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ingY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什麼都自己來----《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

PingYu
·
·

  前陣子在中山站附近的地下選物商店PAR Store販售的Zine(小誌)中發現一本很有趣的小誌,它叫《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主要內容在介紹國外與台灣龐克小誌的發展與其他種類小誌的發展歷史與介紹。它本身的樣式就是一本小誌,以小誌介紹小誌,非常的有趣。它的作者是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簡妙如,網路上還可以找到一些網路文章與演講內容。完整論文PDF連結:map.tfam.museum/stor...

《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封面


國外各種小誌,這種奇奇怪怪的內容都有,只要你敢做,沒什麼不能發行的。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artnoose/9467301895

  以防有人不知道,簡介一下什麼是Zine小誌。小誌是指由DIY印製,自己發行、自己出版的各種內容小刊物、小冊子,英文被稱為zine。根據《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這本書的研究,小誌起源早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與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用來政治爭論的小冊;另有一說是19世紀後半,業餘者新聞(amateur journalism)的出現。現代所認知的小誌則是美國20、30年代科幻粉絲自製用於劇情與彼此交流的小書。

  而最早的龐克小誌則是一個當時才19歲的銀行職員Mark Perry,因為看雜誌介紹傳奇龐克樂團雷蒙斯Ramones的介紹,愛上了龐克樂,但當時只有一本教PUNK的雜誌介紹,商店老闆隨口建議他可以自己做。他回家後用打字機打出了Sniffin' Glue and Other Rock "n"Roll Habits等字樣,傳奇龐克小誌Sniffin' Glue《吸膠》就在1976 年 7 月創刊。剛開始只出版了50份,但發行量上看 15,000 份,他就辭職專心做小誌。龐克運動的早期無法引起電視或主流媒體的注意,而Sniffin' Glue提供了場景貢獻者的照片和資訊的主要來源。

Sniffin' Glue《吸膠》第一期的封面,非常的土炮DIY風格,深得我心。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Sniffin%27_Glue

  這股反主流、反抗政治、建立特殊社群的小誌精神也在1990年代在台灣出現(更早在日本時期的台灣,就有類似小誌的出版物),在1987年台灣解嚴後,開始在台灣的大學出現,例如台大視聽社《苦悶報》、清大《大便報》、藝術學院的《宣統報》、輔大《甜蜜蜜》等等。其中《苦悶報》就是台灣傳奇龐克樂團濁水溪公社的左派與小柯創辦;夾子電動大樂隊小應也在輔大《甜蜜蜜》出刊一人樂隊圖解等內容。(可參考典藏藝術網站專文,裡面有許多珍貴圖片:artouch.com/art-view...)。

  小誌文化在2010年左右有復興的趨勢,越來越多獨立書店(例如Mangasick)或像是PAR Store這樣的選物店會販賣各式各樣內容的小誌。例如之前看到一本非常ㄎㄧㄤ的小書《如何捲出十字架》(How to roll a cross-joint?),用攝影單純教你怎麼roll一根十字架的煙。(www.parstoretaipei.c...)

也有對焦國際獨立藝術書展的草率祭,2018也出現國藝會補助的Zine Archive(zinearchive.org/)線上資料庫平台,透過影像記錄、實體保存獨立刊物的長期性計畫。或是專門介紹怎麼做小誌的《小誌指南》等,當然也包括今天介紹這本論文《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

  看完《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除了對小誌文化與台灣龐克音樂發展,對於這種自製DIY文化真的是十分欽佩,先不說這些珍貴的內容如何改變我的審美觀,依我自己目前的經驗,這一年來跟著伴侶一起創辦了一間小小的公司,目前專門為公司客制絹印顏料。有公司後光是報稅製作商品,都自己來有相當多事情要注意,但同時也可以學到不少事情,例如怎麼做財報、怎麼經營社群ig等等(雖然我現在經營得非常爛),這樣都是自己來的精神和小誌是一樣的。只是公司還是以營利為目標,小誌則是以「不專業、不以營利為目標、由一人主理方向、主題另類地下、有自己動手做的精神、少量發行」(路熙,《小誌指南》,2021 :91),希望我自己能夠保持這樣子分享的精神。

《小誌指南》封面

  我希望公司的經營上與我自己在這邊的文章發表上,都能秉持的zine真實而自由的精神,以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任何產出。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