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 譯事》不再孤軍奮戰: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的理念與行動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經過2年停辦,第30屆台北國際書展明天終於要啟動了!今年主題國是法國,OB精選出4篇與法國有關的文章,要與大家分享。先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2018年書展,也是台灣法語譯者協會創辦人之一,吳坤墉,榮獲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的時機點。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念是什麼、為何成立??實踐過怎樣的行動?對於台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有怎樣的貢獻?不妨跟著OB回顧經典好文,一同重新認識台灣法語譯者協會。
2017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頒獎典禮,左起:法國在台協會主任紀博偉、信鴿法國書店負責人洪麗芬、法國巴黎銀行台灣區總經理胡日新、第三屆文學類首獎陳太乙、法國出版協會主任Nicolas Roche、第一屆人文社科學類首獎潘怡帆,及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吳坤墉(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作者|高竹馨(文字工作者)

翻譯是打破文化藩籬、促進知識交流的橋梁,在出版和媒體產業中不可或缺,在世界局勢益發緊張的21世紀尤為重要。在台灣出版業,與最大宗的英文和日文譯本相較之下,法文書的譯介顯得相對小眾。常有編輯抱怨找不到好的法文譯者,或是缺乏能進一步校對、編輯、審訂的人才。坊間許多法文經典,是經過第三語(如英文、日文)譯作的二次翻譯,有時會發生違背原文,或增減內容等問題。而直接從法文翻譯至中文的作品中,也不乏誤譯的例子。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創立的契機,來自長期關注台法翻譯交流的法國在台協會。2012年底,時任法國在台協會文化處專員的金娜(Valentine Gigaudaut),在以已故法語譯者胡品清教授為名,打造了線上書目資料庫「胡品清法國圖書在台灣資料庫」之後,又找來台法翻譯領域的幾位專業人士,討論在台灣成立法語譯者協會的意願和可行性。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參與擘畫事宜的,包括淡江法文系教授吳錫德、版權經紀人武忠森,以及同時兼任出版人和口筆譯者的吳坤墉。三人依據第一線的經驗,討論台灣法文譯者最需要的資源,認為成立協會一來可以表彰優秀譯者,其次可以讓小眾的法文書有更多能見度,此外,也可以讓譯者這個孤獨的職人能有更多與同行互動的機會,進一步掌握自己的權利。

自2013年提出申請、2014年完成立案,首任理事長為吳錫德。申請入會者須有公開的文字譯作發表,或有公開的口譯經驗。目前協會已吸引近百名會員加入。

2015年起,協會每年定期舉辦相關活動,包括:對大眾開放的「翻譯的藝術」系列公開講座、校園演講、付費的「法語新手譯者研習營」、年度專題講座,以及「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的評選。

➤書背上的名字,真人現身分享心得

「翻譯的藝術」系列講座,目的在讓譯者與大眾面對面,讓讀者也能認識譯者這份職業。2015年10月,翻譯羅蘭.巴特《符號帝國》(麥田)的譯者江灝,與協會合作推出第一場「翻譯的藝術」講座,介紹巴特的思想和翻譯的心得。

《符號帝國》是江灝的第一本翻譯,這次講座雖然不是他第一次公開分享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但卻是首次看到這麼多聽眾。江灝很驚訝:「我本來想,應該不會有什麼人來聽吧,沒想到觀眾坐滿到門口!」現場的提問也很踴躍,有人問翻譯、有人問符號學相關議題。譯者原先只是書背上的一個名字,卻真人出現來與大家分享心得,讓很多讀者覺得新鮮,現場也有人請譯者簽名。

「翻譯的藝術」講座每年固定舉辦4到6場,通常與出版社合作,配合新書出版的宣傳期,在各獨立書店巡迴,免費入場。目前大部分場次在台北,2017年第一次移師台中,在新手書店舉行。現任協會祕書長的江灝期待:「希望接下來的講座能有更多機會到台北以外的城市,接觸到更多不同族群的讀者。」

翻譯的藝術講座現場,講者為版權經紀人暨專業譯者武忠森。(永楽座提供)

➤新手譯者透過研習營,磨練翻譯技巧

2016年底接任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的吳坤墉觀察到:「台灣的英語學習開始得早,進入大學英美語言學系的學生都已經有很好的程度;四年主修下來,其中的佼佼者可以進入如師大或台大的翻譯所,直接往譯者專業邁進。但其他外語學系則不同。比如法語系的學生,多半是進了大學才開始真正學習法語。四年的時間,除了極少數人,要能達到可以從事翻譯的程度是比較困難的。這可以部分說明為何台灣還沒有專門的法語翻譯研究所來培養人才。」

有鑑於學界的資源不足,希望為初入行的法文譯者提供更多學習交流空間,「法語新手譯者研習營」因此順應而生。研習營為期4天,每天分為上午課程和下午的工作坊。課程均由有經驗的譯者、編輯、版權經紀人或文學理論教授分享業界的經驗,學員可以由此初步認識出版業的全貌。

法語新手譯者研習營現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曾以學員身分參加過「法語新手譯者研習營」,後來也擔任過工作人員,本身是法文譯者,也有編輯經驗的陳郁雯分享說:「對譯者來說,工作的內容往往只有獨自跟電腦奮戰。很多譯者來上了課之後才知道,當初自己翻譯的書是經過哪些流程購入版權,而編輯又如何思考譯稿的修訂。譯者能更了解自己的角色在這個產業上的環節,也更知道要如何跟編輯互動。此外,了解其他環節的工作內容,對於職涯選擇等於是開了一扇窗。」

以實務為主的翻譯工作坊,每次限定15個名額,由兩名講師帶著學員一起研究翻譯實務(2017年的講師為知名譯者尉遲秀和陳太乙)。吳坤墉解釋:「工作坊裡研習用的文章,是學員事先翻譯出來的。同樣的文本,很自然的,15個譯者會有15種譯法。而經過討論、辯論或爭論,有時譯者會發現自己在辭彙上的局限,有時則發現別的譯者對於原作風格有不同的詮釋……」

陳郁雯補充:「很多譯者在交流中,會發掘到新的翻譯技巧,對譯者來說收獲很大。」參加工作坊也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陳郁雯說:「同是法語的使用者,如果又有相似的電影喜好,或者關注類似的人文議題,結識到好朋友的機會很高。」

➤獻給翻譯的獎

協會籌劃的許多活動,對台灣法語譯壇,甚至整個出版業而言都是創舉。其中又以翻譯獎的創辦最有野心。吳坤墉表示:「出色的譯作,來自於譯者對作者情感與意念的詮釋、語言轉換的功力,以及文字風采的掌握。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希望藉由表彰傑出的譯者,來凸顯文學性翻譯(traduction littéraire)的價值。」

這裡說的文學性翻譯(traduction littéraire)包含虛構與非虛構作品,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書籍翻譯;與技術性翻譯(如法律文件、技術文件翻譯)不同。文學性翻譯有譯者的創作及詮釋的發揮空間。

吳坤墉指出:「在台灣,出版事業有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做為主管機關,有金鼎獎每年肯定優秀出版書籍和出版從業人員。但翻譯,尤其是文學性翻譯非但沒有任何主管機關來關注,甚至自從金鼎獎在2010年取消最佳翻譯人獎後,台灣就沒有任何肯定傑出譯者或譯作的主要獎項了。翻譯的作品在國內出版書籍占有極大的比例,但關於作品的譯者或翻譯在大眾媒體上卻少有討論空間,更別說深入探討翻譯品質、翻譯的專業、翻譯的人才培養等議題了。如果我們辦了,台灣至少就有一個獎勵傑出譯者的獎項。雖然只是以法語譯者為對象,但也許能得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籌辦之初,最先面臨的問題是「需要一筆經費」。除了獎金的需求,還有評審費及每年6個月左右的執行費用等等。協會希望籌足前3年的預算,讓這個剛剛起步的翻譯獎能步上軌道。

最初吳坤墉奔走多方,向不少藝文與教育基金會提案,卻都鎩羽而歸。在偶然的契機中,他得知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設有基金會,長期支持藝文與教育,便決定一試。當時台灣法語譯者協會剛成立不久,並未累積任何成果足以證明:這個獎真的能辦起來嗎?這個獎可以帶給譯壇什麼改變?可以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嗎?這個獎能回饋贊助方嗎?

吳坤墉手上只有一紙企劃書,和滿腔的熱情。

吳坤墉拜訪了法國巴黎銀行台灣區總經理胡日新(Olivier Rousselet),解釋完這項計畫後,胡日新相當讚賞,在確認協會的財務透明、組織評審穩健正當後,迅即拍板通過為期3年的贊助計畫。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類評審團,左起: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吳坤墉、中研院史語究所副研究員戴麗娟、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翻譯家賴盈滿、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台北分部主任畢遊塞[Sébastien BILLIOUD](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2017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文學類決選評審,左起:文化大學法文系教授胡安嵐(Alain LEROUX)、翻譯家陳蓁美、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劉順一、政大歐文系教授阮若缺、台灣當代小說家童偉格(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資金到位,評審辦法也研議完成,首屆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便於2015年熱鬧開辦。初期的翻譯獎評選對象為文學類作品,評審共分兩階段,第二輪評審規定由三位法翻中的翻譯家、一位法文母語的翻譯專家,以及一位中文創作的作家或學者組成。知名作家胡晴舫、駱以軍、童偉格等便先後應邀擔任過評審。如此一來,評審過程不僅能照顧到中法雙語的轉換和詮釋,能適切提供對法語原文的見解,也能評析中文譯文的品質。

「法國知名的龔固爾文學獎和費米那文學獎等,每年由同一評審團評選,評審團有一定名額,遇缺才補。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則希望每年的評審團都令人耳目一新,能為決選風格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吳坤墉特別強調:「我們不是要選『最好』的翻譯作品,畢竟翻譯有其藝術層面,沒有絕對的『好』。我們希望透過如同坎城影展的評審方式,每年由不同風格的評審團,為這個獎帶來更多元的品味。」

➤獨一無二的獎座,用不同身分訴說相同的故事

即便連翻譯獎的獎座,吳坤墉也有巧思:「一開始我們就覺得,要找到現成工業製作的獎盃或獎牌很容易、很便宜,但是也很無聊。我們想要找一個創業或事業剛起步的藝匠,可以為我們的翻譯獎製作獨一無二的獎座。」

協會後來找到「水顏木坊」的魏榮明,他的設計工廠以回收的木材整修、塗料後再利用,製作傢具和生活物件。因為這獨特的方式,他為協會翻譯獎設計的獎座,每年來自不同的木材,每個獎座都有細微的顏色和質地差別。

這不就像翻譯的工藝嗎?原文從每位譯者手中經過,化為不同風格的中文,但仍遵循著一定的準則。就像不同木材清洗之後,風乾雕刻成不同的木塊,儘管看起來是同樣的獎座,卻用不同的身分說著同一個故事。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獎座(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連辦了3年的翻譯獎,獲得各方許多建議與鼓勵。法國巴黎銀行也繼續全力支持,在2018年初與協會簽下為期4個年度的冠名贊助新約。從今年起,「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將改成一年針對文學類,一年針對非文學類法譯書籍進行評選,每次可累積兩年份的出版品加入角逐行列。

目前,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正在籌備新網站,希望讓資料的使用與分享更加便捷。研議中的法語譯者的名單資料庫,更利於編輯和譯者的媒合。此外,有鑒於大部分譯者與出版社的資訊不對稱,往往無法在簽約時掌握自己的權益,協會也正在參考國內外的實務與範例,與智慧財產權法律專家研擬捍衛譯者權利的合約範本。譯者的譯稿是否該「賣斷」給出版社?能否協議出一定的版稅額度?譯稿的稿費該何時支付?交稿時、出版時,或者能否協議於簽約時即支付部分稿酬?譯者能否主張著作人格權?如何主張?這些問題與討論,都會在接下來的日子繼續討論。

取自台灣法語譯者協會官網(2022年)

然而,創業維艱,守成也充滿挑戰。協會必須面對的問題,首先就有人手問題。除了翻譯獎的運作有贊助經費之外,協會所有行政工作都是不支薪的,包括講座、研習營等大小活動的籌辦,大部分工作人員還有正職工作,等於身兼兩職,非常辛苦。協會向會員收取的會費,並不足以支撐所有的營運成本。來自文化部和法國在台協會的補助,目前只夠用來支付上述講座、研習營的講師費,其他眾多事務,目前只能仰賴所有工作人員無償的付出。如何讓美好的理念走得長遠,如何找到資金和營運之間的平衡,將是長期的抗戰。●(經內容調整,原文於2018-03-12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延伸閱讀

報導》陳秀萍與其譯作《布赫迪厄》獲2021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非文學類首獎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
Association taiwanaise des traducteurs de français - ATTF

官方網站臉書YouTube頻道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話題》「雪」如何作為文學/抗爭的主體:韓江文學中的抵抗宇宙

編劇書簡S2EP5〉巨大的集體創傷:婁燁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及其他

人物》東山鴨頭那邊曾經有一場地震:專訪梁綉怡談小說集《東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