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的一切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愛不是一種感受,而是出於意願之後的實際行動,也是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承諾。
圖片來源:誠品線上

猶記得小時候在同學之間時常聽到一段話即是:「打是情,罵是愛。」我當時總覺得很荒謬而不以為意,然而似乎在許多言情小說的情節中也會出現類似的橋段,原本只是帶有調侃幽默意味的一段話卻被某些人默默地收在心底而深信不疑。

打你是為你好,罵你是因為愛你。」這段話在許多原生家庭中更是頻繁被使用,甚至在古早的年代還是父母親自奉上棍子給老師要求孩子不乖的話就盡量打,這樣的打罵教育在無形中也形塑了扭曲的愛,打人的父母及師長認為自己這樣是在對孩子好,而孩子雖然心存疑慮但也只好自我催眠這一切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採取的「愛」的教育。

或許我們認為以上的觀念與場景普遍存在於華人世界,但事實上在我們以為相較之下更為民主自由的西方世界也有類似的狀況,在《關於愛的一切》這本書便提到許多自稱民主開放的父母確實會尊重另一半,但卻會對孩子施加打罵教育而認為理所當然,大人總是在嚴厲責罰後嚷嚷:「你痛,我比你更痛。這樣矛盾的言行不僅讓孩子對父母感到疑惑,也讓孩子誤以為愛與傷害是可以並行存在的。

還有另一種會讓孩子對愛有錯誤解讀的是父母會盡力滿足孩子對物質的所有需求及允許孩子任意發洩情緒,這會讓孩子誤以為愛就是單方面的接受他人所給予的一切,這樣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尋找伴侶的時候會很粗淺地認為愛就是對方要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而且還要包容自己所有的情緒化行為。

作者在書中批判了父權文化、消費主義形塑了「無愛」的社會氛圍,也明白指出沒有公平正義,就不會有愛。我認為這個觀點非常重要,也可以讓我們去省思在每一段關係裡是否存在著權力不對等的順從思想?有很多父母會對孩子下達命令卻完全不解釋理由,而自己也完全沒有以身作則,這就是缺乏了「公平性」,說到底父母是「以愛之名」而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罷了!

書中也提到了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愛是根植於血緣」的觀念,好似只要是血緣關係就一定存在著「愛」,也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而讓許多人在這樣的關係裡受苦一輩子,比如受到父母家暴的孩子會仍深信父母是愛自己的,這就是錯把血緣當成愛,而非以父母對自己的作為來作價值判斷,作者說這也無疑地告訴我們彷彿愛不是一項選擇,反而是責任和義務,真的是如此嗎?

身而為人,懂愛是一件當務之急的要事,這關乎到我們如何正確愛自己與他人,也關乎到人與人之間締結良善的互動關係,而非建立在扭曲錯誤的愛中相互折磨。愛不是一種感受,而是出於意願之後的實際行動,也是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承諾。

倘若你對關於愛的一切有所興趣,這本書有非常深入的探討與批判,或許會顛覆你過往對愛的所有錯誤定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愛上學習的前提必須要有充分的放鬆與休息

《私立探險家學園1:開始之島》《私立探險家學園2:在成為女巫之前》入園套組

吳淡如《這一生值得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