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向與性別認同的過程!

Sunline
·
·
IPFS
·
這篇是答客問:不是每個人在性向和性別認同都那麼強烈地需要外來的認同,或是那麼絕對的需要被區分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但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形狀,沒有特定的、一定的模樣!

寫這個主題,好像沒有完全寫過「我」在性向與性別認同的過程。

這關乎許多人對於「性向與性別自我認同」的認識,似乎也沒有太多人能搞清楚「喜歡同性或異性是天生的」以及「生理性別的認同」其實是需要透過自我探索去確定的,這是異性戀世界與性別二分的社會裡多數異性戀和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人,難以理解的:這不是一出生就會知道的事嗎?異性相吸不是常理嗎?生理性別不是出生是什麼心理認同就是什麼嗎?

即使我們在性向多元與心理性別的認同上,已經走到可以彼此侃侃而談的時代,但多數時候,我們仍然忽略某種理所當然其實並不那麼理所當然。

跟大部分的異性戀一樣,異性戀以外的其他多元性向族群,也有很多人「一出生(說一出生也太誇張,有意識到的時候)」就認為「我應該是喜歡同性的/我應該不只喜歡異性/我應該不只喜歡異性/我甚至不是從性別去選擇喜歡與否⋯⋯」,也有不算少數的人,從很小就意識到自己的心理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一樣。別說「認同性向和生理或心理性別」了,人從小都是經過時間的累積去辨識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像挑食,就是某種對食物的辨別)對於喜歡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性別、什麼樣的年紀、什麼樣的長相⋯⋯也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喜歡什麼」。

性別認同當然也是這樣。只不過在主張自己與「異性戀」不同,會有比較強烈的自我達,某種因素必須回頭去想「為什麼喜歡的跟異性戀世界不一樣」、「心理性別的認同與生理性別的不同」都要強烈的表達「自己是什麼樣的」?以及要絕對強烈地表述自己的認同?原因當然沒有別的,因為在性別二分和一男一女的異性戀社會中,總是會有人不斷地希望「你變正常一點」或者「你跟別人不一樣,你不正常」,而要一再地舉手高喊「要尊重多元的選擇!」

有人會因為我喜歡亮色系,而你喜歡黑白灰而覺得對方不正常嗎?不會嘛!既然各自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就沒有什麼好去跟世界急呼「我喜歡亮色系,我也很正常」或是「我就是喜歡黑白灰,任誰都無法左右。」但性別與性向認同為什麼需要那麼用力的大力爭取?

我的性向認同和生理性別認同的過程才奇怪的要命。

我自小聽到的論述都是「我應該生而為男性的(生理性別)」在我祖父重男輕女極嚴重的觀念裡,我自小健壯、好動(躁動)都像是被裝進了不對的生理性別裡,很少人將我視為「生理女」,至少在我上學以前直到我長成高大的成年間,我都不斷不斷地在大人口中那個「投錯了胎、進錯女身」的玩笑話裡,無數次地尷尬在側或是無數個夜晚裡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生錯了身!

我的自我認同與自我意識也沒有特別認為自己「應該要變成男身」,甚至沒有如後來大多數人將我框進「T」這個女同志偏陽剛的名詞,而認為自己「就應該是在女女戀裡那個男性、陽剛」的角色。

因為不太愛選邊站,也不那麼熱烈地需要友情或是社交,我學生時期的朋友多數都是男性(我也跟小圈圈外的女同學們很友好,只是沒有小圈圈),莫名形成「我只跟男孩子玩在一起,應該覺得自己是男性」的錯覺!我多數的男性同學,合得來的,多半都還是將我視為女性,而他們還有部分是非常陰柔的男孩子,這又再度莫名地讓我女性化變成某種男性的「斯文氣質」,好像我就算沒有渴望自己變成男性,應該也至少在內在是「假想自己是個男性」。

似乎沒有人認真想要從我口中得到我對自己的認同,每個人依他們認識的我,都有各自的說法,從「聽得懂大人講話」開始,大人們都覺得我被裝錯了身體,到小學、中學被說不男不女或男人婆,甚至是陰陽人、變性人這類的名詞(尤其是身高竄升到全校最高的女性之後更為嚴重);高中則是在女校裡好像就必然「應該會是同性戀性中那個主角」帥氣又高大的那個「男主角」,但我也沒有在整個同性的女校裡,真的跟哪位同性有了情愫;最讓我稍微有少女情懷的,大概就是短暫的二專生活了,因為搭校車跟同學們的交集不深,同班同學不像高中時期全是同性,我不再「被當男性使喚」,即使身高排在前面四位男生之後,男同學們稍稍讓我回到「我是女性」的那個意識裡!

進了職場真的與同性談起戀愛後,我就牢牢地,被貼上了「T」那個標籤,怎麼撕也撕不掉。

我沒有刻意打扮男性化的外表,只因為高大、長年短髮,也不那麼愛妝扮,喜歡中性化好挑選的衣著,即使挑選同一套衣服,我還是因為身材的高大,而經常性地在視覺感觀上被認為是個男性,在同志圈或是能接受性別多元的人眼裡,我就是那個「T」!我若是對某個女性特別溫柔、友好,就像是要追求對方一樣!(苦笑,現在跟女性的往來也得往後退一大步!)

我的生理性別認同從來沒有變過,但我卻莫名地要替我的生理性別一再急呼與捍衛,我的性向認同也必須在「一定是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女生」一再地表明:沒有,我不是因為喜歡女性而男性化的打扮,我也不是因為認同自己是男性(或T)而喜歡女性,我更沒有因為我長得不夠女性無法交到男朋友而轉而選擇女性!

我的性向與性別認同,應該只有大人在那個「我應該生而為男,錯生女身」的玩笑中,聽見同學指著我嘲笑變性人和陰陽人的青春期,感到過自卑、恐懼(怎麼我會是如此妖怪,怎麼我這麼不一樣?怎麼我是不是真的錯生了,應該死去,看看能否投胎重生。)我也似乎沒有跟任何人說過這些心情:你們,不要再這樣說我了!媽媽,妳是不是真的覺得我生錯身了!

也很可能是性格所致我沒有特別需要「群體認同」,過著與自己喜歡的人、事、物一起度日或自己獨行的日子,沒有因為那些自卑、恐懼真的選擇去投胎新生;更可能的是,如今中年,這些關於喜歡什麼樣的人,認同自己是什麼樣性向、性別的事,我常常還是像年少一樣想不透「這件事到底關別人什麼事!」究竟人們為什麼要經常置喙這種個人選擇?而又為什麼「不是異性戀」的我經常要向外交代?非得大聲急呼不可?(愛我的人接受我就好了,你不愛我你走開,我又沒有強迫你要愛我,就像你不喜歡香菜我也不會強迫你吃香菜一樣!)

對自我的認識、認同,不會只發生在性向或性別認同上,說到底這是一輩子的事,年紀越大就會因為日子去確認每一種情境、每一個自己,直到尋找到自己認為的「真正的自己」。那一刻,也許就會不再需要任何人的認同,也不再會急欲需要任何人同意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大聲急呼及用力與他人抗衡了!

也許,當時代走到「我們再也不用為了自己不是異性戀,或是自己的性別認同不再被性別二元切成兩邊」的時候,或許就再也沒有人需要強烈證明「我是異性戀以外的族群,我是正常的。」當我們不再需要熱烈地將性向與性別認同拿出來討論天不天生、這樣可不可以、是不是違背常理、是不是背棄了神的旨意⋯⋯那一天,我們便能擁有這些極為隱私的自己,不用再用盡力氣說明、證明!

這篇是答客問:不是每個人在性向和性別認同都那麼強烈地需要外來的認同,或是那麼絕對的需要被區分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但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形狀,沒有特定的、一定的模樣!

圖:20210317美好生活旅店,Canon EOSM50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沒有年終也沒有尾牙的第二十年!

寫給電子書自出版的:成為一個作者之前,《殺人攻略》的委託

第二季總是很難讓人滿意!/《魷魚遊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