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冰箱的旅宿

蔡凱西
·
(修改过)
·
IPFS
·

學測過後,冰箱文尚未退熱。反骨如我,不想聊新冰箱、舊冰箱的假設,想起的是那些年沒冰箱的旅途。

Photo by KWON YOUN on Unsplash

2013年冬,初履北海道,跳上機場的JR快速列車,進入札幌市區。從地下通道鑽出路面。頂著飄雪,步步為營的走了一段已被踩踏成冰塊般生硬的積雪路。來自亞熱帶的旅人,雙腳踏上這座城市的馬路,才意識到北國的積雪不總是白色,還有灰黑與漆黑,那是被人車足跡所輾壓過的顏色。

付清一萬二日幣的房租,坐落在與舊道廳只有兩個馬路距離的商旅,是我當時四個晚上的落腳處。對,你沒看錯,我就是只付了一萬兩千隻羊,在札幌的心臟地帶連泊四晚。時值日本主辦2020奧運拍板定案的半年之前,加上沒有與札幌雪祭強碰,消費稅也還沒漲價,這樣的房租實在沒有退而求其次選擇青旅的理由。

再說,那年札幌市的青旅,能選的還真是不多。就算是小孩子,應該也不會在這一年做這樣的選擇,更何況我是個大人呢(挺)!


直到我外出覓食,拎著兩罐札幌啤酒回到房間,才發現房內。沒。有。冰。箱。

原來一萬兩千隻羊的房租不含冰箱?其實也不是這樣。住客其實可以去找櫃台無料貸出一種迷你冰箱,容量大概是一般商旅客房配置的小冰箱的二分之一,放點小飲料乾糧跟水果,還是足夠的。只是,我的房間樓層頗高,著實懶得為這點事,按電梯上來載我一程,那就很阿Q的說服自己:

房間冷成這樣已經跟冰箱沒兩樣了
房間冷成這樣已經跟冰箱沒兩樣了
房間冷成這樣已經跟冰箱沒兩樣了

在這個冰雪覆蓋的城市,寒氣從各種縫隙竄入房內,即使個人對暖房有點心理陰影的面積,但入境隨俗,維持暖房最小限度的運行,乃是防寒的不得不然。把空調轉到了LOW,釋出些許暖空氣,還是抖。

Photo by Jincong Zuo on Unsplash

入夜之後,窗邊風聲的呼嘯比白晝時更強,天氣也從小雪變成大飄雪。樓層高,風勢大,儘管窗戶緊閉,不算單薄的窗簾,仍然被縫隙灌入的冷風吹得稍微晃動。


腦袋就這麼閃出一個念頭。掀起窗簾,把兩罐啤酒貼放在窗邊,不知道從窗外透進來的寒氣,有沒有冷藏庫的效果呢?還真的有,一小時後再從窗邊取回啤酒,冰得剛剛好。

不用去借冰箱了,用天然的寒氣冷藏飲料食物兼顧環保,北極熊你看!
不用去借冰箱了,用天然的寒氣冷藏飲料食物兼顧環保,北極熊你看!
不用去借冰箱了,用天然的寒氣冷藏飲料食物兼顧環保,北極熊你看!

除了酒類,第二天晚上在窗邊放了明治的盒裝優格;第三天放了草莓;第四天,欸放甚麼我忘了。要不是外部的窗台只有一咪咪,我有點想放盒冰淇淋,晚上回房,開窗取回冰淇淋,想像著要拍掉外部的積雪之外,應該跟開冰箱沒兩樣。

往後,只要在冬天做靠北的旅行,落腳在商旅或民宿,幾不曾困擾過有無實體冰箱的問題。

Zhipeng Ya on Unsplash

在函館跟岩手的花卷,有固定的口袋民宿,老闆只看到我出現,都會給我相同的樓層與房間,屢試不爽。房間的共同點是窗台頗為寬闊,岩手民宿的窗台外側,還延伸了一個小鐵皮屋簷。

要不是疫情爆發,放冰淇淋的成就應該是達成了!

本文同步發表於方格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4年度問卷】略有小成的一年(吧?)

來共此一連憂夢吧: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瓊瑤究竟有多恐怖

鴉片煙霧吞吐間的王道樂土:我看漫畫《滿州鴉片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