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世紀對談!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在我們既定的印象裡,異教之間總是存有排他性,甚至還會妖魔化異教來宣揚自己的信仰,但在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身上卻奇蹟似地看見充滿包容與接納的深厚友情,光是翻開這本書瀏覽兩位互動的照片,就忍不住令我熱淚盈眶,因為他們所散發出的笑容與慈愛,都足以令人深信這世界仍舊存在美好。

兩位的對談契機始於原本達賴喇嘛打算前往南非參與屠圖主教的壽宴,無奈南非政府迫於中共的壓力而不願意核發簽證給達賴喇嘛,於是也促成了屠圖主教飛往印度與達賴喇嘛對談並記錄成書的計畫。

我們或許沒有榮幸可以親臨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對談現場,但可以透過一部電影及一本書深入了解兩位精神領袖的內在思維,對於全人類而言都是莫大的幸福與喜悅。

事實上,倘若我們不知道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過去的經歷,實在很難從他們的逗趣的肢體動作與笑顏去得知兩人曾經遭受的苦難,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理應一生懷憂喪志且憤世嫉俗的兩人,何以能真誠地感受到心靈的平靜與喜悅呢?這當中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大智慧,也是這場對談之所以深具價值的原因。

達賴喇嘛被問到中國入侵西藏令其被迫遠離家鄉流亡印度的坎坷命運,他表示流亡的幾十年反而令他擺脫了繁文縟節,也有機會交到更多的朋友,更能把慈悲為懷的理念向全世界宣揚,雖然被迫離開成長的家園是很令人難過的一件事,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苦痛,一旦把眼光放遠,就不再拘泥於眼前的挫折。

我很感動達賴喇嘛在對談中提到全世界有七十億人口,但是有超過十億人沒有宗教信仰,所以他認為要培育心中的價值觀並不一定要靠宗教信仰,因為我們不能把無宗教信仰的人排除在外。這一段話非常震撼我,也有別於過去聽聞某些宗教總是宣揚只有信仰他們的神才能得永生,就好似不信者就沒有資格得到任何關愛。屠圖主教同時也令我深受感動的原因是他宣稱倘若天堂恐同,那他便不願意上天堂。他們兩位所展現的包容力正是向我們展現寬厚的慈悲心。

為什麼這次對談的主題要針對「喜悅」來談呢?主要是現代人即便擁有再多的物質享受,都無法真正感受到喜悅,而「喜悅」又關乎到一個人是否能保持心性的穩定,進而發展出同理心與慈悲心

而阻礙人們感受到「喜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對談中提到恐懼、壓力、焦慮、沮喪、憤怒、寂寞、嫉妒、病痛⋯⋯等,其實要遠離這些苦痛並不是假裝它們不存在,而是轉換看待事物的角度。例如當我們感受到痛苦的時候,也想想其他飽受苦痛之人,這不是基於比較誰比較可憐的心態,而是把自己與他人連結,讓自己感受到此刻並不孤單,把原本的苦惱轉向憐憫,自然而然自身的痛苦也會減輕。

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觀點大致上雷同,唯一有些許不同的是達賴喇嘛認為有些感受是可以透過修行在發生之時就立即轉化,而屠圖主教是主張感受不可抹滅,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化逆境為轉機,屠圖主教甚至表示即便是劇烈的痛苦,也是人生不可少的調味料,至少能夠培養人的同情心。

在對談中,我們可以得知「喜悅」是即刻可得且不必等的東西,而期望造福他人的時候就能得到最大的喜悅。然而,在造福他人之前又必須先屏除自我中心的思想,當一個人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那就是痛苦的來源,倘若認為自己與有情眾生都是一樣的平凡人類,才能遠離孤獨而創造與他人的信任關係。

說到底,一個人之所以無法感受到喜悅的原因並非是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於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追尋更大的喜悅講述的是一種更富有同理心,且能轉而關懷他人痛苦的善行,也是基於如此崇高的理念,進而促成了兩位宗教界精神領袖的世紀對談,並且透過兩位的互動真切地展示了何謂言行而一。

這是一本令我數度感動落淚的智慧之書,光是閱讀文字就被他們兩位智者的言談所折服,更被他們的幽默風趣所逗樂,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透過文字、有聲書及電影去領略如何安頓內心並練習感受喜悅。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愛上學習的前提必須要有充分的放鬆與休息

《私立探險家學園1:開始之島》《私立探險家學園2:在成為女巫之前》入園套組

吳淡如《這一生值得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