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耕|疫情下的天空•遠距會議

閱讀筆耕
·
·
IPFS
·

這篇文章在談COVID-19疫情期間,我參加線上讀書會,學習到的新事物,以及一個額外成果。

Photo by Ystallonne Alves on Unsplash

■ 線上讀書會

 ✅ 緣起

受疫情影響,先前參加的實體讀書會取消了。後來,有一次逛PTT book看板,看見有人在招生線上讀書會的新血,寫了封私信報名。

團體採小人數編制,所以徵員比較嚴謹。我和另外2名「同梯新人」——連同主持人,共4人——先是參與了「體驗場」,讓我們瞭解運作模式,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與期待。若覺得OK的話,再正式邀入LINE群組⋯⋯後來我們3人都加入了。

✅ 運作模式

每個月的第3個禮拜天上午,是固定聚會的日子,時間抓2~2.5小時。使用的視訊會議軟體是Google Meet

每次討論會,有設定1名主持人和2名主講人,照表輪值,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要角」,時間先後上的差異而已。

主持人——除了「控場」以外——可以制定主題,大概提早兩週,拋出幾組關鍵字,輔以說明準備方向,其實和Matters的社區活動提案相似。當然,若主講人要自行擬定題材,也是許可的。

⚠️ 主持人:控場、制定主題。

主講人分享的時間,大約是5分鐘左右,而其他人也沒閒著。

當講者結束發言,接下來會進行兩輪聽眾時間——大家都得開口。第一輪主要鎖定在「提問與看法」,讓主講人先前的論述,有回答/說明/補充的機會;第二輪則是著墨在「讚美與建議」,給予簡單評價。

⚠️ 主講人:5分鐘論述。回答/說明/補充。
⚠️ 聽眾:提問、看法、讚美、建議。

除了每月固定聚會,另有不定期的「番外篇」,自由參加,且不排議程,通常都拿來閒聊「最近讀了哪本書」。


■ 我學到了什麼:平衡權重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首先,我發現大家的權重都是一樣的,體現在角色的輪值,或是發言時間的分配——有各自的絕對發言時間。

不禁想到以前參與的會議,常常是固定某幾個人講的口沫橫飛,或是由職位較高者主導方向,還有不少人變成了純粹的「旁聽者」。

⚠️ 深切思考「權重」的分配,力求平衡。

最近有一本新書叫《零規則》,談Netflix的企業文化。書中有一個例子,因為員工來自世界各國,公司鼓勵在會議上,大家踴躍舉手發言,希望廣納多元的想法。

後來,創辦人收到反饋,表示這樣做立意雖好,但是「舉手」這個動作並不OK——總是看見美國人爭先恐後的出頭。原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習慣在眾目睽睽下,競逐表現的機會。

最後高層採納了意見,修正了作法,變成「各國先小組討論,再各自推派一名代表發言」。

這也是平衡「權重」的落實。

此外,為了要回應主講人,特別是「讚美與建議」簡評的部分。我在聽的時候,得特別專注 — — 想再重新溫習《你都沒在聽》這本書。

⚠️ 成為一名好的聆聽者。

■ 額外成果:LINE表情貼

在LINE群組中,每當回覆留言、置頂公告文,或是發表讀書心得於記事本時,常會用到一些特定字串

久而久之,有一天心血來潮,做了一套與會議、閱讀有關的「表情貼」,也順利通過審核,上架成功。

也算是拜疫情所賜,衍生出來一個額外成果吧(笑)!

LINE表情貼成品 👉 點此

符號標籤:會議、閱讀篇

閱讀筆耕的臉書專頁 👉 點此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76|AI 沒幹掉編輯,反而養活了一票人

閱讀筆耕|幣安交易所 3大「白吃的午餐」超級比一比

卡片盒筆記 ze5 |數位化文獻筆記要怎麼寫?節錄評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