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Coin 3.0 綠皮書.引言

ckxpress
·
·
IPFS
·
LikeCoin 是屬於創作者和報導者的社群通證,無論是一開始的化讚為賞,到 2020 年起的內容保育,再到 2022 年起的分散式出版,雖然持續演化,但始終保持初心,關注創作者需要。

如果把 2018.02.08,在以太坊上鑄造的 LIKE ERC-20 通證視為 LikeCoin 1.0,那麼在 2019.11.15 挖出創世區塊的自家 L1 公鏈,就是 LikeCoin 2.0 了。那之後,無論是 LikeCoin 生態、區塊鏈產業、原產地香港,以至整個世界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踏入第 7 個年頭,是時候討論社群的下一步了,我把這個新階段,稱為 LikeCoin 3.0。

LikeCoin 要與時並進,除了技術方面的革新,還必然牽涉 DApps 的配合、週邊工具的更替、通證經濟的改變、治理的延續性、持份者的利益、用戶的適應、遷徙的安排等方方面面。接下來我會分幾篇文章,就各個層面表達我的看法,拋磚引玉,讓社群的臥虎藏龍集思廣益,謀求共識,逐步落實。

在進入具體建議之前,先來看看在過去幾年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中,影響 LikeCoin 走向的幾個關鍵。

LikeCoin 社群

首先是 LikeCoin 本身。自從「2.0」推出(以前我從來不用 2.0 這種說法,總覺得有點彆扭),LikeCoin 作為一套協議,開始以流動民主治理,無論是通證經濟、程式更新、社群撥款等,都得先在討論區提出,再正式提交議案,獲得通過後直接鏈上執行;部分牽涉人手的議案,則籍著通過議案確立正當性,授權個別持份者執行。

4 年半以來,這套流動民主機制共處理了 81 項議案,當中 73 項獲得足夠抵押付諸表決,結果 68 項獲通過,5 項被否決。由於議案眾多,以下只列出幾項較具代表性的典型,嘗試描繪出流動民主的輪廓:

  • 2020.09.21 議案 #4:開放用戶直接投票,啟動公投機制中直接民主的部分。通過,授權開發人員落實。

  • 2021.01.06 議案 #7:修改通貨膨脹率,於 7-20% 間動態調整。通過,鏈上直接執行。

  • 2021.12.11 議案 #25:動用社群基金,按特定公式計算,Fairdrop LIKE 通證予 Cosmos 社群。通過,鏈上自動撥款,開發人員執行。

  • 2022.01.27 議案 #32:解散 community delegation committee。否決,不獲執行。

  • 2022.07.13 議案 #52:驗證人程式的 StarFerry 版本更新,加入 NFT 功能。通過,鏈上自動執行,驗證人配合升級。

  • 2023.03.02 議案 #62:以屬於社群,由多簽錢包管理的資產支付外包工作人員。通過,授權多簽錢包的管理者簽署支付。

一方面鏈上治理進,另方面傳統治理退。我本來就希望 LikeCoin 立項十年後能由社群接掌分散式治理,沒料到很快就遇上社會環境急劇惡化,我咬緊牙關大幅推快進程,2020.11.30 向基金會呈辭並著手註銷組織,並於 2021.12.10 刊登憲報正式解散 LikeCoin Foundation Limited,步入以 DAO 治理的階段。

沒有體制賦予的身分,失去職位提供的收入,不代表我不再參與,我早說過會給十年時間這個專案,不會改變,況且我除了是發起人,也是持份者、讀者、創作者,每天都在用 LikeCoin。不過說實話,因為身份特殊,我一直在尋找適當距離,務求持續貢獻的同時,避免對後來者指指點點,甚至成為 LikeCoin DAO 發展路上的絆腳石。思前想後,我決定把心中的一堆想法化成 LikeCoin 3.0 綠皮書,具體建議這套分散式出版協議如何走下去。

眾所周知,打從比特幣,區塊鏈圈子就慣用白皮書闡述專案的目標、設計和運作機制等,卻鮮有聽到綠皮書。白皮書、綠皮書等做法來自傳統體制,白皮書一般為政府頒布政策大綱時使用,而民主政府往往會在發表白皮書前,先以綠皮書提出初步建議,聚焦討論,收集民意,調整後才定稿成為白皮書。比如說,港英政府於 1984.07.18 發表《代議政制綠皮書》,其後於 1984.11.21 發表《代議政制白皮書》,然後再於 1985 年落實相關政策。

正當性是治理的基礎,我之所以把對 LikeCoin 的建言定位為綠皮書,最根本原因是社群的發展由 DAO 說了算,我沒有資格單方面發表白皮書制定方向。綠皮書則不一樣,無需資格,任何持份者都可以表達,與其說是權力,還不如說是義務。所謂「LikeCoin 3.0 綠皮書」只是一系列建議的整合,具體落實無需打包決策,更適宜打散成多個議案逐一審議,也可以在過程中作出修訂,只要有想法,社群甚至可以提出截然不同的反建議。

作為讚賞公民,我將竭盡所能提出對 LikeCoin 有裨益的發展建議,最終是否採納,如何實行,由整個社群說了算。

以太坊基建

2017.11.25,LikeCoin 才剛立項不久,我在台灣出席 Taipei Ethereum Meetup,即使 Vitalik 和多位核心開發人員親臨主講,也即使正值牛市,以太幣兌 400 鎂左右,現場也才不到百人,長春路的地庫共享空間就足以應付。還記得當時 Vitalik 的講題已是 Ethereum 2.0 ,大談分片(sharding)、Plasma 等技術,預計 2.0 不久將來就會上線,我也天真地相信了(也在活動中首次遇上追看一陣子的區塊勢的作者許明恩本人,所以說,我可是從小就讀區塊勢長大的)。

空中換引擎最是困難,Ethereum 2.0 比當初的構想要複雜得多,落實的過程中多番修訂,開發時間遠超估算,分片甚至直到今天還沒落實;然而,憑藉活躍而強大的社群,以太坊花上 6、7 年時間克服重重難關,透過一系列升級逐漸落實 2.0 的願景,當中最為關鍵的升級包括:

  • 2020.12.01:Beacon chain 創世,掀起 Proof-of-Stake 的序幕,先行者開始質押 ETH 以維護以太坊的安全

  • 2021.08.05:London 升級,降低 gas fee,開始銷毀部分交易用的 ETH(EIP-1559)

  • 2022.09.15:Paris 升級,The Merge 世紀時刻,正式步入 Proof-of-Stake 時代

  • 2023.04.12:Shapella 升級,質押的 ETH 解鎖,開放節點提取獎勵,也可以退出

  • 2024.03.13:Dencun 升級,大幅降低第二層網絡 L2 的交易成本(EIP-4844)

雖然後續的升級工作還在進行,Dencun 升級之後,以太坊主網加上 L2 生態的可用性已經很高,很大程度上兌現了當初低成本、高效能交易的承諾,對於大部分應用,基礎建設不再是瓶頸所在。

此外,隨著抽象帳號(ERC-4337)的落實,新手開戶門檻高,用戶體驗惡劣等一直困擾整個產業的難題,亦有望逐步解決。

創作生態

LikeCoin 是屬於創作者和報導者的社群通證,無論是一開始的化讚為賞,到 2020 年起的內容保育,再到 2022 年起的分散式出版,雖然持續演化,但始終保持初心,關注創作者需要。

放眼創作生態,顯然我們沒有忘記初心的條件。在 LikeCoin 的發源地,大部分公民媒體已經被逼結束,就連銷量最高的報紙都被關門,不單失去未來,甚至過去廿多年的內容都在一夜間被抹走。雖然例子來自單一城市,世界各地的公民都必須警惕,防範威權審查的趨勢蔓延。

生計方面,隨著訂閱制的普及,小部分創作者的收入獲得改善,然而,訂閱制不但造成創作者收入懸殊,到處林立的付費牆也把內容牢牢圍困,資訊不再流通;再加上平台越來越霸道的演算法,和讀者越來越短促的注意力,在歷史上資訊最為發達的這個時代,公共討論竟又面臨最為嚴峻的挑戰。

總括而言,相對於 LikeCoin 立項的 7 年前,區塊鏈的基礎建設走了很遠,現正步入佳境,逐步實現當初的願景,然而技術以外,創作者面臨的難題鮮有獲得解決,甚至還更趨嚴峻。

這是 LikeCoin 3.0 的時代脈絡。


p.s. 這篇簡單的短文我一直拖延,不知從何入手,耽誤了整整兩個月。希望今天踏出第一步後,我能順利完成綠皮書的餘下部分。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台幣、港幣、比特幣,哪個規模最大?哪個會先消失?

跟事前孔明對話 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升級版

四年來第五次寫「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讓歷史見證,用數字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