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正在酝酿

马屿人
·
·
IPFS
·

美国现在很奇怪。


今年以来它的就业数据非常漂亮,失业率已经降到疫情爆发前水平—3.5%,这代表经济恢复并有兴兴向荣之态,然而与此同时,股市表现却不如人意,屡屡下挫,这种经济表现和股市表现完全相背离的情况在美国是比较罕见的;



道琼斯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一再激进地调高银行利率,加上战争带来的资金避险等各因素,美元走出一波二十年来最强势头,照道理会有大量外部资金流入,应该要推动股市上扬的,但是也并没有。这完全不是银行利率调高因此股市走低这个逻辑所能解释的。


而在现实经济中,但凡出现某种不合理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十有八九都不是好事情。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事情,在疫情、战争双推动下,7大工业国中有6个国家的政府债务这两年一直维持在非常高的线上。





除了德国中央政府债务仅占GDP的70.2%比较健康之外,其他六个国家都超过了100%,日本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63%(当然日本的情况极为特殊)。


如果银行利率都维持极低水平甚至像日本那样是负利率,那问题不会很大。但是随着今年美联储接连提升银行利率,美元极端走强,除了日本目前还维持原因利率不变之外,其他国家被迫也跟随美联储相应提升银行利率。



这一切意味着各国政府借贷的成本也上升了。政府的债务越来越庞大的同时,债务利率也越来越高,这就是妥妥地雪上加霜,财政状况一坏再坏,金融风险一高再高。


这种隐藏的风险曾在9月底的英国差点变成一场金融飓风。


9月23日,新任英国首相特拉斯和财政大臣夸腾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推出“迷你预算”,包含削减45%最高税收等各种税收减免计划,同时补贴国民600亿英镑能源费用。从一方面看,这是一边讨好富裕阶层,另一面讨好贫困阶层,政治上非常讨巧;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等于是一边削减政府收入,一边增加政府支出,在经济上属于一厢情愿地瞎搞——从长期而言,减税的确有助于提升经济活力,但不能无视当前的政府债务高企;将来的大饼填不了当下的肚子。因此该预算一推出,英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债市一路走低,英镑应声下降至几乎和美元1:1的程度。




英国政府借贷成本=5年期国债收益率





英国30年国债收益率





这当中,英国大量养老基金的资金购买英国国债作为稳定收益来源,同时购买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这在波动不大的市场里是极好的策略。但是当市场急剧大幅波动时,投资的金融衍生品就会需要追加保证金以免被强行平仓从而导致大规模亏损。因此当英国国债收益率急剧上扬、债券价格暴跌时,养老基金的经理们必须通过卖掉股票、国债等资产来筹集需要追加的保证金,而国债因为是投资主力,所以就有大量国债被卖出变现,这又进一步使债券价格下跌;如此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漩涡。英国债市是体量达到一万亿英镑的庞然大物,若是轰然倒塌,引起的必然是全球巨震。


幸好,在这个漩涡变得足够大之前,英格兰银行及时果断地出手,在9月27日宣布计划买入650亿英镑国债以及提高利率,市场信心才有所恢复,随后特拉斯和夸腾又表态撤销削减45%最高税率的计划,算是暂时稳住了市场。


英国在债券市场流的这滴血,会不会让嗅觉敏锐的金融鲨鱼们兴奋起来,感知到市场的脆弱不堪和人心的惶惶不安?


很凑巧的是,10月10日,彭博社发表了一篇报道,指彭博美国国债总回报指数今年下跌了约 13%,几乎是 2009 年的四倍,这是该指数自 1973 年推出以来的最差全年业绩。美国国债的传统大买家——外国政府、日本的养老基金、人寿保险等——都在减持美国国债,连美联储和美国的商业银行也在减持,美联储是以每月600亿美元的幅度在减持。该篇报道结尾的一句话意味深长:多年来,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一直是抑制波动性的人,而现在他们实际上成为了制造波动性的人。



美国国债的市场规模是23.7万亿美元。


也是在10月10日,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而获得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知道这到底是种暗示还是一种隐喻:一场全球经济危机正在酝酿当中。





各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的变化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