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與休閒;體驗的效率陷阱?《人生四千個禮拜》ep.2

小豆
·
·
IPFS
·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在書中提出時間管理建議,以下節錄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以下節錄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豐富人生活動

英國記者貝內德直言不諱地點出,多數人每天都浪費了數小時,尤其是晚間;他們告訴自己「我累了」,但明明可以輕鬆加把勁,從事那些大家號稱永遠沒時間做、但能夠豐富人生的活動

前面那句話,點醒我重視時間的有限性,在「心流」書中也曾經提到類似概念:「休閒的目的是讓我們從工作中喘口氣,但是大家通常只是消極的接收訊息,少有人會使用到任何技能或是去探索新的機會。」並建議我們可以「為自己在空閒時間找個需要專注力、可以增進技能、發展自我的活動

這讓我想到的在大學生活,除了課業之外,大家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活動,例如社團、學樂器、服務、拍影片,很多活動其實並沒有到很輕鬆,但能從中獲得成長

例如我目前就是以閱讀和寫文章為主,這些活動可以為我帶來成長和成就感,因為閱讀可以獲得知識和獲得啟發,以各領域的人的視角來看待事物,豐富自己的學科觀點,而寫作則能將這些所得進行輸出,以及進行思考,並訓練自己管理知識和留下紀錄,選取一部分筆記內容輸出為文章,能為他人帶來一段閱讀體驗,也能帶來成就,這些能夠豐富我的人生

這篇文章(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547010?page=1)則提到,在工作和興趣中,不是做捨取,而是可以兼做,在兩者取得平衡。可能會想說,上班後已經很累,如果又要另一份工作,不是會更累?為何不輕鬆的看電視或是上網過完這天

裡面提到工作分為兩種,一種是耗損能量的,一種是補充能量的,每個人都會同時有這兩種,上班超忙的時候,卻總覺得心裡有個大洞填不滿,那是靈魂深處的回音,卻一直被我們忽視,一旦回應了,在上班之餘去做它,便感到身心平衡

⬛休息和體驗

工業革命前,休閒並非達成其他目的的手段,而是休閒本身就是目的;工業革命後,使得對於時間和時鐘概念普及,開始會按時照時間發工資人生的價值(不論是工作時間或休閒時間),要看未來能換得其他什麼東西,而不是人生本身就具有價值。

只要無法替未來創造某種形式的價值,全都算是偷懶,造成人們變得很難單純享受片刻的休息,不去考慮任何潛在的未來好處,因為不具備工具價值的休息,就感覺像在浪費時間

建議避免把所有的空閒時間用於個人成長而是單純享受體驗帶來的樂趣

我讀到這段時,表面上看起來和上一部分內容有些小矛盾,但其實兩部分內容是可以相容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可以有不同活動,各種活動本就有不同價值,本來就會有些活動成長性質多一些,有些少一些

例如我除了閱讀和寫作,也會看動漫和回憶錄等,上述都能當作寫作題材,也有很多富含意義的內容,但每次看動漫和回憶錄內容,都要求自己要輸出寫成文章,可能就會使得過程中難以沉浸,也會變很累,而且要將所有事情都寫成文章,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此我自己在閱讀時傾向做較多筆記,而動漫和回憶錄則就可以少做一些

又或者是我在洗澡、哼歌、賞花時,這些活動成長幅度通常不會比閱讀和寫作還高,也比較少會出寫成文章,但這些活動本身已有很高舒壓性,當在進行這些活動時,要最大化休息成效,就是真正投入其中,當然每個人的活動不同,可以看大家如何選擇

而我認為上述兩者觀念,就看個人情況去使用,如果較少成長或成就時,可以採用第一種觀念激勵自己;如果因為放鬆而罪惡感和壓力太重時,可以採用第二種觀念,就看個人情況去做選擇及進行時間的安排

⬛效率陷阱

而作者也提到效率陷阱的概念

在你獲得以驚人速度完成工作的口碑之後,你將獲得更多的工作,例如「處理完電子郵件」的過程,實際上會帶來更多電子郵件。

並用來說明體驗:世界能提供的體驗幾乎是永無止境,因此親身體會過幾樣之後,並不會讓你感到已經享受到人生的可能性,反而會直接再度掉進效率陷阱。成功有過更多美好的體驗之後,會開始覺得除了已經擁有的一切,你有能力或應該再多要一些,結果就是讓活不過來的問題愈演愈烈。當塞進更多事情時,會讓活動的「質」也受到影響

這給我帶來啟發,在世界上的體驗真的太多了,例如看動漫、聽音樂、看表演、看電影、旅行等,有時候聽見他人去哪裡、看哪些電影、看那些表演等,可能會讓人感到自己漏掉了很多重要的體驗,然後陷入比較心態而讓人有壓力,我認為他人體驗可以參考,但避免陷入比較心態,同時感謝自己已有的體驗,以及感受自己體驗的獨一無二

每件事情有不同價值,別人的選擇和體驗未必適合自己,我們還是必須要評估自己的喜好、價值觀、時間、經濟等,例如我認為國外旅行的話要花比較多時間和錢,加上出國手續較繁雜,而看書、看影片、動漫等就在書桌用數位工具就能進行,我就認為這些較為優先,如果對外國想了解,也能看介紹國外的書、影片、紀錄片等,這也都是種體驗,而且這些體驗常常能以更深入或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以不同方式來看待國外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豆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要送什麼?把「時間」當成禮物!?

【隨筆】《回不去的遊戲時光》

大學選課迷思:學費相同,選越多課越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