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女孩俱乐部 后记
《伤心女孩俱乐部》是我的第一部小说。我2019年的新年愿望是想要写小说,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在2020年的夏天完成了。5月31号有了写的念头就立刻给人物起了名字,6月1号开始写第一章,8月8号最终章发布。可能是看韩剧看多了,每周写两章,一共写十六章,都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两个月写完四万字的一个中篇,中间虽然偶尔拖更,偶尔觉得写作艰难,但我对结果非常满意。毕竟我的博士论文写了三年,也没有四万字。
如果这本书在开篇之前有一页可以写to的话,我会写to笑非。因为我就是在那天跟她打完电话之后,发现其实有好多故事可以给她讲。多亏了那通电话和那天我们的不开心,这么多伤心女孩的故事才可以被书写出来让更多读者看到。早两年或晚两年的话,我都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在这个时间,抓住这样的灵感和契机,是大幸啊。
感谢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在6月1号凌晨一点的时候,刚跟铁架子汇报了一句“我开始写小说啦”,然后只把书名告诉她,她就回我说“你肯定能写好”。我那时候自己都很忐忑,毕竟小说不是我熟悉的领域。这句“你肯定能写好”让我在踏出舒适圈的第一步,有了抓地的踏实感。还有我的川,直接把群昵称改成了“李瑞轩今天更新了吗”,你发的“催更”两个字在我看来都要读成“爱你”。还要特别特别感谢老刘,给我设计了两版特别特别好看的封面,搞得我真的很期待可以出版实体书。
感谢严潇、季思茗、白蓝和钱艺的人物原型,谢谢你们给我机会让我把你们的故事写出来,谢谢你们允许我把我自己的故事和想法投射到你们的角色身上。严潇说:“我都忘记当时有多惨了,现在看你写的有种上帝视角的感觉。”钱艺说:“这些事儿我自己都忘了,我又活了一遍。”写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复习了咱们好多聊天记录,现在看当时说的话,我也又活了一遍。
我觉得《伤女》很大程度上像是我对于我们的2018年的一个交代。遛角儿这个公众号就是2018年建立的,那一年的年底,我发表了很多篇特别丧的文章。因为2018年真的很难,我一度喘不过气。这两个月我搞防弹、嗑cp非常开心非常满足的时候,甚至问过我自己,为什么我在2018年的时候没有开始听防弹呢,如果那个时候能有这些快乐源泉该多好啊。我的答案是,我在那个时候的状态中,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的,就是不会遇到他们的。就像那个时候就算动笔,也写不出《伤女》来,最多只能Dear Jordan.
《伤女》的体裁算是半自传的小说。有一个特点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就是小说里的每一个女性主角、和辅助李婧文这个角色的汪清禾和丁一都是完整的名字,但是她们口中的男性角色,全部都没有姓名。他们是“弟弟”、“男生”、“前男友”、“胖子”和W。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谁,真的不重要。只有重要的人才配在我的小说里面有完整的名字。那么我们来查一下,我一共cue到了哪些明星。他们是:王一博、白敬亭、金秀贤、林彦俊、吴磊、郭德纲、小鬼、吴亦凡、周彦辰、王昊、尧十三、宋冬野、刀郎、周杰伦、BTS、边伯贤、蔡徐坤……真是应有尽有啊。
圆规正转。《伤女》不是浪漫爱情题材,它不是一个女主跟一个男主相遇相知然后HE或者BE的故事。她也不是青春友情题材,不是一群朋友朝夕相处共同奋斗。整个十六章的文字里,你会发现对话加上心理描写构成了绝大部分,而动作描写少之又少。因为写出这些故事的主要素材,就是我跟我的朋友们的聊天记录,而现实生活中我跟她们相隔八千公里,见不到面。可就是这些真实加上虚构的聊天记录跟这些心理描写,让作为原型人物的我的朋友们跟我说:“操,戳我肺管子了”,也让喜欢《伤女》的读者们和我们共鸣。我在采访索马里女诗人Caasha Luul的时候,她说读过她诗的读者会哭着跟她说:“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知道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伤女》也做到了这一点,我很开心。
《伤女》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真实、没有刻意。这是我收到的读者评价,自己写出来还有点怪怪的。我认为一个人写作的文风,跟她读的书有绝对的关系。我这个人读书的特点就是,并不多。(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如果喜欢一个作家,我就会读他的所有书,也因此没有机会了解更多作家跟作品。我初高中的时候,读毕淑敏的散文和诗,孙睿的小说,韩寒的小说和杂文,后来读中译本的保罗科埃略。这些作家的影响奠定了我的创作风格:温柔、幽默且富有哲思。我认为这些也是读者们喜欢《伤女》的地方。
由于是第一次写小说,《伤女》也有很多不算是缺点但是未来写作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景物描写不是很多,我对这个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还不够高。还有就是《伤女》里的人物对话,每个角色说的话,都像是一个人。无论是季思茗跟李婧文聊天,还是白蓝跟李婧文聊天,其实人物之间的差别,没有很明显。但这样也是因为,我跟我的朋友们真的在个性中有极相似或对事情有极认同的地方,才这么聊得来。所以到了大结局的那场四人旅行,对话里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谁说都可以。有一个说法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过,就是其实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你自己。这种感觉我在某些时刻格外强烈,比如昨天坐公交车经过了一个餐厅,橱窗里一个面点师在摆弄手里的面团。我那一刻就觉得,我的另一个生命就是站在橱窗里的这个人,然后窗外有一个公交车经过,车里的人在这一秒看到了我。
《伤女》大结局我引用了《鲁冰花》这首歌,并不是我提前设计好的。只是写的时候在网页上偶然搜了一下冰岛夏天旅游有什么看头,然后才第一次知道了鲁冰花长什么样。还有就是写最终章的那天,我妈给我发微信说:“想我大儿了。”我也想妈妈。哪个伤心女孩不想妈妈呢?
白蓝说,这个故事的结局,所有姐妹都还单着,太现实了。我跟我妈聊天,我说我越来越不想谈恋爱了,我妈还回我“还是没碰到最适合的人”。首先要肯定我妈说的话一定有道理,然后转折,就是在我妈作为母亲的角度,期盼我找到一个对象获得幸福还是主要矛盾。但是现在越来越多文艺作品也好、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好,都在发出女性不需要通过另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声音。比如《冰雪奇缘》里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跟之前所有的公主王子的童话不同,Elsa作为女主角,从头到尾不需要遇到一个另一半。未来继续单身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向我爸妈灌输,不是我因为学历太高自身太优秀而找不到对象,我的优点、我的价值、我让你们骄傲的地方,在任何语境下都应当是好事,是优势,而不是什么找不到对象的劣势。
《伤女》结局里我本来想写一些女孩子们聊希望遇到的男人或者跟男人和解的话,但是由于我们实在是没和解,就都不想提了。不是没跟故事里的那些人和解,他们早都和解了,我们遗憾的是女性群体在爱情、两性、身体、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上,都还在艰难地前行。不过《伤女》并没有很直接地讲女权,也不是宣扬性别对立,而是“平凡的女孩们在感情中的自我迷失、救赎和收获”。这话是白蓝说的。黄雪婷说的我也一并粘贴过来,她说我的小说“在比讨论男人、讨论性更进一步的层面上”,写出了“女性之间的支持、同理心,对彼此命运的关爱,对成长的通融和共鸣”。
《伤女》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写在我的思想观念出现很重要的转折的人生阶段。我以前把爱情当作活着的意义,但我现在觉得活着的意义是创造美。所以我写下了20多岁的女孩子互相关爱、互相原谅、互相赞美、互相安慰,互相扶持着见证彼此成长的故事。我在青春期的时候对女生曾有很大的偏见,就是觉得女生之间一定会勾心斗角、互相嫉妒甚至嫌弃别的女生喜欢粉色或者怕虫子、打不开水瓶这些事,长大后很久才学到了这种偏见其实是有很深文化根源的「厌女症」。但事实上,我在高中有两年的时间在一个有着四十多个女生的班级。哪有什么我臆想中的勾心斗角,我真实看到的,是这些女生每一个都好努力,每一个都好独特地在发光。
最后想提的就是,创作《伤女》的难度远不如在简体中文互联网环境中发布《伤女》的难度大。从老福特到微博长图片到matters,十六章里有十章都经历了重重困难。国内的读者朋友们无论是阅读体验还是分享章节都不得不克服本不应该克服的麻烦,在此郑重地跟大家说一句,谢谢了,以及辛苦了。我对墙里的一切不抱希望,但是希望我们永不屈服。
再一次感谢在过去的两个月热情追更和给我发来支持和鼓励的所有人,我的网友们、朋友们和朋友的朋友们,感谢你们阅读和喜欢《伤心女孩俱乐部》。
(后记发表于WeChat公众号:遛角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