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鹿斑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大肚的底蘊

小鹿斑比
·
從大肚的磺溪書院聊起

小鹿一月初就要去大肚讀書會發表一小時的談話,大肚週五,台中周六,為了偷懶0.0,也因為兩邊聽眾不同,小鹿決定兩邊都聊五常之德~
雖然兩邊的主體內容一樣,但因為一個在大肚一個在北區,所以一開始的開場白是不一樣的,也因為如此,另外準備了大肚的開場白,北區的上次有跟大家聊過,就不另提。

小鹿在幾年前第一次要來大肚的讀書會時,就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可是大肚啊!
什麼是大肚?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想想笑呵呵的彌勒佛,頓覺在座的大家一定能包容小鹿的不足,用慈祥和藹的態度鼓勵小鹿成長。

而去年小鹿第一次自己騎車來大肚,在快到場地前,小鹿如同自己綽號般的....迷路了…,我騎到了附近的磺溪書院,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說明,磺溪書院的前身是西雝社,也稱為文昌會,是由清朝時期住在現在烏日區的舉人楊占鰲(他是清道光十九年的舉人);與下寮尾座(也就是現在的磺溪里)的仕紳趙順芳所創建。
原本的西雕社,是一些文人士子以文會友的集會場所,其中的許多士紳也會一同募集善款當作學租,藉此招收孤寒學子來此讀書,所以,當時的西雕社也有義塾的用途。

後來有感於該區的文教風氣尚嫌不足,所以經趙順芳還有趙順芳的兒子趙壁興、汴仔頭(現在永順里)蔡勝記的蔡燦雲、蔡瀚雲兄弟等人領頭號招,發動募捐,就這樣在現在的地址上籌建了「文昌廟」,接著在文昌廟中開闢「磺溪書院」,從此大肚下堡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大肚區、龍井區、烏日區等區)的學子,就有了一個求學讀書的地方。

日治時代的磺溪書院被迫停止了教育,不過日軍的近衛師團曾經在此進駐,所以都還維持著不錯的狀態。戰後台灣義務教育普及,大肚國小就曾經借用書院,作為鄰近村落學子上課的教室。

自從西雝社成立以來,經由文昌祠的改建一直到民國政府修復為止,磺溪書院經歷了各種不同的天災與人禍,但就是因為書院的成立,讓臺中市、彰化縣一帶的文化教育有了良好的基礎並留下深深的影響。 

朋友拍攝他那邊睡覺中的貓老大

對於書院的由來,小鹿感到感動,一方面是有感於大肚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一方面則是感動於以前的人那種把作育英才當作自己責任的心態。

大家想,這些當時的讀書人,當時的仕紳們,是用怎樣的想法來出錢出力的呢?用現代人世俗又功利的心來想,會不會覺得:只有我們這一家讀書,有出息最好了,最好其他人都讀不了書,上不了進,這樣就沒人跟我們家競爭,我們家就能永遠有出息!

如果這些舉人仕紳這樣想,當年的大肚會變成怎樣?還會有後面有出息的青年學子嗎?還會有人文薈萃的社會嗎?

應當沒有。

那為什麼當年的讀書人與有錢有能力的人,會願意出錢出力?
因為以前的讀書人與有能力的人,認為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為這個社會付出多少,因為以前的人認為讀書明理是件好事,他們自己享受了這個好處,就想讓更多人也能得到這個好處,

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這是一件在我們的人性之中自然而然會去生發流露的事,我們本就是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我們的天性就是看到別人受飢餓,就像自己受飢餓一樣,看到有人溺水了,就會想去救他,這就是我們天性,我們的天性,天生具有五常之德。

被人吵醒的貓老大

至於五常德後面的介紹,之前有聊過仁與義,最近會在補上禮、智與信。

最後請大家祝福小鹿...,能順利在1月前至少試講兩次...,時間掌握得更好一點...,千萬別像去年的孟子那樣...,一小時的稿,最後花了三小時分三場才真的講完.....。

先去準備下午的會議啦,明天聊(揮手)。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