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澳門特首選舉
作者:Jasper (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今屆澳門特首選舉的最大看點,似乎是唯一候選人的出身與背景對澳門政治所代表的新意涵。有人認為是代表「京人治澳」、中央要「改土歸流」云云;亦有意見從家族政治切入,認為澳門的舊仕紳家族終要讓位新勢力。
這些觀點已存在多年,如前者「改土歸流論」主打一個黑箱政治,目的為猜測最高領導層想法,然而想法永遠無法驗證;而澳門的家族政治觀點則歷史悠久,但嚴格說上屆特首也非「何、馬、崔」三大家族出身,舊仕紳們在澳門回歸廿年後仍有多大影響力值得疑問。
筆者並非指以上論點沒有道理,但多點思考總是好事,故本文希望帶進一些來自學界的新視角,即菁英政治的觀點。
新視角:菁英政治
筆者希望大家先有個理解,即無論執政者是來自那個出身地或家族,本質上他們都是菁英(elite),這裡的菁英不是指他們是天才或特別聰明,而是指其有著可以進入管治聯盟的條件,例如個人專業與社會地位。
在澳門,特首候選人除了個人能力,至少也要熟悉本地事務與受北京信任,可能還有其他條件,因為不同地方有自身的菁英執政條件,而澳門家族之所以在過去很長時間成為澳門的管治菁英,也是因為他們擁有這些條件。相反,如果條件消失,自然更大機會「出局」。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治理澳門並非單靠特首一人,而是從行政、立法到司法機構一大班人,這些部門的領導者構成治理澳門的所謂「管治聯盟」。就算是民選政府,其執政者(或內閣)也多是由黨派這類聯盟選出。
如果我們接受以上菁英政治的觀點,那麼在討論誰人當選特首時,就不會只觀察其個人特質或與北京關係,而也會注意特首候選人與既有管治聯盟的關係。例如舊的管治聯盟是否出了問題,所以才要換新的?新的菁英又有什麼特色以及能否解決問題等。
如此,可以討論的光譜變得更闊,也不再只聚焦於特首個人或無法窺見的北京意志。這都是下面要討論的內容。
管治聯盟有何作用?
要了解舊聯盟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可能要思考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管治聯盟有什麼作用?
政治學一般認為管治聯盟有三大作用:
維持侍從關係:即在聯盟內的菁英是團結的,利益和命令在菁英間能有效分配;
改善合法性:這個聯盟能夠強化執政者的管治合法性,簡單來說就是提高大眾對政府的信心與滿意度;
落實政治動員:有需要時,這個聯盟能有效動員社會群眾,這便要求聯盟內的菁英不能與大眾脫節,要能維持良好的社群關係。
依照以上定義,我們可以明白為何自回歸過渡期到特區建立初期,澳門政治都由三大家族壟斷,因為這些家族構成了良好的管治聯盟。
首先三大家族是團結的,其成員自殖民時期便互相參與和擔任從澳門中華總商會到鏡湖慈善會等重要的華人社團領導層;其次,透過長期擔當澳葡政府與北京間的「中間人」角色,促成內地供水澳門、解決重大社會衝突(如「一二三事件」)、並在回歸談判時反映雙方意見等,這些家族的菁英確實有效提高殖民政府的執政能力;最後是落實政治動員,以中華總商會為首,菁英的影響力擴及街坊總會和工聯等傳統基層組織,並透過這些組織去連結與動員澳門華人。
以上功能直到回歸初期亦運作良好,故出自何家的首任特首何厚鏵可謂強勢領導,成功完成特區組建與賭權開放等重大任務。但此後,這個由傳統菁英組建的管治聯盟便問題漸現。
舊聯盟出了什麼問題?
自權賭開放,新的博企進駐,各種巨大建築與基建不斷拔地而起,澳門的賭業、地產與建築業同步擴張。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舊菁英的影響力漸褪;新菁英跑步入場。
新舊菁英交替必須一起討論。一方面,以中華總商會、街總與工聯為首的傳統社團菁英被新政府任命、指派或委任進行政與立法等政治機構,不再「在野」而無實權,但壞處則是長居體制內漸與大眾疏離,甚至為擁護「行政主導」,不能事事與基層大眾站在一起。
其結果是為了維持團結,失去改善政權合法性與動員群眾的重要功能。
相反,崛起自博企、地產和建築界別的新菁英,依靠其充實財力在賭權開放後漸露頭角。他們渴望在政經發展上有更多話語權,卻無法進入被舊菁英把持的管治聯盟,故決定另辟途徑建立影響力。
這些商人菁英透過組織同鄉會或在博企內部形聚力量,以持續派發福利、解決社會重大衝突(如「善豐危樓事件」)等方式,不斷吸納與爭取同鄉與員工支持。這些努力,最終反映在近年幾屆立會選舉,來自同鄉會與博企的參選組別分走大量直選席位的結果。
由此新菁英成功進入建制,部份取代舊菁英在管治聯盟內的功能與地位(如福建籍陳明金曾成為行政會成員)。相對香港菁英的管治失敗,澳門愛國菁英內部的這種良性競爭,中央則樂得其成。用近年專研澳門政治的香港學者鄺英豪的話來說,澳門成功「重構了管治聯盟」。
或許也在此背景下,澳門特首由頭兩任仍出自傳統何與崔家族的成員,到第三位已轉為非三大家族出身,但仍有很強本地連結與建制資歷的商人家族成員賀一誠。所謂澳門政治由傳統家族把持這論點,到了此時也早非必然。
所以呢?對特首選舉的意義?
筆者簡述了澳門管治聯盟在回歸後的轉變,目的為帶出以下幾個論點:
第一,如前所說,澳門家族政治並非在今天才讓位,而是早在回歸起便漸漸發生;第二,如果我們不考量新菁英的崛起與入局,對澳門政治的權力轉變也是不完整的;第三,也許是筆者最想強調,即如過份強調北京單方面意志,忽略澳門內部發生的權力轉變,便無法理解為何現在跑出一個看似沒有本地背景的特首。
換位思考,如果傳統家族在澳門的影響力不再,北京會選擇怎樣的菁英去做特首?一個可能的解答是:既然舊菁英不給力,不是應該從新菁英中選擇嗎?(數年前陳明金還真是被傳過參選特首呢!)
然而政治的有趣在於其多變性。這些與內地政商關係緊密的商人菁英,或許因內地打貪與整頓博彩業等大環境改變,在近年均轉向低調(誰想成為下個洗米華?)。結果是舊菁英失勢、 來自商界的新菁英不被信任,中聯辦直接指導的管治風格越見突出。
北京在沒有其他可靠菁英選擇的情況下,似乎也只能從至少在背景可信,且確實有專業能力的官僚中選擇。觀乎最終出線的前終審院長岑浩輝,或曾傳出的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與保安司司長黃少澤,也都符合以上條件。
結語:往後的事
接下來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岑浩輝將順利當上特首。但除了完成國家任務,他仍要發揮管治聯盟的基本功能:即維持菁英團結、改善合法性與動員群眾。
好消息是這些任務現在都有中聯辦居中協調,但協調有否極限?在一些陽光照不進的地方,失勢的傳統仕紳與商人菁英實際如何看待新特首?這些問題都值得後續觀察。
參考資料:
Kwong, Y. H. (2017). Ruling coalition restructuring under Macao's Hybrid Regime. The China Review, 111-139.
Wong, M. Y., & Kwong, Y. H. (2020). One formula, different trajectories: China’s coalition-building and elite dynamics in Hong Kong and Macau. Critical Asian Studies, 52(1), 44-66.
#文章篇數:2️⃣3️⃣0️⃣
#本文同步發表於 《論盡》
👉 成為免費爐友,郵件收取最新文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