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murs_小假期,撒嬌與相伴模式ON
平日工作忙碌,為了把握時間而甚少踏出家門,不過每回交稿後,我會習慣休息1-2天後再開工(視下一份稿期做調整),所以平均每隔兩個月會約阿母一起出門吃頓飯、走一走。
阿母生性節儉。從小就常有人調侃稱她為「錢嫂」,連親戚的小孩都叫她「愛錢的姨婆」,為了奉養公婆並養大四個孩子,外加沉重的房貸,真的如俗語說的「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精打細算到極致。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下,我的錢也是打了好幾個結(笑)。
即便如今孩子都大了,她也總唸叨著賺錢不易而不願我們太花錢。邀她出遊或吃飯,太貴的餐廳或旅宿等等,首先就過不了她那一關。如果乾脆先斬後奏,下回要拉她出門就會困難重重。所以平日裡邀她外食,自然不可能去超過300元的餐廳(母親節之類的特殊日子才可以吃這個價位),超過500元更是天理不容(除非有什麼禮券啦刷卡折扣之類的優惠,不然要讓阿母踏進這類餐廳簡直難如登天)。以前會好說歹說要她偶爾奢侈享受一下,但是高價美食反而讓她無法放鬆享用,她腦中的小算盤會不自主地開始噠噠噠運算起來:這一餐可以買多少OO或是多少XX了耶!所以我現在不強求了。
我不太在「吃」這方面花錢,常打趣自己是「貧賤舌」,沒什麼鑑別能力,幾百塊的跟上千塊的食材根本吃不出好壞,基本上不太挑嘴,也不是那麼追求美食,只要不讓我鬧肚子一切好說。
我家在吃這方面算是頗有共識:一餐超過100元就算是「好料」,偶爾買碗有蝦子的麵、吃個130元的小火鍋就會大嘆好奢侈。所以跟朋友聊起美食價位時,常常會有價值觀的衝擊:啊,我家的「平價」跟別人口中的「平價」標準似乎不太一樣,別人的奢侈跟我家的奢侈好像是不同級別的。
總之呢,我的幾位好友也會幫我蒐集「200元上下」的平價餐廳,供我每次交稿後放小假時帶阿母去嚐嚐。
說來慚愧,連外縣市的朋友都比我這個在地人還要熟悉哪裡有好吃好玩的。還記得大學時期,外縣市朋友每每問起,我都是一問三不知,不是我盡地主之宜幫她們「案內」,而是她們帶著我到處去吃吃玩玩(我的主要功能就是負責騎機車載人),「假台中人」這個封號跟了我好些年(掩臉)。
咳,扯遠了,總之呢,有朋友真好,直接先幫我做好把關,免去踩雷的風險。這回也是不需另外查評價,直接選擇朋友推薦的義式餐廳「休義天」。
套餐有幾種選擇,「濃湯&飲料」+49元,「濃湯&飲料&麵包」+69元。(照片中的濃湯與飲料都喝了一半,香蒜麵包已經下肚)(筆記:下次記得跟店家說不需要吸管!)
我點了青醬,第一次看到義大利麵加小黃瓜(不是應該加綠花椰嗎?),感覺不是很對味,除此之外挺好的。妹妹和阿母也對自己的餐點頗為滿意,尤其阿母對焗烤飯讚不絕口,直嚷著以後再來吃。
朋友說她特別喜歡清炒蛤蜊義大利麵,有點蒜香,微辣,蛤蜊多又鮮,力推我下次再去嚐嚐看。
我、妹妹和阿母三人這樣吃下來,每人平均兩百元有找,吃得心滿意足。
我家那挑嘴又傳統的老爸,這類西式餐點很難滿足他,若要帶他出門,那可就得費心思了……(叫他自己去吃隔壁的牛肉麵好了)
吃飽後,我們騎車到附近的沙鹿休閒景觀步道。這也是朋友幾個月前傳給我的資訊,說是「台版迷你萬里長城」,問我去沒去過。毫無意外地,宅女如我自然又是「蛤?這是什麼時候鋪設的我怎麼完全不知道!?」的狀況外,不過畢竟還算是自己的地盤,照片一看便知是何處,於是身為台中人的我,帶著小使命來「幫朋友探探路」。
據說有三個入口(停車場),懶得做功課的我也沒細查,離開餐廳後,直接隨意從其中一個入口轉進去。
這便是今日散步的起點。
天空看似陰翳,實則蔚藍敞亮。每次看自己拍的照片都會想著,是不是該去學點攝影技巧,我實在不太會取景或運用光線等等,只好再次搬出慣用的說詞:眼睛就是我最佳的照相機!(只是記憶卡經常損壞)
走上階梯後,直直往後走。
我們母女三人邊走邊聊天,走著走著,阿母卻突然沒了回應,轉頭一看,卻見阿母在後方某一角蹲了下來,手不知在忙些什麼。
我和妹妹湊近一看,只見阿母手拿著一根小竹枝在地上挖呀挖呀~
「阿母,妳在挖什麼?」
「我在挖刷壁歐啊。」
「蛤?那是什麼?」
「一種昆蟲,我們小時候都會挖一堆,然後炒來吃。」
「什麼!?為什麼要吃蟲!?」
「小時候很窮,這個很營養,所以都會跑去挖一小桶回家給媽媽炒來吃。」
(我和妹妹驚得下巴都掉到地上了,雖然知道阿母小時候家裡窮,卻還是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阿母像個孩子似地開心獻上挖到的寶:
好小好小隻,大概只有0.5mm,炒完都縮水了吧?能塞牙縫嗎!(重點是,這真的能吃?)
實在好奇阿母口中的刷壁歐啊究竟是什麼,我用多個關鍵字查詢一番還是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可能我耳朵聽力有問題,台語真是太難了)
後來問了知識淵博的哥哥才終於獲得答案,原來是「蟻獅」!
啊啊啊對吼,之前翻譯曾經遇過這個小傢伙呀~不過當時看到的主要是成蟲的模樣,所以完全沒意識到是同一種生物!
💡生物小知識:
完全變態。蟻獅為幼蟲,成蟲則稱為蟻蛉。 蟻獅會在沙地上製造出漏斗狀的凹洞,為的是捕食掉入的螞蟻等。俗稱「金沙牛」、「沙猴」,台語則是「沙豬」、「沙蜘」、「沙鱉」。
沒查到有人食用,但據說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富含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有各種療效。
步道兩側皆是沙地,走到哪都看得到滿地的沙漏洞,不存在的強迫症都快發作了,好想用腳一一抹平喔喔喔!
沿途都有放置椅子供人休息,走累了隨時可以歇歇腳,頗為貼心呢。
坐在這裡休息時,會一直聽到上頭傳來轟隆隆的車聲,卻不覺得吵雜煩躁,不需頂著烈日,還涼風徐徐,好不愜意。重點是,好像沒有蚊蟲叮咬的問題。
另一側還有自行車步道,我沒拍到。
放眼望去長不見底,不清楚全長究竟有多遠,我和妹妹兩個「肉腳」怕走太遠沒腿力走回來,便中途折回了。結果傳照片給朋友報備,朋友說應該從另一個入口進入,才能拍到網路上大家分享的那些美照。(只好下回再找機會去探探囉~)(一路看下來不難發現,我這個人完全沒有成為美食或旅遊部落客的資質,汗)
陪伴要即時之我的撒嬌模式
我可說是在阿爸的棍子教育下長大的,放學回家做完老師出的功課後,還要完成一大堆阿爸要求的作業(各種抄寫、默寫、背誦,小四開始學書法後,每天都要寫完好幾張12格練習紙等等),如果未即時完成這些「家庭功課」或是考試成績未達要求,手上腳上就會掛上條條瘀傷,國小穿裙子都能看到小腿上一條條又黑又紫又紅的打痕。
小時候覺得阿爸是充滿「威嚴」的存在,更是沒膽做什麼或說什麼來反抗,後來才知道阿爸是因為自己沒能好好受教育而總是被看不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必遭受像他那樣的苦,才會如此嚴苛。所以,即便直到現在仍極度痛恨所謂的「打罵教育」,痛恨為了不挨打而努力學習的那段日子,但我不曾恨過他。
剛上國中的某一天,成績未達阿爸標準,半蹲手心朝上伸直,準備領受一盤「竹筍炒肉絲」,不知吃了什麼熊心還是豹子膽,我反射性地抓住揮下的竹條,低垂著頭,眼睛死盯著握拳抓住竹子的雙手,大聲地說:我不是小孩子了,不要再打我了。你不打,我也會用功讀書,你打,我也不會變聰明!
當下是抱著「大不了挨一陣毒打」的心態賭一把,內心剉得很。天降奇蹟,阿爸當下竟沒發怒,一言不發地離開房間,留我在原地不知所措。奇蹟延續,阿爸從那一天起便放下屠刀,呃,我是說,放下各式打人的刑具,我家小孩正式告別了挨打的日子。
也是在那之後,我的膽子愈養愈大,開始會對阿爸「應喙應舌」(ìn-tshuì-ìn-tsi̍h,回嘴),阿爸嘴上功夫自然沒我厲害,總說不過我,但是在鬥嘴中反而拉近我們父女的距離。
阿爸有個圓鼓鼓的啤酒肚,那時我很常直接躺在他的肚子上,邊看電視邊聊天,阿爸嘴裡說我沒大沒小、沒女孩子樣,但阿母跟我都知道,他其實很開心,四個小孩也就只有我敢這樣造次不過現在當然每個人都騎到他頭上去了(笑)。
再大一點後,這樣的撒嬌模式自然而然消失了。
再大一點後,有次幫阿母染髮時,從那絲絲白髮意識到阿爸阿母已經上了年紀……
於是我又重啟了撒嬌模式。
比如這樣:
或是這樣:
之前好一陣子都會盡量在用餐後或是爸媽睡前下樓跟他們聊幾句,跟阿母抱一下,搓搓阿爸的頭──阿爸就會抱怨說我差別待遇(笑)。而這一年來的新習慣則是盡可能每天跟家人道晚安。
去年,我買了一個阿母隨口一提的隨身迷你收音機送給她,她很是開心,不過有時聽到她說「還好有這台陪我,比較不無聊」時,內心會揪一下。
總覺得自己老是忙於工作,讓阿母寂寞了,這讓我常心懷愧疚,「子欲養而親不待」幾個字不時浮上心頭。
最近家中氣氛不佳,總讓我有「想逃」的念頭,卻又覺得世事無常,不想因逃避而留下遺憾──每次看新聞都很容易陷入這種惆悵感,這幾天的新聞又格外令人哀傷。不禁想起最近正在追的韓劇《Mouse》,劇中的女高中生吳奉伊趴在奶奶墳前撕心裂肺地哭訴著內心的懊悔,因為她在氣頭上對奶奶撒氣,說出絕對不能說的狠話後掉頭離去,萬沒想到那次竟成了祖孫倆最後的對話,而她永遠沒有機會做出任何彌補,一想到這點她就快瘋了。
看著新聞,想著韓劇,感嘆不幸往往來得突然,只能一再警惕自己不要等到發生什麼狀況後才徒留悔恨,或許自己能做的有限,默默陪伴、適時表達愛意,算是相對容易的事了。
_2021.03生活・心情記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