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Giloo看片筆記

686
·
·
IPFS
·
本文於2022年5月受邀為《Giloo紀實影音》網站所寫之看片筆記
《最好的時光》之〈戀愛夢〉

《最好的時光》

一、這是部侯導的三段式電影:三段劇情並不相關,時空也完全不同的短片,卻分別呈現出侯導過往自新電影以來的三段電影歷程:看〈戀愛夢〉你很難不想起《風櫃來的人》、《童年往事》及《戀戀風塵》;〈自由夢〉根本是大稻埕版的《海上花》,而〈青春夢〉則將《南國再見,南國》、《千禧曼波》冶於一爐。三段短片的時序銜接又可與《戲夢人生》及《好男好女》有所聯繫、對話,可以說《最好的時光》就是侯導電影的濃縮精煉。中文片名也是侯導極為直接的自白:「我其實拍的都是『時間』」。

 二、〈戀愛夢〉裡嘉南平原的彈子房,迥異於楊德昌導演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台北的彈子房。二片片中的年代時間差僅約六年,後者是外省幫派、邊緣學生、失意軍人、太保太妹龍蛇雜處的情愛是非場,侯導卻將其一轉而為純情青年男女「無機」碰撞的情愛試驗場。

 三、侯導讓張震和柯宇綸這兩位「牯嶺街少年」無縫接軌〈戀愛夢〉,將倪淑君換成舒淇,再加上從岡山、台南、嘉義到水上、新營、大林、斗南、虎尾等公路路牌,就成功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外省味轉成台味,但卻仍不失「時代的味道」,足可見侯導及楊導二大台灣導演能夠分庭抗禮真是其來有自。

 四、從1966年的〈戀愛夢〉回溯到1911年的〈自由夢〉,前者是女人到處打工,男人追著女人跑,後者則是男人四處奔走,女人自守閨房相待;再到2005年的〈青春夢〉,已不再是男人追女人而已,女人也追男人,甚至女人追女人,也沒有誰在空閨自怨自艾,而是「你不要我,我就死給你看」這樣一個烈性揮霍的時代。

 五、時代如今已來到2022年,《最好的時光》片子裡的兩位真實人物:〈自由夢〉裡1911年來台灣考察的「梁先生」梁啟超,到了1922年檢查出患有心臟病,此後身體每況愈下,於1929年過世;另一位〈青春夢〉的陳靖(對應到真實社會中為歐陽靖)則於2022年的今天,因育兒理念的差異遭到網友「圍剿」,而這些網友中識得梁啟超的比例頗堪玩味(當然,比例高低沒有孰好孰壞,只反映了時代取捨)。百年來這個世界已經翻了不只兩翻,連彈子房都幾乎要絕跡矣!對此侯導同意唐諾的說法:「不是說那段時光非常美好,而是它是不可取代的,存在在那邊但永遠失去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所以它才成為美好,就是在你記憶裡面有這一塊不可取代的東西。」(《煮海時光》p.255)作為觀眾,也只能期許台灣不斷有電影導演拍出能代表任一個時代的「最好的時光」。

阿薩亞斯《侯孝賢畫像》

《侯孝賢畫像》

一、法國導演阿薩亞斯十分鍾情於東方文化,尤其是香港、台灣,從他身為張曼玉前夫即可知一二。但他1997來台拍《侯孝賢畫像》的時侯,侯導還沒拍出《海上花》、《千禧曼波》、《咖啡時光》,甚至《紅氣球》;所以這部片如果用美國影評人白睿文訪談侯導的書《煮海時光》來加以比擬的話,只能是煮了三分之二的侯導電影海而已。

二、不過這還是目前唯一的一部以侯導為主角的紀錄片(是枝裕和拍的《侯孝賢與楊德昌──當電影反映時間與歷史 》是同時拍侯導、楊導,且僅是簡單一訪),許多畫面及訪談還是很值得一看,甚至這片子裡還訪談了陳國富(還未拍出《徵婚啟事》及《雙瞳》)及吳念真(還未接演《一一》)。

三、看完《侯孝賢畫像》你會了解在所有侯導電影中《童年往事》為何是最重要且必看的一部。吳念真說《風櫃來的人》是侯導跟他過去的電影告別,那個差距「好像從一樓跳到八樓」,但他隨後便立刻說《童年往事》是至今最好的台灣電影。阿薩亞斯讓侯導自己說出原因:他回想自己少年時偷採芒果時的回憶,不是採了一堆帶回家吃,而是在樹上就先吃起來了,那個在芒果樹上一邊吃一邊觀望四周的回憶,讓侯導產生一種很寂寞的感覺,同時他好像也找到一個觀察人生的角度。

四、侯導自言父親自廣東梅縣來台灣只是應工作及生計之邀,心態上還是存著隨時有可能回去的準備,所以家裡的家具都是買最便宜簡單的竹製品;對比朱天文受訪時說道她的銅鑼娘家,很多東西都是用了四、五十年還在用,「有一種長期、穩定的感覺」,這個差異可能是侯導長期與朱天文合作編劇的原因。

侯導唱歌非常投入......

五、侯導很愛唱歌,影片後段拍他與同事唱KTV,對比前段他說道自己當兵前的生活是一團亂,兄姊都視他為不可救藥,但他將當兵入伍視為一個斬斷過去的契機,後來他想當演員,還去參加歌唱比賽;可以佐證這些說法的,就是楊導拍的《青梅竹馬》,這片是侯導出資給楊導拍,自己還當男主角,片子裡還有他和唐諾唱卡啦OK的鏡頭──這無異也是台灣新電影「最好的時光」之一。

雙囍出版《侯孝賢談侯孝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686台灣資深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友善書業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閱讀的島》前總編輯,著有《看電影的人》、《異色的雜念》二本影評集,前者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Noah Baumbach 2019導演

《郵差的白色夜晚》(The Postman's White Nights)康查洛夫斯基(Andrey Konchalovskiy)2014導演

《北方人》(The Northman)羅柏·艾格斯(Robert Eggers)2022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