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追尋真實的虛構實踐:賀淑芳、童偉格談《蛻》與五一三事件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近日甫出版,直面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的長篇小說《蛻》,正是賀淑芳運用虛構技術,創造出許多角色接力的內向性聲音,述說關於受害者的真實。童偉格指出,《蛻》在類型上「不是所謂的歷史小說。意思是說,它不會僅僅只是歷史的附註或歷史的翻譯而已。正好相反,這其實是一個事關歷史書寫的現代小說。」
賀淑芳(左)、童偉格對談

撰文|邵慧怡(文字工作者)

作家賀淑芳剪了短髮,據她說,那是她自己拿剪刀剪的。「自己剪?刀刃遇到頭髮,產生阻力,很容易歪掉啊!」我看著她清新整齊,如學生般的髮型驚訝說。賀淑芳笑說,「是剪歪掉了。圍著圍巾,你看不出來。」笑容一貫的溫柔靦腆。

很難將這樣的作者,與她書寫中毫不迴避的殘酷與暴力,破碎的角色們(受虐打的女人、必須使用暴力以解痛苦的男人、以碎布編織繩索意圖上吊卻被嘲笑「你在搞什麼飛遜」的布店女孩……),以及書寫至今未曾動搖的堅信連結起來。

那份堅信,如同對談現場,作家童偉格引用歷史學家提摩西・史奈德(Timothy Snyder)所言:「受害者是人,所以對他們真正的同情與理解,應該是去了解他們的人生,而非只是去審視他們的死亡。」

近日甫出版,直面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的長篇小說《蛻》,正是賀淑芳運用虛構技術,創造出許多角色接力的內向性聲音,述說關於受害者的真實。

➤貪心、不安、清醒的書寫者

賀淑芳和童偉格兩位作家對談《蛻》,賀淑芳首先坦言,7年前寫作時她選擇「徹底魔幻,閉門造車。」因為政府單位刻意噤聲的管制,能取得的資料少之又少,拿得到手的卻沒什麼參考價值。

例如國家檔案局裡馬來人與華人和諧親愛、互相贈花的照片。政治作用力下的留白,合理地讓作家選擇繞過歷史,然而進入書寫,發現這是條無法前行的路。賀淑芳拋棄舊稿,從頭來過,這次她去採訪事件家屬,儘管這路在各方聲音干擾與當事者顧慮下同樣艱辛,但至少,可以放手在真實細節搭建起的牆垣裡,盡情虛構了。

童偉格指出,《蛻》在類型上「不是所謂的歷史小說。意思是說,它不會僅僅只是歷史的附註或歷史的翻譯而已。正好相反,這其實是一個事關歷史書寫的現代小說。」讓人想到賀淑芳曾說自己「是個貪心的人」,解讀她所謂的貪心,應該更接近雄心。

《蛻》的敘事從受到約束的裸體畫室揭開序幕。人體畫模特的男孩穿著泳褲,呈現政治介入下,身體被隔離的標籤。凝視身體,如實描繪身體,難如登天。從被箝制的身體意象進入歷史,像一根針刺挑讀者的神經,反思政治威權怎樣深入各場所,像切割動脈般,阻斷我們與原初的身體或慾望連結。

讀者不安,作者本身也不安。賀淑芳說,寫這本小說也是冒險,她擔心這樣書寫歷史不正統,擔心言說主體會破壞五一三的框架。童偉格回應說,他喜歡這個不安。在檔案空白的冷硬現實下,「作者以自己發明出來的,琢磨好的聲音,企圖帶領我們進入我們的日常語言不能夠進入的地方,這就是這個小說的目的。」

童偉格提醒讀者閱讀小說時要有耐心,「彷彿進入霧中,進入荒原裡面的身體感受,是這個聲音被造出來的理由,這聲音如同一種迷霧裡面的嚮導。」

童偉格說賀淑芳其實是清醒的,具備現實意識的。賀淑芳的書寫並未背離受難書寫,早於〈死人沼國〉一文,就可窺見《蛻》的起點。她並未浪漫化受難者的形象,未將受難者擺在那個刻板的位置。

➤讓自我的時間閉合

「文學創作很辛苦。」五一三事件的相關文獻實在太少太難查找,能找到的閱讀資料付之闕如。童偉格最後搜索到一部紀錄片,是廖克發於2019年完成的《還有一些樹》。影片裡有段記事,呈現事件後從馬來西亞寄出的信件加蓋標註四種警語的郵戳:「請勿散播謠言」。有關當局下令噤聲,由官方統一對外口徑,真實只有一個版本。真實的單一化、絕對化,是威權體制難以撼動的滅證,並且導致族群間隱形的對立遲遲無法修復。

廖克發2019年完成的《還有一些樹》(圖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十多年來的書寫意向,是否能理解成,言說主體試圖修復歷史,將歷史自身,從民族國家的歷史解放出來?

童偉格詢問賀淑芳:「建構這個長篇小說的重要意義,是怎麼樣把那個言說主體發明出來,非常內情,非常抒情的聲音。這個聲音在十多年以後,第一次要帶我們跨越非常難以跨越的領域,充滿死難的歷史,這個聲音還是一樣脆弱,一樣的敏感,但十幾年的時光到底加之於這個聲音什麼東西?」

可能是作家本身的感性與敏銳,又或者答案早已醞釀許久。賀淑芳直接給出的答案是撼動的,如同詩,那樣深刻,像賀淑芳本人也是如此,溫柔強悍。

賀淑芳比喻記憶有如光透過葉子的縫隙閃爍,從來不是線性,可以想像成平攤的,從一點跳耀至任一點。那些點在時間繞了一圈後,產生連結,而時間在此神祕地閉合起來。「當你體驗到這些時,你會說,還好我有多活這十年,而且為了這種閉合感,我願意再多活另一個十年。」賀淑芳說。

《蛻》不但在召喚墓園裡的生者,跨越歷史的陰陽分界,如童偉格所言,「像生物蛻皮一樣,去尋回生的意志。」也像作者這些年來自我重重包覆與凝結,然後在時間閉合點,幻化出脫。

一個自己拿剪刀剪頭髮的女孩,用圍巾包裹著她認為的瑕疵,儘管在我眼裡,看起來已經很美了。賀淑芳謙虛,仍對自己的書寫冒險感到不安,但她也說,「也許我沒有很成功,但我在路上。」明明白白,抬頭挺胸,這是條長路,作家要繼續前行。●(原文於2023-12-25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作者:賀淑芳 
出版:寶瓶文化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賀淑芳

一九七○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物理應用系學士,政大中文所碩士,南洋理工大學博士,曾任工程師和報章副刊專題記者,以及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講師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曾獲中國時報文學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九歌年度小說獎,以及臺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屆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湖面如鏡》、《迷宮毯子》。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話題》「雪」如何作為文學/抗爭的主體:韓江文學中的抵抗宇宙

編劇書簡S2EP5〉巨大的集體創傷:婁燁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及其他

人物》東山鴨頭那邊曾經有一場地震:專訪梁綉怡談小說集《東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