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75《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01:才剛開篇就差點被滅亡的國家!?
──────────原文──────────
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呉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爲越王。
元年,呉王闔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越王句踐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呉陳,呼而自剄。呉師觀之,越因襲撃呉師,呉師敗於檇李,射傷呉王闔廬。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句踐聞呉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呉未發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凶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呉王聞之,悉發精兵撃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呉王追而圍之。
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爲之柰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句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呉,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爲臣,妻爲妾。」呉王將許之。子胥言於呉王曰:「天以越賜呉,勿許也。」種還,以報句踐。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種止句踐曰:「夫呉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閒行言之。」於是句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閒獻呉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於呉王。種頓首言曰:「願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嚭因説呉王曰:「越以服爲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呉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爲亂。」呉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
──────────翻譯──────────
越王「句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子,封在「會稽」,恭敬地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他們身上刺著花紋,剪斷頭髮,除去荒草,修築城邑。此後二十多個世代後,傳到「允常」。允常在位的時候,與吳王「闔廬」發生戰爭,互相結下怨仇,雙方因此不斷地討伐。允常去世後,兒子「句踐」即位,這就是越王。
越王在位第一年,吳王闔廬聽說允常去世,就發兵討伐越國。越王句踐派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勇士們排成三行,來到吳軍陣地前,大聲呼喊並自刎而死。吳國士兵觀看這場景時,越軍趁機襲擊吳軍,吳軍在「檇【音罪】李」那裡被打敗,吳王闔廬被射傷。
闔廬在彌留之際告誡兒子「夫差」說:「一定不要忘記越國。」
越王在位第三年,句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士兵,為了報復越國,越王便打算在吳國未發兵之前,搶先去攻打它。
「范蠡」勸諫說:「不可以這樣做。我聽說武器是兇器,發動戰爭是違背道德,爭鬥是處事的最下策。暗中計謀,違背道德,喜愛使用兇器,親身參與罪下等的事情,上帝會禁止他,這樣做是不吉利的。」
越王說:「我已經決定了。」於是發兵進攻吳國。
吳王聽到消息後,動用全部精銳部隊迎擊越軍,在「夫椒」那裡打敗越軍。越王收聚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守到「會稽山」上。吳王追趕並圍困了他們。
越王對范蠡說:「因為不聽您的勸告,所以才落到這個地步,這該怎麼辦呢?」
范蠡回答說:「能夠完滿地保住功業的人,一定得到上天的保佑;能夠轉危為安的人,一定會得到人民的支持;能夠節儉生財而成事的人,一定是因地制宜得到了地利。如今,要言辭謙卑地送給吳王豐厚的禮物,如果他還不答應,您就親自去吳國做抵押,侍奉吳王。」
句踐說:「好吧!」
於是派大夫「種」去向吳國求和,「種」跪著邊向前行走邊叩頭說:
「君王的亡國之臣『句踐』派陪臣『種』斗膽向您的辦事人員報告:句踐請求做為您的奴僕,他的妻子做為您的侍妾。」
吳王剛要答應「種」。「伍子胥」就對吳王說:「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您不要答應他。」
「種」回去之後,把出使的情況報告了句踐。句踐打算殺死妻子與兒女,燒毀寶器,然後與吳國決一死戰。
「種」阻止句踐說:「吳國的太宰『嚭』很貪婪,可以用重利引誘他,請您允許我暗中去吳國收買他。」
於是句踐便派「種」把美女珠寶玉器秘密地獻給吳國太宰「嚭」。「嚭」接受了,於是就把大夫「種」引見給吳王。
「種」叩頭說:「希望大王您能赦免『句踐』的罪行,我們越國將把全部的寶器都送給您。如果不幸得不到赦免,句踐將把妻子兒女全部殺死,燒毀他的寶器,率領他那五千名士兵與您決一死戰,您也必將付出相當的代價。」
太宰「嚭」藉機勸說吳王:「越王已經甘心作臣子了,如果能夠赦免他,這對我國有利。」
吳王準備答應他。「伍子胥」進諫說:
「現在不滅亡越國,以後一定會後悔的。『句踐』是賢明的君主,大夫『種』、『范蠡』是賢能的大臣,如果放他們回國,將會作亂的。」
吳王不聽,終於赦免了越國,撤軍回去。
─────────解說與心得─────────
讀完了《史記》「世家」系列的十卷後,來到了第十一卷〈越王句踐世家〉。相較於前幾卷或是用「國名」為篇名,或是用周朝開國功臣或宗親為名,這一卷用了一個比較「晚」出現的越王「句踐」當作篇名,可見越國的史料相較之下應該是更少的吧!?
提起「越國」,雖然開篇說是夏朝大禹的後代,還提到「少康帝」的庶出,但歷來不少學者都提出過質疑。畢竟,夏朝距離越王句踐,相隔超過一千年之久,如果以三十年為一個世代的話,兩者更是隔了約三十代左右。如此遙遠的關聯,雙方真的有血緣關係!?這點還真令人感到懷疑呢!
另一方面,越國北方的「吳國」號稱是周王朝開國國君的後代,宣稱先祖「太伯」是因為「謙讓」才遠赴蠻荒的吳地建國。而跟吳國為敵的「越國」,則宣稱自己是夏朝大禹的後代,總感覺似乎是為了跟吳國對抗而硬牽強附會的。
話雖如此,根據《史記‧夏本紀》的紀載:「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因此當年或許真的曾把一些人留在「會稽」那裡祭祀大禹,似乎也不無可能。因此,這群被留在「會稽」附近的夏朝遺民被當地的土著同化,過著「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的生活,後來慢慢形成「越地之國」,似乎也有可能。因此,關於越國與夏朝的關聯,這裡就持保留態度吧!
無論如何,根據司馬遷的這段紀錄來看,越國的文化是比吳國更加野蠻的,特別是戰場上的「自刎秀」,讓吳國士兵看得目瞪口呆,最終反而慘早越國擊潰的紀錄,更讓人讀來膽戰心驚。
為了對抗越國這種「野蠻」的作戰方式,吳王夫差決定用心練兵,用文明的方式對抗越國的野蠻戰法。得知此消息後,越王句踐打算先下手為強,最終卻反遭吳國精銳部隊擊潰。對此,越王句踐聽從大臣「范蠡」的建議,打算不計代價跟吳國求和,即使去當吳王的奴僕都沒關係。然而,話雖如此,當得知真要去當吳王奴僕時,句踐還是反悔了,甚至揚言要殺死妻兒,放棄一切的一切,只為了跟吳國一決勝負。
所幸在大臣們的勸諫下,句踐放下身段,答應了這個屈辱的請求。最終,吳王夫差得知句踐把身段放得如此之低後,便打算放越國一馬,即使大臣「伍子胥」一次又一次地勸諫,他仍決定撤軍,讓越國免於亡國。
在這段紀錄中,令我比較好奇的是大夫「種」的部分。這位大夫「種」應該就是我們熟知的那位「文種」。但我查遍了《史記》、《左傳》,甚至春秋時代的文獻,竟然都沒有「文種」這個稱呼。最早出現「文種」一詞,要到戰國末年的《韓非子》,再來則是漢代整理的《吳越春秋》等書。換言之,並沒有任何早期資料提到「文種」這個名稱。那麼,大夫「種」是否就是我們印象中的那位「文種」呢?雖然我認為他應該就是文種,但為什麼之前只被稱為「種」,後人卻能更完整地寫出他的「全名」?是後人的創作?抑或是考證的結果?這點可能得在參看更多資料才會知道,這裡就先放下吧!
總之,相較於先前的每一卷「世家」,這卷〈越王句踐世家〉顯得格外不一樣。特別是越國的故事竟然才剛開始就差點被滅了!?要不是句踐願意放下身段,要不是越國大臣們出謀劃策,吳國應該很有可能會把越國滅掉的。
那麼,躲過亡國危機的越國接下來會遇到哪些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