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米回来了

阿布拉赫
·
(修改过)
·
IPFS
"横人永远是让怂人惯的,这个事,只能批判,不能歌颂!"

从4月21号《不要抬头》的长节目后,到10月29号的《隐入尘烟》前,波米的“反派影评”公众号有6个月没有只言片语的更新。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眼疾所致。他在年初的年终直播里简要提过眼睛的事,又在后来当“随机波动”的嘉宾时解释过长时间没更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眼睛出了问题,不太能负荷剪辑工作。

“随机波动”那期节目之后,他才算正式“失踪”。在那期节目里,他字斟句酌,如履薄冰的风格,让我后来感叹,他还是得在自己的地盘,做自己的主人,才能挥洒自如。也没准就是因为随机波动的平台过大,听众过杂,才让他破了“影迷”圈子,最终引来关注,从而不得不失踪……吧?

当然,这都是猜测,没有证据证明,他遭到到了威胁或者强迫,他从来没说。很多人在微博向“反派影评”那些长驻嘉宾打听波米的去向,超长时间不更新的原因,没有人能得出答案。嘉宾们语焉不详,支支吾吾,似乎更加印证了大家的猜想,那就是:不可说。与此同时,“反派影评”公众号六年多来积累的几百期影评节目,大量链接失效,甚至删除。

过去半年,我在微博看到很多“怀念波米”的博文,有人说,在这样荒诞的时代,失去了波米的“愤怒”,似乎连最后一丝希望也失去了。我也发过好几条,有时候几乎忘记了,但隔段时间,会突然惊醒,他还没回来。好在,我买了所有的付费节目,在他不再更新的半年里,我把“国片十年”、“港片十年”、“金马十年”、“戛纳十年”,甚至我并不太熟悉的“柏威十年”,都来来回回听了两遍。前天晚上跑步,还在听“柏威”,昨晚得知他“复更”,我跟朋友说,一定是我的诚意感动了上苍,我被朋友啐了一脸,他说我是自做多情鬼,人家九月就回来了。

是的,他建了新号,昨晚大家奔走相告跑去围观,原来人家已经默默更新了三期,第一期是9月26日的《分手的决心》。那么多人在想念他,但是竟然很少人发现他另起了炉灶。

波米在他最后一期“马后炮”里讲了一个“冷笑话”,说有个人,知道他死后要下十八层地狱,先去探店,想选个不那么可怕的惩罚。走了一圈,看到各种惨烈,开肠剖肚的、五马分尸的,吓得够呛。后来他看到有一个粪池,几个人下半身泡在粪池里,上半身露在外面在喝咖啡。他觉得这不错,其码没那么疼,于是跟小鬼说,我就选这个。小鬼说没问题,反正他们15分钟的放风时间马上结束了,等你死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下一阶段10000年的倒立。

那期的结尾,振聋发聩,波米说:

这15分钟的茶歇,就是过去的这30年。这杯咖啡,就是全球化。而现在,下半场的倒立,要开始了。

今天一早,我连续听完了只有他自己SOLO的两期节目,第一期《分手的决心》没有什么敏感内容。第二期《隐入尘烟》一直也很平和。我在想,他应该像此地的很多人一样,决定复出,必定收敛了锋芒,藏起了尾巴。直到听到结尾他的慷慨陈辞,我才恍然大悟:他还是从前的波米,他没打算屈服于恐惧。

在那期标题为《此所谓,简中的温良》里,波米在最后颤抖着声音喊:

我们现在沦落到这般田地,就是这部电影歌颂的这种国民性(逆来顺受)使然……
横人永远是让怂人惯的,这个事,只能批判,不能歌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