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入骨》電影感想:就算會吐出來,我也想不斷吞下那塊煤炭

dingsvibes
·
·
IPFS
原文轉自:https://dingsvibes.com/even-if-i-throw-up-i-will-keep-swallowing-the-coal/

前言

我患有飲食失調已近十年,屬於厭食與清除型暴食反覆發作的狀態。這篇心得將配合自身經驗,仔細品味劇中一些病態的想法與感受。如果你目前正處於嚴重發作的時期或者難以控制自身狀況的階段,可能不建議繼續閱讀。

事發突然,過去的兩週對我而言真的很難熬,原本期待今年12月若能夠順利度過,不再有任何心理疾病症狀的嚴重發作,就能有個完完整整把自己掌控得很好的一年XD,但我還是像以往一樣陷入了這些熟悉的困境中,雖然這次不是跟往年一樣的季節性憂鬱症加上各種症狀同時發生,只有飲食失調的症狀發作,卻還是讓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休息,也推遲了發表下一篇文章的速度。

我還是一樣無法控制那些病態的想法和行為,無法擺脫對自己的錯誤期待和強烈的控制慾。不過這次,我感覺自己多了一點力量,現階段的生活讓我已經足夠開心了,我明確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也相信自己會好起來。雖然過程辛苦,但該做的事、想做的事,我都在一步步地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也在按照自己給出的規劃慢慢推進。這是我第一次在這種時刻特別想對自己說聲謝謝,感謝過去一年那個讓生活變得有規律的我,感謝我養成的運動習慣,還有我平時的努力,讓許多事情變得有條理、容易處理,我只需要根據我給自己的SOP照著做XD。即使在最糟的時候,我也能夠依靠平日累積的基礎,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有能力撐過這些困難。

這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吸引力,我已經重複觀看過很多次。每當我對自己的身體跟現實環境感到焦慮、覺得食物美味卻無法下嚥,或者陷入反覆暴食與清除的狀態時,這部電影就像一個出口,我會透過重看它在裡面找到某種共鳴與慰藉。但這次不一樣,這是我第一次試著把這些感受與對電影的心得寫下來,也許寫完之後,我就不會再讓自己反覆觀看這部電影了。

電影心得

開場

電影開頭,兩個光是從模糊遠景就能看得出來瘦得誇張的女孩走入畫面。接下來,人物對話中提到社會對瘦的偏好,雖然例子是引用電視或雜誌中的廣告,但我不禁思考,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現實中,這種情況似乎隨處可見。不斷傳達出「我恨自己的悲傷胖女孩」與「減重後認為自己人見人愛的快樂女孩」之間的對比,這樣的內容穿插於各種食物廣告之中,讓人感到壓力重重。

在這裡的對話中,可以立刻感受到艾倫的反骨性格,他講話直言不諱、喜歡挑釁他人,很有個性,讓人印象深刻,而且長得好看而且還會抽菸完全命中我的癖好,我真ㄉ是要直接戀愛@@(乾

艾倫用不屑的口氣說,指責別人根本毫無意義,接受這個世界的現實是唯一的選擇。這句話充滿了諷刺,因為在這種社會文化中,我們往往無法將責任推給他人,卻選擇了向內傷害自己。這種自我傷害不僅是情感上的自責,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剝奪。我們扭曲的社會文化有時在無形中施加了重重壓力,讓人難以喘息,不斷殘害我們的精神。我一直認為,關於任何心理疾病都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像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之後,主角艾倫因為態度過具攻擊性的關係被醫院拒收,在搭車返家的途中,鏡頭捕捉到窗外的招牌,幾乎全是關於食物的廣告,這就是飲食障礙患者的日常,不自覺地過度在意食物的存在。用鏡頭這樣去呈現,我覺得非常巧妙。

關於家庭

他的父親從始至終都是缺席的,只短暫出現在景個鏡頭的照片裡。這種缺席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深刻而持久的傷害。在成長過程中,無法獲得父愛或母愛的陪伴與支持的孩子,內心難免感到孤獨和渴望,甚至造成情感的缺失與創傷。這不僅影響了孩子對親密關係的理解,也讓孩子在自我價值的認同上,感到深深的困惑與不安。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的缺席,都會在童年留下一道傷口,有的人傷口很深,有的人很淺,但一樣都會時時刻刻提醒著「那個應該在身邊的人,永遠因為他自己的原因無法陪伴自己,自己在他眼中根本不算什麼。」,對艾倫來說這必定也是一個痛苦卻又難以接受的現實。

而艾倫的繼母則是一位充滿精神、喋喋不休的女性,雖然繼母對於艾倫的康復非常積極,但這些積極的行為卻都是容易造成反效果的雷包行為XD例如在量完體重後拍下艾倫的照片,逼他面對自己病態的身體,並質問他覺得這樣真的好看嗎?這段情節讓我思考,當我面對飲食障礙發作時,我的內心答案與我所說的絕對不一樣。儘管有著基本認知都知道自己應該要回答「不好看」,但實際上卻會感受到控制感與成就感的愉悅,也會對身邊的人那種不接受、感到噁心的態度產生厭惡。這樣的感受是複雜的,明白他人出於擔心,但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們的無奈與厭煩,那些咄咄逼人的質問產生大量的壓力,這種情況下,我們難以控制這些不適感,只能轉而在控制自己身體的極限上獲得一絲安心。說實話,這時身體的好不好看根本不是重點,看得出來用這種問題去刺激艾倫其實沒有什麼效果。而且在這之後,繼母還特地準備了一個寫著「吃光它」的超巨大漢堡造型蛋糕,這種做過頭的行為真的讓人傻眼XD的確,現實中很多長輩面對厭食症的患者,也時常會有這種過度積極造成反效果的情況。

但我很喜歡這位繼母在劇中曾對艾倫說過:「你要好好的。但不用太好,不用追求完美。」雖然他的方式不夠妥當,但他心中的善意跟他那種知道完美並非就是最好的認知是值得珍惜的。

除了父親與繼母,艾倫還有一個繼妹。兩人在聊天時,艾倫對這個唯一比較親近的繼妹說:「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不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妹妹則回他:「我敢打賭有很多將死之人剛才也說了同樣的話。」這句話流露出妹妹毫無保留的關心,讓人感受到他對艾倫的深刻理解。他是在整個劇中唯一不以責備或厭煩的態度面對他,反而冷靜且客觀地指出現實,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艾倫的自欺欺人。他耐心地陪伴著艾倫,給予他輕鬆相處的體驗以及毫無保留的關心,甚至會配合艾倫的「流行」自然地聊一些厭食症話題。這份關心不僅是言語的交談,更是一種深沉的情感連結,透過螢幕我也能感受到,儘管在面對困境時感到孤獨,身邊仍有一個人總是能夠不改相處態度、穩定且默默陪伴的珍貴之處。

晚上,艾倫透過臉書看到母親與她的女性伴侶在新家看起來很快樂。凝視著那些貼文,艾倫一邊摸著自己的上手臂,做出了圈住的動作。這是非常經典的病態動作,任何曾經控制過身材和體重的人看到這一幕,應該都能感同身受。每當我面對那些無法控制的情境,感到被遺棄和痛苦時,也會試圖透過控制自己的身體來尋求安全感。在這種沒有人願意為我空出容身之處的處境下,總是認為自己不應該再往身上增加任何東西,這樣錯誤的想法日復一日出現,讓內心對自己的包容感也跟著逐漸消失殆盡。

新的醫生

在等候區準備給新找到的醫生看診時,艾倫的繼母與一旁的女人聊起了關於新醫生,以及曾帶過自己的女兒去哪些醫院的話題。對方談到:「試過很多醫院了,連治療手段極端的醫院都沒有用。」在講這樣的內容時,那位女人的女兒將頭撇開,顯然不願參與這場談話,而艾倫則直接起身離去喝水,像是試圖遠離這些讓人不安的對話。

其實,這是許多病人家長共有的通病。他們在等候室裡,常會忍不住與其他家長交流經驗,討論治療過程和過往的努力。對於家長而言,這或許只是抒發壓力或尋求同理心的一種方式,但對病患來說當下可能會感到被冒犯與窘迫,這些事情非常私人,沒有人會想要被這樣當成話題談論,而且在這些對話之中很輕易地就會讓病人感受到那種「為了你,我們試過了所有方法,為什麼就是沒用?」的責怪感,等於再度放大了他們的病情帶給家人的負擔,甚至讓他們背負了更多的內疚感。

這段對話場景充分顯現出病患與家長之間的緊張與矛盾。家長的壓力與病患的敏感情緒往往無法相互理解,這也正是治療過程中需要被注意的一部分。不只是醫療本身的問題,更是對於病患心理邊界的尊重與對話方式的調整,還有陪病者的適當休息時間、紓壓方式,才能讓治療關係不再加重彼此的壓力與負擔。

後來對方的女兒也離席了,看到艾倫第一句就是問「那樣喝水有用嗎?」而艾倫對這樣的問題也一點沒有遲疑的回答「沒有,我只是口渴。」這是非常真實的病態對話XD讓人不禁佩服編劇能夠寫出如此貼近病患內心的細節。不同於等候區明亮、寬敞且舒適的設計,這個小小的茶水間(或者是廁所?)顯得稍微昏暗又封閉。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異常真實。雖然只是短暫相遇的病友,卻能在這樣的同溫層裡,透過幾句簡單的對話找到一絲微妙的安慰。與外面那些充滿刺眼現實的空間相比,這個小地方反而顯得更加安心,卻又不禁讓人感慨。或許只有在這樣的「圈子」裡,彼此能無需解釋地理解對方的感受,哪怕只是幾句不經意的問答,都蘊含著與外界截然不同的共鳴與安全感。在這樣稍嫌壓抑的空間裡,與外面的世界隔絕開來,反而讓這些疲憊的人得以喘息,短暫地逃離那沉重的現實壓力。

在問診時,艾倫的繼母將艾倫的發病原因歸咎於生母在艾倫13歲時出櫃並交了女友,以及生母因為躁鬱症有過失控行為。繼母認為,這一切一定給艾倫造成了精神創傷,才導致他以減重的方式來應對。然而,這時醫生打斷了繼母的敘述,平靜但堅定地說:「不能只光看單一原因,原因不會這麼簡單。」繼母還想繼續補充更多,但從醫生的態度看來,他似乎已經掌握了大致情況。在這一幕中,醫生展現出非常穩定且專業的態度,適時打斷了對話,讓人感到他不僅掌控了局勢,也避免了病患再次被傷害。這種冷靜且果斷的處理方式真的超帥XD對我來說,這段情節特別有共鳴。因為我也曾在就診時遇到過類似的狀況,家人以他們的角度說了很多話,但句句都是我內心想反駁的內容。聽著這些話,不僅讓我感到痛苦,也對家人感到深深的失望。當時氣到極點的我,內心的力量彷彿被抽空,最終選擇沉默、不再多說什麼。但不幸的是,當時我並沒有遇到像艾倫的醫生那樣能及時幫我打斷對話的人,結果是我在後續的治療中花了更多時間,才能慢慢敞開心扉,說出以自己角度出發的感受。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醫生在後續面對艾倫時的態度依然強硬,毫不掩飾地說出:「我知道你們滿口謊言。」這句話簡直像一把利刃,連只是在螢幕前的我都感覺內心被刺了一刀XD。事實上,艾倫口中的那些話,比如「我不認為我有那麼不健康」、「大家不是說瘦比較好嗎?我會活得比正常人久」這些看似理直氣壯的說辭,其實只是他用來掩飾的武器。他不願承認自己其實很享受這種極端瘦弱的狀態——瘦得嚇人、身體為了保暖長出胎毛、沒有月經。醫生的態度直白且毫不妥協,完全戳破了艾倫的自欺欺人,讓他即使再強硬、想要反抗,也無法反駁,最終啞口無言XD。這場對峙的張力不僅讓劇情更加緊湊,也展現了醫療介入時對病患心理的深刻理解與必要的堅定立場。

入住康復之家後,病人們被禁止使用能上網的3C產品。我認為這是最明智的做法之一。這樣的限制並不是為了剝奪自由,而是幫助他們從持續接收資訊的壓力中抽離,重新專注在自己身上,避免因外界的影響而加劇病情。在康復過程中,過多的資訊反而可能成為無形的負擔,讓人無法真正靜下心來面對自己內心的狀態。

這兩週,我也嘗試整理了自己的社群帳號。我取消追蹤了一些過去在發作時總是會不斷觀看的飲食失調相關帳戶,甚至退出了一些相關的社群。過去,我透過這些帳號找到一種微妙的慰藉,彷彿在告訴自己:「世界上不只我一個人這樣。」但現在回頭想想,我卻發現這些行為讓我忽略了真正應該專注的東西——自己身體的感受。我反覆沉浸在這些資訊之中,以為能從中找到理解或支持,但事實上,如果一直沉迷於其中,它們就會變成是一種逃避的手段。每次瀏覽這些內容,都讓我對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感受越發麻木。我開始明白,當我已經理解到自己的確不是一個人的事實之後,注意力就該轉而回到自己的內心,真實地感受當下,而不是透過外界的資訊試圖定義自己或尋求認同。

其中有一段諮商師的話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他說:「當你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時,會不斷思考如何讓體重下降,其他事情都變得不重要。而且,餓肚子的感覺會讓你感到亢奮,這種狀態就像是藥物成癮或酒精成癮一樣。真正的問題並不是你夠不夠瘦,而是你們只是渴望讓自己麻木,不用去感受那些你不想面對的事物。」,這段話點出了飲食失調背後的核心問題——那種渴望透過極端的方式讓自己遠離痛苦的心態。諮商師將這種狀態比喻為成癮,讓我聽得毛骨悚然,卻也深感認同。在那些陷入控制體重的深淵時,我確實不是在追求某種具體的瘦,而是一種麻木和逃避,試圖掩蓋不想感受的情緒。餓肚子又過度運動的亢奮感對很多病人來說就像是一種暫時逃離現實的手段,它讓人在短時間內得到一種虛假的掌控感,但實際上卻逐步吞噬你的身心健康。

大起大落

之後,醫生安排了一次與家人一起的團體治療,但簡直就是噩夢。艾倫的父親仍然缺席,而剛開始繼母就和艾倫的生母以及生母的伴侶吵了起來。每個人都在急著指責對方,說彼此沒有好好照顧艾倫,甚至爭論艾倫的病情加重是因為對方採用了錯誤的方式對待他。這些對話充滿了辯解與推卸,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對於「艾倫為什麼會有厭食症」的理解才是正確的,但沒有人真正關心艾倫此刻的感受。這些激烈的爭吵,只讓當下的艾倫感到自己像是一個燙手山芋,彷彿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他自己。他坐在那裡,承受著這些紛亂的聲音,內心的壓力與無助可想而知。而在這樣的場景中,只有艾倫的繼妹說出了不帶責備的話。她坦率地告訴艾倫,因為生病讓他在人生中缺席了太多,這對她而言是多麼遺憾。她甚至直接告訴他:「如果你讓自己死掉,我會殺了你。」,這句話雖然語氣激烈,但其實充滿了愛與關切,是對艾倫深刻的情感表達。相比於其他人用指責掩蓋內心的愧疚,年紀最小的繼妹選擇了單純而真誠地面對現實,不推卸責任、不逃避問題,只是直接說出了她的心聲。這樣的對比是多麼諷刺——在這些成年人自顧自爭吵的場面裡,只有這個最年輕的人說出了不掩飾的事實,也不糾結於病的成因、不把責任推到任何人身上,讓艾倫感受到最直接的關心與牽掛。

在康復之家,有一位懷孕的厭食症患者梅根曾說過:「我只是希望自己能為其他事物著想一次。」聽到這句話,我真的大為讚嘆這部的台詞安排跟演員的演技。其實,從梅根的話中可以感覺出來,她是在描述一個她認為「應該」的樣子,或者說是社會期待中比較正確的行為方式。但如果問她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答案可能是模糊甚至未知的。之後,艾倫對梅根說,他很喜歡她講的這句話,而梅根卻只是將眼神移開,淡淡地說:「我想身為母親就該那麼做,你懂嗎?以孩子為優先。」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種必須遵循的義務,但對許多因為自己本身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或是曾經被家長忽視、對待不公的人來說,這樣的優先順序更像是一種深感諷刺的責任。這些經歷讓他們既渴望成為更好的人,又困在無法改變的陰影中,試圖做出「該有的樣子」,認為自己不能再繼承父母或長輩的錯誤,卻始終無法從內心真正做到這一切,因為連自己本身都還沒辦法照顧好的狀況下,是很難再去照顧到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的。

題外話,因為我本身實在是很喜歡抽菸的人(單純是視覺上的個人喜好),艾倫坐在鞦韆上抽菸的樣子跟拿菸的手真的都好好看XD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時刻是男主角路克說的話。他提到:「有時人們確實會回家好好過日子,即使有個糟糕的家庭。沒錯,別想再用這個爛藉口了吧?」這句話真的是既刺耳又發人深省,直接揭穿了許多人試圖用來合理化自己的藉口。的確,並不是所有擁有糟糕家庭背景的人都會把自己搞得一團糟,這對病患來說是一個非常刺耳的事實。原本對路克這個角色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覺得他是個怪怪又可愛的男孩,並且在劇情中代表著正在康復過程中的樣子。但這段對話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他直截了當又毫不畏懼地面對艾倫的酸言酸語和遷怒,用理性又透徹的方式回應,甚至挑戰艾倫的想法,讓我對他的好感度瞬間飆升XD。

在另一場對話中,艾倫問路克:「你為什麼可以吃東西?難道你不害怕吃到停不下來,變成需要用起重機才能移動的大胖子嗎?」這些問題很明顯地流露出艾倫對失控的深深恐懼。對他來說,吃東西已經不是單純的生理需求,而是一個無法掌控的風險,一個可能讓他崩潰的行為。他的恐懼既真實又令人心疼,也讓觀眾更能感受到飲食失調背後那種無法擺脫的心理糾結。到了定期量體重的時候,也不難看出艾倫對於又一次下降的體重,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絲成就感,這邊的細微表情變化真的演得太好了。病態的成就感總是悄然滲透,讓患者陷入對自己不健康狀態的滿足感之中。

醫生在定期的對談中直接對艾倫指出,家庭治療對他根本沒用,只是一場鬧劇。隨後提議艾倫改名叫伊萊,並解釋其實改名字並不難,只要請別人這樣稱呼自己即可,甚至真的要辦理手續,線上申請也只需短短幾分鐘。這段對話其實十分重要,透過這樣一個艾倫原本認為複雜的現實事物,醫生試圖讓他明白,有些事情其實沒有那麼困難。這不僅是為了幫助艾倫建立一個全新的自己,更是在累積他對世界截然不同的感受。

路克看起來很乖,卻出乎意料地有點叛逆XD他用自己得到的攜伴外出獎勵機會,帶著艾倫到餐廳,騙店員說兩人是癌末患者,成功賺到了兩杯啤酒。他幫艾倫跟店員解釋「只咀嚼不吞下食物」的習慣是因為化療引起的反胃。這樣的場景,讓艾倫彷彿找到一個可以陪他一起恣意遊玩的夥伴。兩人談論著厭食的話題,卻能感受到彼此的理解與共鳴。那種被真正理解的感覺,對於艾倫來說,或許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了。在這段互動中,艾倫顯得格外放鬆,笑著不停地講話,這是整部作品中唯一一次能看到他如此開心的模樣。

之後,醫生帶大家去了一個可以在室內模擬淋雨的地方。這樣的五感體驗,對改善患者對外界的感受其實非常有幫助。走出門,去感受陽光的溫度、風吹在身上的推力、雨水輕輕打在臉上的觸感,這些看似平凡的感受,往往能喚醒對生命純粹的欣賞。而這個地方的設置,更融入了藝術與哲學的元素,讓人能單純地體驗這些存在就美好的事物。為什麼我們在這裡?因為我們活著。在那一刻,患者們被鼓勵著去單純地享受當下,釋放自己對身體的嚴苛控制,開心地放鬆肢體,甚至自然地擁抱有好感的人。擁抱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力的療癒方式,它讓人感受到溫暖與安全,是最直接的情感傳遞。對於因病而封閉心靈的患者來說,擁抱象徵著重新接受與他人的連結,也是一種自我打開的過程,對於內心的修復尤為重要。

然而,短暫的美好總會被現實打破。走出體驗空間後,艾倫感受到強烈的反差,他瞬間被現實的重量壓垮,躲到一旁點燃一根菸。對於這些人生中可以變得美好的瞬間,他明明能看到,卻總感到自己做不到、不知道該怎麼做到。這種無力感讓人窒息。這時,醫生說了一句振奮人心的話:「那些說你做不到的聲音,都是胡說八道,叫他們滾蛋。」這句話像是一道直擊心靈的衝擊。對於患者而言,內心那些病態的聲音總在限制自己,侷限於「我不行」「這沒用」的負面思維。而醫生的話正是在提醒,與這些限制性的想法對抗,是康復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重要一環。因為打破這些聲音,我們才能讓自己真正開始往前走。

急轉直下

後來,一切似乎開始有所好轉。艾倫嘗試吃了一些他最喜歡的巧克力零食,梅根的寶寶也成功撐到了第三個月,大家還一起為她舉辦了寶寶派對。這些片刻的幸福讓人覺得人生似乎開始走向正軌。然而,就像現實一樣,好與壞從來都不會是持續不變的狀態,總有意想不到的意外發生。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多少都會有著一定程度上承受意外與衝擊的能力,但對於像艾倫這樣的患者來說,這些起伏往往會帶來非常大的打擊,甚至會讓之前的努力直接歸零。派對過後,路克與艾倫之間的話題變得更曖昧,甚至談及了性愛。雖然男女之間的曖昧發展到這一步看似順其自然XD,但艾倫對這樣的話題顯然有些抗拒。從她的反應中可以感受到,青春期對她來說是一段充滿負面記憶的時期。那時候,她對男生的印象是噁心的,還伴隨著各種騷擾經歷。就在這樣的氛圍下,路克向艾倫告白了。

然而,這個告白卻讓艾倫感到震驚,甚至可以說是被嚇到了。對路克來說,他早在兩年前透過網路上的畫作認識了艾倫,對她有了好感。但對於艾倫而言,兩人認識的時間不過短短三週。更何況,路克什麼都不知道,尤其不知道那些畫作的背後曾經發生過什麼——有一名厭食症女孩因為艾倫的畫作選擇了割腕自殺,而女孩的父母甚至將她留下的字條拍照傳給艾倫,讓這件事成為她內心深處的陰影。艾倫對於「別人愛她」這件事,根本無法相信。她的家人和過去的經歷讓她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人們說愛你,只是因為他們愛上了說愛你的那個自己,因為那樣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或者愛的是能從你身上得到的好處。」,面對艾倫的這些話,路克根本無從反駁。對於正在康復中的人來說,要去說服正處於疾病嚴重期的人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這些問題,最終都必須由自己去想透、去打破,才能真正產生意義。艾倫那種源於家庭的、深深厭惡自己的感受,讓她無法跳脫出這些侷限性的思維。隨後,艾倫又陷入了瘋狂的運動,試圖代謝掉剛吃下的巧克力。然而,就在這樣的緊張氛圍中,一聲慘叫打破了一切,梅根因為催吐而導致流產,這一刻成為了劇情的轉折點,一切美好的假象開始迅速崩解。

醫生似乎察覺到大家的狀況可能會受影養,因此特地在隔天早晨來陪伴大家共進早餐,還準備了一首詩來與大家分享。我特別喜歡這段,當醫生請安娜朗讀詩時,安娜問:「我一定得念嗎?」醫生則輕鬆地回答:「不。」這樣的回答也表現出醫生從始至終的治療概念就是不強迫任何人做任何事,因為自發的行動是最有意義的,也讓安娜最終答應念了詩。這首詩是憂鬱症自殺作家安妮.薩克斯頓的〈勇氣〉,詩的最後一句是:「你的勇氣是一小塊,你拼命想吞下的煤炭。」我覺得這句話剛好也非常貼切地形容了飲食失調患者的處境XD。那種試圖吞下煤炭般的痛苦,像是患者面對飲食困境時的掙扎與倔強。

艾倫的情況越來越糟。先前好不容易開始有一些正面的想法,但現在又回到了負面的思考狀態。艾倫感到無助,他對醫生說他不知道這一切有什麼意義,這句話在我聽起來其實包含了好多問題:我們為什麼活著、為什麼總是會發生不好的事情、為什麼要承受難過、為什麼痛苦的事情這麼多,還毫無理由地發生,隨機降落在任何人身上,人生這麼困難,一切都無法控制,為什麼還要去相信生命?

他指責醫生應該教他怎麼變得正常。醫生則回答:「你自己知道怎麼做。別再等著人生變輕鬆,別再期待別人來救你。你不需要另一個人來說謊騙你(生命是美好的),不是每件事情都合理。但是你很堅強,只要拿出勇氣面對殘酷的現實,就能活出精采人生。」,生命就是這樣,不會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厭食症的患者透過逃避食物來逃避好好活著,躲開直面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醫生的心靈雞湯或老生常談對當下的艾倫來說並沒有太大幫助。在療程中,醫生只是陪伴著患者,不會強迫他們做任何事,只希望他們偶爾能夠體驗生命與環境之間的連結。穩定持續的環境也能給患者反思內心的機會,從小地方開始改變想法,慢慢找回勇氣。儘管如此,在這個當下艾倫仍選擇逃離這個環境,因為他認為一切都沒有好轉。在收拾行李準備離開的時候,他遇到了回來的路克。路克告訴艾倫,他已經無法再回到芭蕾舞團:「我這輩子完了,而你卻要離開?」他雖然從之前就隱約知道自己的膝蓋無法痊癒,但還是希望艾倫能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留下來。這段對話讓我想到之前懷孕的患者梅根所說的:「我只是希望自己能為其他事物著想一次。」但對於已經無法承受更多的艾倫來說,這一切都太沉重了。他自顧不暇,只能沉默不語,頭也不回地離開。

之後,艾倫在車站因為飢餓而暈倒。此時,他腦中浮現的是醫生說這一切都沒有意義、(應該是爸爸說的?)因為他的畫有女孩自殺了、媽媽對他說他看起來像幽靈。最後,他回想起繼妹的那句話:「如果你讓自己死掉,我會殺了你。」這讓我不禁想起艾倫在開頭時對病友抱怨病態社會所說的:「責怪別人根本毫無意義,接受吧。」是啊,他其實知道只能接受一切,但這一切實在太困難了,他還是責怪了醫生、逃離了當下。在搭車前往媽媽家的路上,艾倫發現自己的手臂已經瘦到可以用自己的手圈起來了,那個越來越小的圈,彷彿離死亡越來越近的距離。

孩子

後來,艾倫終於來到了生母茱蒂的新家。茱蒂在艾倫13歲時出櫃,並且劇中也提到她本身有一些心理狀況,因此不難理解她為什麼無法承受艾倫的病情。在與茱蒂及她的同性伴侶奧麗芙共進晚餐時,她甚至安排隔天讓奧麗芙和艾倫一起工作,而不是由自己與女兒相處。在餐桌上,奧麗芙不斷指責艾倫的繼母,但艾倫卻難得地為繼母辯護,指出繼母花了很多心力才把他送進現在的醫院。這個細節相當珍貴,因為艾倫開始嘗試去看見他人為自己所做的努力,並意識到醫生並不是無能,而是一位好醫生,大家都在努力讓他好起來。

睡前,茱蒂向艾倫坦承自己的錯誤,她在艾倫還是嬰兒時沒有多抱抱他、與他相處培養感情。雖然艾倫認為這可能不是造成他生病的原因,但茱蒂還是繼續說,有人推薦他如果嘗試像餵食嬰兒那樣餵食艾倫,也許可以撫平彼此的傷痛,為此還做了一個奶瓶的米漿,但在這個當下艾倫對此還是有點遲疑。隨後,茱蒂對艾倫說:「如果你一心求死,我接受,但我愛你。我也無法一直和你對抗。」這句話透露出她對女兒已經痛苦到不想活著的理解與無奈,也承認自己並不足夠強大來共同對抗艾倫的疾病。每次看到她講這句話時,我的眼淚都不禁落下。要對自己生的小孩說出這樣的話需要多大的勇氣,眼睜睁看著女兒一天比一天接近死亡,而自己卻無能為力,這份痛苦令人心碎。茱蒂曾因無法理解艾倫的想法而將她趕出家門,起初我只感受到身為親人對於患者的無奈、無法安放的焦躁、焦頭爛額且那種自己都已經顧不好了還得照顧患者的壓力,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也看到了茱蒂的轉變,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跟有了接受遺憾結果的勇氣。不管在任何文化中,身為長輩,像茱蒂這種能夠坦然示弱的身段並不常見。其實這種接受、承認錯誤與示弱是很需要勇氣的,也終於是在這樣的狀態下,茱蒂才有好好將自己對於女兒的愛用堅定的方式表達出來,也表現出了他對艾倫的接受與理解。這可能也讓艾倫感覺自己的痛苦好像終於可以找到被承認、被重視的瞬間了,所以艾倫在茱蒂要離開前叫住了他,請他回來像母親餵食孩子一樣餵食著他、把他抱在懷裡,唱著歌哄他入睡。伴隨著兩人的啜泣與茱蒂的搖籃曲,鏡頭在這邊慢慢拉遠,世界彷彿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彼此依偎,試圖找回他們之間那份本該存在、卻一直被忽視的愛與連結。

艾倫為什麼會生病呢?其實真的沒有單一原因造成。可能是他有著過於強求完美主義的性格、曾經創作自己最喜歡的藝術時造成的意外成為他的陰影、他害怕任何失控的感覺、曾經壓抑自己努力去做父親認為他該做的事情、曾經感受到被父母當成燙手山芋丟掉的遺棄感、曾經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情緒時不被理解或莫名其妙的責備。

過去因為生病,我也曾收穫了許多不理解、不認可的衝突,尤其當這些是從至親身上得到的時候,往往會讓處於生病狀態的我感到自己的一切都是不被承認的,只想要將自己縮得越來越小逃離所有人的認知範圍。為什麼我已經痛苦到想死了,你們卻還只是在意我看起來很瘦有多醜?明明知道我已經這麼嚴重了,為什麼卻還是只認為這是我在耍任性?強行灌食、吃藥、被迫躺在床上無所事事,你們覺得這就是我要的嗎?不是的,那時的我就只是想要有人也承認我的痛苦,認可我這些痛苦的存在,我不喜歡那種整個人都被否定的感覺,因為不被理解而在任何地方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無所適從的感覺,我厭煩那些表面上說著為我好卻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麼的膚淺話語還有命令行為,我害怕那些只把我當成麻煩、認為都是我的錯卻從不承認自己錯誤的人,我抗拒那些只想把我當成傀儡控制的手段,這一切都讓我感覺世界上沒有什麼可以相信的。

在劇中不難看見艾倫對於至親的擔心,第一個反應總是說對不起、覺得愧疚。這其實真的很令人心疼,事實上除此之外,又有哪些人好好說了對不起、認知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呢?

結尾,艾倫從凌晨開始往山上爬,在日出前倒在地上看著月亮昏睡過去,然後在夢中成為一個勇敢與路克相愛、看起來身體也頗為健康的女性,陽光耀眼、風吹拂著樹葉,一切是多麼的美好、快樂。在樹下的自己看到的是自己與路克在樹上自然親吻、彼此觸碰、安穩又輕鬆自在的樣子,但坐在樹上的他往下看到的卻是躺在地上,骨瘦如柴,彷彿快要死去的自己。最終,夢中的路克給了他一塊煤炭,他嘗試吞下,然後在口乾舌燥中於現實驚醒。笑了出來,說了句「我沒死」。在那個面向日出的笑容中,留下了一切似乎都還有轉機的可能性給觀眾。

艾倫最後選擇回到康復之家,雖然我們不知道結局如何,但至少艾倫在最後說出那句「我會好起來」所鼓起的勇氣,也給了螢幕前的我們一份小小卻堅定的勇氣。

結語

矛盾的病態思考

因為飲食障礙的發作,我經常會有一些病態的想法和行為。這些念頭源於對自己的錯誤期待和過度的控制欲,總是將事實扭曲,把一點點的成就感或挫敗感放大到極端誇張的程度。雖然我明白這些不是我能完全掌控的,但我一直在努力對抗它們。具體來說,當有人對我說像「很瘦/太瘦」、「體重少很多」、「吃太少了」這類的話時,我會產生一種極度病態但又滿足的情緒。那種成就感和愉悅感,比完成任何事情都讓我感到開心,甚至覺得這是我存在的唯一目標,會認為能做到這樣去控制自己才是一件真正厲害的事情。

但我也非常清楚,這是完全不正常的。因為這樣的想法,我會變得不敢吃東西,害怕體重上升到無法接受的數字,但同時又害怕自己不吃東西會沒有力氣,好不容易運動練出的肌肉消失,精神差做錯更多事情,讓整個人跟生活都變得亂七八糟。這些矛盾的情緒把我推向反覆的惡性循環:不吃、吃但吐、吃得少又餓、吃多又吐得更多。這過程中,腦袋裡還會不停地出現無法控制的病態聲音:「不準讓體重回到50公斤。」、「你還不夠瘦。」、「你的肌肉還不夠多。」。長期的嘔吐已經讓我的後排牙齒布滿修補的痕跡,頻繁的體重浮動也在我的皮膚上留下了消不掉的紋路。明明我也了解如果我再繼續這樣下去,胃食道逆流跟其他病症就算現在還沒找上我,遲早它們也會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就是成癮到無法停止。

我總是得花了很多心思去反駁這些聲音,也試著抑制自己不吃東西、吃太多東西還有過度運動的衝動,但這些掙扎耗費了我太多的精力,讓我的判斷力和處理事情的效率下降,甚至頻繁地犯下一些小錯誤。而這些失誤又讓我對自己產生極度不正常的失望和自責,像是進入了一個無法逃脫的惡性循環。這些情緒就像是一場拔河,比起真正的進步,我更常在自責與挫敗的邊緣反覆拉扯。我很清楚,這些念頭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來自疾病的影響,但就如同電影中的那些角色故事一樣,要從這種成癮中抽離、鼓起勇氣不要逃避現實的痛苦,真的太困難了。

源頭從來就不是單一原因

從小開始,我在家裡總有一種無所適從、無地自容的感覺。我的價值觀、政治立場、飲食喜好、生活習慣、興趣,都與家人截然不同。在青春期時,我還被寄養在親戚家,並不是因為他們對我多麼不好,但畢竟不是從小長大的家、也讀不懂不熟的家人之間那些不須言語的默契,這讓我始終有一種「外人」的疏離感。

而我從小也是一個比較反骨個性的孩子。我經常反駁身邊的人,挑戰大人的底線,在青春期時那種對於這個世界的不滿意讓我更加執著地想要挑戰自己,甚至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當時還沒有特別嚴重的症狀,但也已經種下了無法與食物好好相處的契機,我討厭學校規定份量與限制用餐時間的午餐、也討厭跟家人一起吃晚餐那種被限制必須要吃什麼、被逼著要吃完多少的感覺,我把所有的零用錢拿來買零食與糖果,並且從國中開始就有糖成癮的狀況。

隨著年齡增長,症狀變得越來越嚴重,這時社群媒體剛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對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一開始,我只是看著一些瘦又漂亮的人,羨慕他們的生活。後來,我開始關注那些極端過瘦的人——那些身材瘦得驚人,卻又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臉上帶著某種病態自信的人。他們的形象讓我產生了一種錯覺:「他們明明也活得很好,為什麼我不能像他們一樣?」,這種錯覺不斷加深,伴隨著一種從小根深蒂固的「多餘感」。我開始覺得,自己吃得少也能活下去,而「吃那麼多的我」只是浪費資源。在面對環境帶來的壓力和痛苦時,我把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向內攻擊我自己,為自己生活無虞卻充滿痛苦的內在感到丟臉,是一個不值得幸福的人。

就如同劇中所說,這並不是由任何單一原因引發的疾病,最後想得到的結果也不只是單純想要身材很瘦,而是想要從控制自己的身體中得到掌控感、想要因為瘦弱的身形讓某些在乎的人替自己擔心,想從這些擔心中感受到愛,還有原本只是真心覺得略有骨感的身材好看,到最後卻變成想要看看自己身體的極限在哪,只要沒有死就能持續收獲成就感,就算現實有許多無法控制的痛苦也沒關係,至少自己還可以不斷靠這樣掌控自己得到病態的安心感,而且因為自己很爛,所以要從這些對自己不友善的懲罰中贖罪才能放心。從大學時期開始,這種狀況對我來說變成了無法徹底治癒的疾病。即使在狀況最好的時候,也不過是將它控制在不那麼嚴重的程度。而最近也許因為季節變化、身邊的壓力、以及我對體重數字的過度敏感(我今年透過適當的飲控與運動,剛好在年底成功讓體重從高峰回落到往昔的常態數值)……等等因素交織在一起,讓這段時間變得特別艱難。

但我很清楚,飲食失調已經讓我失去了太多。每次和朋友出門吃東西,我根本無法真正享受食物。我的腦袋裡全是「等等要去哪裡吐」、「吃這個今天攝取的熱量會超過」之類的念頭,而不是完全專注在與朋友的交流或食物的滋味。如果有壓力,我甚至會靠大吃和催吐來紓壓,從來沒有真正和食物建立過健康的關係。我時常會有一些不健康的想法,例如想要瘦到被人說我太瘦了,覺得反正只要吐出來就不會變胖,或者一直認為自己比實際上胖了兩倍,我很清楚這些全部都是病態的想法,如果讓身邊的人知道,只會讓他們感到不知所措。

這些經歷,讓我對電影裡面的人物想法、故事情節等等實在有太多感到共鳴的地方,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喜歡在發作期透過觀賞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總能讓我有那種「自己不是一個人,世界上一定也有跟我一樣的人能理解我的處境」的感覺。

接受自己

一直以來,我都不敢把這些令我感到羞愧的狀況說出口。這是一個令人內心多麼矛盾的疾病?我知道自己的行為跟想法是錯誤的,卻又像上癮一樣無法控制自己,反覆處於這種明知故犯的過程中,也讓我對於自己產生不信任感、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是沒用的人,害怕被人發現真正的自己,所以我總是習慣自己默默熬過每一次的發作期,覺得這樣無能又糟糕的模樣不應該讓任何人看到。

但這一路走來,我經歷了許多內心的掙扎,直到最近才好不容易向伴侶和一些朋友敞開心扉,真正坦承我的困境。如今,我開始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我身邊這些我所認為很棒的人們理解的,這樣的信念也讓我稍稍感到了一點安心。

我漸漸明白,如果我的心中無法真正接受自己,認為自己值得,那也只會一直重複的去讓自己被自己懲罰、被自己病態的掌控、對自己苛刻要求,而無法知道怎麼對自己溫柔,就算在這種過程中能從外界獲取了關心和愛,也只會像丟進內心的無底洞一樣,只會覺得永遠填不滿、剩下無盡的空虛感。但我想讓有跟我一樣困境的人知道,如果能持續練習打從心底真正地接納自己,對自己包容、對自己說沒有關係、容許自己會有狀況不好的時候,總有一天,將自己心中的那個愛著自己的小小光束照進去那個無底洞,就算只是超級微小的光點,也會將這個漆黑的無底洞瞬間點亮,你會發現裡面是滿滿的、充滿光且溫暖的,你會突然感受到以往沒有感受到的、已經累積了非常非常多的那些關心與愛。

過去的我是個隱藏了許多脆弱跟不堪的人,現在我終於意識到,適當、真實且完整地表達自己需要被安撫的樣貌,可能也是另一種強大。我對這個世界的愛與信任,原來可以建立在我所認同、深愛且視為重要的人們,還有真實的我自己之上。我不再需要戴上厚厚的面具,而是專注於成為最好的自己,努力成為一個自己也想遇到的人,這樣一來,就不再會有那種光是活著就無所適從、與世界完全沒有連結的感覺了。這也需要謝謝那些總是讓我感到一如既往、穩定跟安心的人們,過去對於我那個時常逃離世界的內在給了我隨時可以回來好好安放的位置,讓我可以一直堅持下去才能來到這裡。

寫這篇對我來說仍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這兩週我斷斷續續寫了好幾天,有時寫著寫著就感受到那些負面的情緒湧上,思緒混亂,心中充滿痛苦,不自覺地落淚。但至今為止在我內心累積的那些溫暖的光,仍一直陪伴著我,讓我慢慢好起來,讓我一直感受到在這個現實中的自己也是會被理解的、會被接受的,讓我能夠再試著多努力一下。

即使這一下可能得無限延伸到一輩子那麼長,但我也做好長期與它對抗的心理準備了。就算會吐出來,我也想不斷吞下那塊煤炭。

也希望這篇能讓與我有類似困境的人,不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ingsvibes我是定,一個下定決心想要開始從容過人生的起步者,在成為最好版本自己的這條路上,有幸遇到一起前進的你:) 部落格:https://dingsvibes.com/blog/
  • 来自作者

月回顧:2024年11月

2024運動與飲控心得:不愛運動的我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為什麼會想開始寫這個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