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產計畫」這件事,我們是否搞錯了什麼?

艾露法
·
·
IPFS
·

打開媽媽手冊,產檢紀錄的最後,有個「生產計畫書」。在羅列「減痛麻醉」、「會陰切開」、「靜脈留置針」等專有名詞的後面,有著「是、否」的空格等著我勾選。

彷彿「生產計畫」就是一個打勾表:我要這個、我不要這個,然後,把這份表單交給工作人員,就這樣。

⋯⋯真的嗎?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要經歷「生產」這件攸關生死一線的人是產婦我,要一起面對新生命到來、產後復原的也是老公跟我,這是我們產家生命中的重大事件,豈能容許那些乍看不是很明白、只能打勾選擇的專有名詞,左右了我們接下來得一切概括承受的各種影響?

對我來說,懷孕生產就像是一場人生旅行。既然國內外旅行我都喜歡自助了,面對生產,又何必「跟團」——不做任何行前功課地把自己交給醫療團隊、任憑宰割?

於是,在渡過難受的孕前期,身體稍微舒坦一點的時候,我開始廣泛閱覽孕產書籍,包括《溫柔生產:充滿愛與能量的美妙誕生》、《溫柔的誕生》⋯⋯等。在讀完二十餘本,花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過程中不斷與老公互相討論,終於,將我們的生產計畫書給拍板定案。

在分享我們的生產計畫書內容之前,我想先來談談生產計畫書的「功用」到底在哪。

在我們完成生產計畫書之前,我以為這是拿來跟婦產科醫生或助產師溝通用的;在完成了之後,我才知道,這其實是讓產家自己能夠在產前對「生產」這件事有清楚的認識,包括認識諸多生產相關專有名詞所代表的意義(將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產程的各個階段、每個階段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應對疼痛不適的舒緩方法⋯⋯等。

如此,我們才有辦法對「生產藍圖」有具體(而且可行)的想像,這是對「順產」最有助益、也最關鍵的一件事。


寫在後面

要對「生產」有完全的選擇權,「健康」是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一件事。在懷孕前,其實我的身體稱不上硬朗,甚至有段時間因膝蓋問題,連上廁所都需要老公攙扶的虛弱狀態。在知道懷孕後,為了順產,我開始嚴格執行健康管理計畫:每天注重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再加上漸進式安排緩和運動,把身體調養好,讓產檢報告漂亮——婦產科醫師或助產師看一眼就覺得:「嗯,是個低風險孕婦。想居家生產?沒問題。」然後,在找好助產師後,我們順利透過居家生產,在家裡地安全地生下了3600g的健康寶寶。

每一胎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產家,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生產故事。就算寫出完美無瑕的生產計畫書,生產的當下,依然充滿著各種變數。有美好順利的生產經驗,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神聖奇蹟。對此,我對充滿敬畏與感恩。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