學童的潛能的話,全紅嬋的金牌就是體校系統的一張亮麗的成績單了。世上有不少運動項目,是需要在兒童時期接受長時間訓練才可成才的。例如在東京奧運開幕禮負責點燃聖火的網球手大坂直美,自小就因為要專注於網球訓練而「在家學習」。而就算中國有「在家學習」的文化,全家也難有資源為全紅嬋安排。更何況跳水不像足球、籃球等運動或可以透過街頭的鍛鍊成為出眾選手。沒有適當的硬件、專業的教練,又如何成為出色的跳水運動員?設備和師資都是要成本的。公立的體校讓全紅嬋在未出成績時也可以免費受訓及讀書。假如沒有體校這個制度,學習跳水是自費的話,那麼就算全紅嬋很愛跳水,她的的跳水潛質確是幾無可能被發掘出來加以培養。

一位來自粵西農村低保戶、對文化科沒有太大興趣的少女,她最有可能的命運是什麼呢?答案可能是:未完成高中就到珠三角一帶打工,繼而成為中國高速發展的服務業或者世界工廠中的一口螺絲釘。全紅嬋的人生會過得如何,尚有眾多因素影響。但她很可能擺脫「打工妹」的命運,不只因為她能壓水花,制度的支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體校制度造就了全紅嬋的成就,卻不代表它是完美的體制。全紅嬋成為奧運冠軍,在未來仍要有眾多挑戰要面對。撇除成名後的壓力、發育會否令她難以維持高水平不談,她退役後又會如何?體校的制度讓出色的運動員更容易入讀大學。但如果全紅嬋日後還是不愛/擅讀書,那怎麼辦?全紅嬋是在體校系統脫穎而出的成功者、幸運兒。那些未能被輸送上省隊的、在體校制度被淘汰的,又是否有能力和主流的教育系統銜接起來?

以上提到的問題,不單牽涉到體校師資是否夠好,更是整個精英競技的問題。脫穎而出成為精英、職業好手的人永遠是少數。但你不在青少年時代花大量時間訓練比賽,在很多項目中你幾乎就不可能成為世界級選手。現實卻是投入訓練又從來不能保證你成功。那些在英超球會(俱樂部)青訓系統中被淘汰的,那些在美國大學效力校隊但畢業後無法成為職業運動員的,都要面對轉型的嚴峻挑戰。就算你是職業運動員了,又代表你必然會有好好的生活質素嗎?美國職業棒球小聯盟的最低工資,今年經加薪後仍可低至每星期四百美元,而且只會在球季進行的五個月有工資。富豪級運動員的天價合約,遮蓋不了競技運動本身殘酷的邏輯。

全紅嬋的金牌當然是成功的故事。但類似的故事,不論發生在中外,其實都不值得歌頌。巴西足球名宿朗拿度(羅納爾多)小時候付不起到球會試腳的車費,最後成為偉大球星。朗拿度是名成利就了,但巴西的貧富懸殊依然嚴重。就算湛江市領導沒有在全紅蟬奪牌後聲言要保障全媽媽的治療,全紅蟬因金牌將會得到的贊助、代言費用,也可能解決醫療開支。然而,在一個理想的社會中,十多歲的全紅嬋不應該為母親的醫藥費費神。中國的醫療制度問題,特別是農村醫療保障的嚴重不足,不會因為全紅蟬再多拿幾個冠軍就可解決。

寫到這裏,就要提及鍾天使和鮑珊菊。兩人在贏得奧運場地單車女子團體爭先賽冠軍後,因為戴上毛澤東襟章上頒獎台而被國際奧委會警告。鍾鮑兩人想藉毛澤東襟章表達怎樣的訊息,外人無從得知。但國內左派輿論為兩人這舉動叫好,正好反映著當下中國階級矛盾、城鄉差距等種種問題。今天的中國當然比毛時代時富裕。但那個時代人民得到的社會保障,卻可能比今天更為充分。農村的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更曾經名燥一時。市場化的改革使這些保障逐漸土崩瓦解。

如果自少受訓代表國家贏牌的運動員叫獎牌機器,那些大學畢業後忍受長工時的白領,不更加只是資本家的機器嗎?那些在全紅嬋得冠後走到她家中「認親認戚」打擾其家人的所謂網紅當然可憎,但他們或者也是在激烈的市場鬥爭中求生存、求利潤。我不是說毛時代比「改革開放」好。毛時代當然有它的問題。但今天不少國內的年青人對毛澤東的推崇,其實正是對國家經濟猖獗的市場化的控訴。就算沒有輿論審查,那些認為中國一切問題都源於沒有資本主義民主,甚至視美國這個醫療保障奇差的國家為理想國度的說法,真的能爭到中國老百姓廣泛認同嗎?

我為全紅嬋的表現喝采,真心的為她的成就而高興。但她的故事,不應該被簡化成為中國好故事或者是中共真醜陋。全爸爸拒收商人送來的錢,因為他不能消費女兒的榮譽。那些建基於對政權好惡消費著全紅嬋故事的人,根本不是真的關心全紅嬋,也不關心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

運動公社油管

運動公社臉書專頁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